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汝平专利>正文

一种地质用便于使用的防坍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737240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20 08: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地质勘探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地质用便于使用的防坍塌装置,包括主板,所述主板上表面插接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底板,所述底板下表面设置有滚轮,所述支撑柱上表面固定连接有顶板,所述底板上表面左侧固定连接有握把。该地质用便于使用的防坍塌装置,通过设置减速电机,使从动轮可以稳定便捷的带动转轴和蜗杆顺时针转动,从而使蜗轮可以便捷的带动螺纹杆逆时针转动与第一移动筒上表面和第二移动筒下表面的螺纹孔啮合传动,不仅使固定板可以便捷的对整体装置进行支撑,使滚轮外表面高于地面,还使第二支撑板便捷稳定的对勘探道顶部进行支撑,大大提高了防坍塌装置的安全性。大提高了防坍塌装置的安全性。大提高了防坍塌装置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地质用便于使用的防坍塌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地质勘探
,具体为一种地质用便于使用的防坍塌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地质勘探即是通过各种手段、方法对地质进行勘查、探测,确定合适的持力层,根据持力层的地基承载力,确定基础类型,计算基础参数的调查研究活动,钻探是工程地质勘察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勘探手段,它可以获得深层的地质资料,现在的洞内或井内勘探比较危险,容易发生塌方事故,所以需要对其进行支撑,现有技术的防坍塌装置对勘探洞内的支撑效果较差,所以安全系数较低。
[0003]例如,中国专利公告号CN209799996U公开了一种地质勘探防塌装置,其通过拱形板的设计,实现了对勘探道顶部支撑的作用,在使用时,通过控制液压伸缩杆调节拱形板的高度,从而可以使用不同高度的勘探道,而且,第一缓冲弹簧和第二缓冲弹簧的设计,使得拱形板在受到压力时,起到了一定的缓冲作用,从而对整个进行保护,不仅使用方便,而且不影响后续的使用;通过侧面支撑板的设计,对勘探道的两侧起到了支撑的作用,避免了勘探道侧面的坍塌,在使用时,启动伺服电机,伺服电机的转动带动第一齿轮进行转动,通过第二齿轮带动螺纹套做旋转运动,从而使螺纹套内部的横向螺纹杆向两侧运动或者向中间进行收缩,从而可以根据勘探道的宽度进行调节而对勘探道进行侧面支撑,而且,通过斜撑杆的设计,对横向螺纹杆和侧面支撑板之间进行加固,避免了勘探道侧面坍塌对装置的损坏。但是这种方式存在一些缺陷:此装置没有移动结构,在运输此装置至勘探道内时较为费时费力,不便于使用,降低了工作效率。r/>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地质用便于使用的防坍塌装置,解决了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6](二)技术方案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地质用便于使用的防坍塌装置,包括主板,所述主板上表面插接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底板,所述底板下表面设置有滚轮,所述支撑柱上表面固定连接有顶板,所述底板上表面左侧固定连接有握把,所述主板上表面右侧固定连接有减速电机,所述减速电机输出端套接有主动轮,所述主板上表面左侧和右侧均设置有支撑块,所述支撑块内侧面插接有转轴,所述转轴外表面右侧套接有从动轮,所述主动轮与从动轮啮合,所述转轴外表面套接有蜗杆,所述主板内部转动连接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外表面套接有蜗轮,所述蜗杆与蜗轮啮合,所述螺纹杆外表面底部套接有第一移动筒,所述第一移动筒外表面与底板上表面插接,所述第一移动筒下表面转动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底板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液压泵站,所述液压泵站外表面设置有油管,所述主板下表面前侧和后侧设置有液压推杆,所述油管与液压推杆外表面插
接,所述液压推杆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板,所述螺纹杆外表面顶部套接有第二移动筒,所述第二移动筒外表面与顶板上表面插接,所述第二移动筒上表面转动连接有矩形板,所述矩形板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缓冲装置,所述缓冲装置包括第一圆板,所述第一圆板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套筒,所述第一套筒内部设置有第二套筒,所述第二套筒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圆板,所述第一圆板上表面与第二圆板下表面均固定连接有圆轴,所述圆轴外表面设置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套筒内部设置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圆板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撑板。
[0008]优选的,所述第一支撑板外侧面设置有防滑垫,且防滑垫外侧面设置有井形防滑纹路。
[0009]优选的,所述第二支撑板的形状为六分之一弧形,且弧形的半径为一百二十厘米。
[0010]优选的,所述第一移动筒上表面与第二移动筒下表面均设置有与螺纹杆啮合的螺纹孔。
[0011]优选的,所述固定板下表面设置有锥形钉,且锥形钉的数量为二十五组,锥形钉的材质为不锈钢。
[0012]优选的,所述支撑块内侧面开设有圆形通孔,且圆形通孔内部设置有滚珠,且圆形通孔与滚珠形成的形状与转轴相适配。
[0013](三)有益效果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地质用便于使用的防坍塌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5]1、该地质用便于使用的防坍塌装置,通过设置减速电机,使从动轮可以稳定便捷的带动转轴和蜗杆顺时针转动,从而使蜗轮可以便捷的带动螺纹杆逆时针转动与第一移动筒上表面和第二移动筒下表面的螺纹孔啮合传动,不仅使固定板可以便捷的对整体装置进行支撑,使滚轮外表面高于地面,还使第二支撑板便捷稳定的对勘探道顶部进行支撑,大大提高了防坍塌装置的安全性。
[0016]2、该地质用便于使用的防坍塌装置,通过固定板和滚轮的配合,当不需要支撑勘探道时,减速电机启动,从而使第一移动筒带动固定板便捷的向上移动,从而使滚轮外表面与地面接触,从而可以便捷的移动防坍塌装置,不仅便于使用,还提高了工作效率,通过设置液压推杆,使第一支撑板稳定有效的对勘探道的两侧面进行支撑,不仅支撑效果较好,还提高了防坍塌装置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0017]图1、图2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技术部分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本技术传动结构示意图;
[0020]图5为本技术缓冲结构示意图。
[0021]图中:1、主板;2、支撑柱;3、底板;4、滚轮;5、顶板;6、握把;7、减速电机;8、主动轮;9、支撑块;10、转轴;11、从动轮;12、蜗杆;13、螺纹杆;14、蜗轮;15、第一移动筒;16、固定板;17、液压泵站;18、油管;19、液压推杆;20、第一支撑板;21、第二移动筒;22、矩形板;23、缓冲装置;2301、第一圆板;2302、第一套筒;2303、第二套筒;2304、第二圆板;2305、圆轴;2306、
第一弹簧;2307、第二弹簧;24、第二支撑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3]请参阅图1

5,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地质用便于使用的防坍塌装置,包括主板1,主板1上表面插接有支撑柱2,支撑柱2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底板3,底板3下表面设置有滚轮4,支撑柱2上表面固定连接有顶板5,底板3上表面左侧固定连接有握把6,主板1上表面右侧固定连接有减速电机7,减速电机7的型号为CH/V,减速电机7输出端套接有主动轮8,主板1上表面左侧和右侧均设置有支撑块9,支撑块9内侧面插接有转轴10,转轴10外表面右侧套接有从动轮11,主动轮8与从动轮11啮合,转轴10外表面套接有蜗杆12,主板1内部转动连接有螺纹杆13,螺纹杆13外表面套接有蜗轮14,蜗杆12与蜗轮14啮合,螺纹杆13外表面底部套接有第一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质用便于使用的防坍塌装置,包括主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板(1)上表面插接有支撑柱(2),所述支撑柱(2)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底板(3),所述底板(3)下表面设置有滚轮(4),所述支撑柱(2)上表面固定连接有顶板(5),所述底板(3)上表面左侧固定连接有握把(6),所述主板(1)上表面右侧固定连接有减速电机(7),所述减速电机(7)输出端套接有主动轮(8),所述主板(1)上表面左侧和右侧均设置有支撑块(9),所述支撑块(9)内侧面插接有转轴(10),所述转轴(10)外表面右侧套接有从动轮(11),所述主动轮(8)与从动轮(11)啮合,所述转轴(10)外表面套接有蜗杆(12),所述主板(1)内部转动连接有螺纹杆(13),所述螺纹杆(13)外表面套接有蜗轮(14),所述蜗杆(12)与蜗轮(14)啮合,所述螺纹杆(13)外表面底部套接有第一移动筒(15),所述第一移动筒(15)外表面与底板(3)上表面插接,所述第一移动筒(15)下表面转动连接有固定板(16),所述底板(3)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液压泵站(17),所述液压泵站(17)外表面设置有油管(18),所述主板(1)下表面前侧和后侧设置有液压推杆(19),所述油管(18)与液压推杆(19)外表面插接,所述液压推杆(19)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板(20),所述螺纹杆(13)外表面顶部套接有第二移动筒(21),所述第二移动筒(21)外表面与顶板(5)上表面插接,所述第二移动筒(21)上表面转动连接有矩形板(22),所述矩形板(22)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汝平
申请(专利权)人:李汝平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