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食葵脱粒自拾割台、收割机和脱粒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732805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20 08: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食葵脱粒自拾割台、收割机和脱粒机,所述自拾割台包括若干托盘、若干对滚装置和若干分禾器,所述托盘包括框架和与所述框架连接的传输装置,所述框架与葵花盘收集筒连接,所述传输装置沿其传输方向的两侧均设置有隔板;所述对滚装置包括两组平行且转动方向相反的第一辊轴和第二辊轴,所述第一辊轴与隔板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辊轴与水平面呈锐角设置;所述分禾器呈倒V形结构,且其底部的两边分别与所述第二辊轴转动连接,相邻的所述对滚装置之间具有第一间距和第二间距,所述第一间距与向日癸的第一行距相适应,所述第二间距与向日癸的第二行距相适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捡拾全面、秸秆通过顺畅、以及葵花籽掉落明显减少的优点。减少的优点。减少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食葵脱粒自拾割台、收割机和脱粒机


[0001]本技术涉及农业机械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食葵脱粒自拾割台、收割机和脱粒机。

技术介绍

[0002]食葵成熟后,为保证葵花籽质量,需要人工砍下葵花盘,然后插在葵花杆茎上进行晾晒,最后再由人工捡拾喂入脱籽机里进行脱粒。往往一台脱粒机需要8

10个工人,这样即费工又费时,效率低下还增加了种植成本和收割成本。现有的各类食葵自捡平台,接籽盘都是水平布置,并设有拨禾轮。自拾平台在捡拾葵花盘时,由于人工砍插葵花盘高低不一致,导致葵花盘子捡拾不干净和拤杆子现象。拨禾轮在拨落葵花盘时,由于晒干葵花盘籽粒口比较松,拨禾轮拍打葵花盘致使子部分葵花籽飞溅脱落掉入田间,从而造成严重浪费,也致使部分葵花茎叶进入脱粒机粮仓内,致使仓内籽粒杂余太多等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食葵脱粒自拾割台、收割机和脱粒机,具有捡拾全面、秸秆通过顺畅、以及葵花籽掉落明显减少的优点。
[0004]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
[0005]一种食葵脱粒自拾割台,包括若干托盘、若干对滚装置和若干分禾器,所述托盘包括框架和与所述框架连接的传输装置,所述框架与葵花盘收集筒连接,所述传输装置的运输面上设置有防滑件,且所述传输装置沿其传输方向的两侧均设置有隔板;所述对滚装置包括平行且转动方向相反的第一辊轴和第二辊轴,所述第一辊轴与隔板转动连接,且所述第一辊轴和第二辊轴相互靠近的一侧均具有竖直向下的线速度分量,所述第一辊轴和第二辊轴之间的间隙为4<br/>‑
10cm,所述第一辊轴与水平面呈锐角设置且靠近行进方向的一端为较低的一端;所述分禾器呈倒V形结构,且其底部的两边分别与所述第二辊轴转动连接,相邻的所述对滚装置之间具有第一间距和第二间距,所述第一间距与向日癸的第一行距相适应,所述第二间距与向日癸的第二行距相适应,其中,所述第一间距为所述分禾器两侧的相邻的所述对滚装置之间的间距,所述第二间距为相邻的所述分禾器相对应的对滚装置之间的间距。
[0006]本技术的工作原理为:工作时,将本技术的食葵脱粒自拾割台与葵花收割机或葵花脱粒机的葵花盘收集筒连接,使得第一辊轴与水平面呈一锐角,以便于收集高低不一的葵花盘,然后开动至向日癸农场;将对滚装置按照向日葵的宽窄行分布进行对准,第一间距与向日葵的第一行距相适应,第二间距与向日葵的第二行距相适应,启动辊轴和传输装置,然后沿着向日葵的种植方向行进;由于分禾器中间突起,使得向日葵分别导向分禾器的两侧,并置入对滚装置的间隙中,由于第一辊轴和第二辊轴的旋转,使得秸秆和茎叶向下,有效的防止了秸秆堆积卡滞和掉籽现象,并能将葵花叶杆去除,防止掉入托盘中而造成脱粒机粮仓内杂余过多;葵花盘则脱落至托盘中,并通过托盘的传输装置运送至滚筒中。
[0007]相比现有技术,本技术通过将第一辊轴与水平面呈一锐角,在捡拾葵花盘的行进作业中,对于高低不一致的人工插盘有着更好的取出效果,捡拾更加全面,更有效的防止籽粒脱落掉到地而造成的浪费;同时,对滚装置的设置,使得不断把秸秆和茎叶往下的同时,也将葵花盘不断的从秸秆上取出,有效的防止了秸秆堆积卡滞和掉籽现象,并能将葵花叶杆去除,防止掉入托盘中而造成脱粒机粮仓内杂余过多。
[0008]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防滑件为若干竖板,若干所述竖板垂直于所述传输方向布置并与所述传输装置连接。
[0009]通过将防滑件设置为若干竖板,简单高效,便于制造。
[0010]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锐角为30

45度。
[0011]将锐角设置为30

45度,进一步提升捡拾葵花盘的全面性,对于高低不一的葵花盘收集效果更佳。
[0012]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间距为30

50cm,所述第二间距为 70

90cm。
[0013]通过将第一间距设置为30

50cm,第二间距设置为70

90cm,更加针对于现有向日葵种植的宽窄行间距实际,提升实用性。
[0014]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辊轴和第二辊轴之间的间隙为5

6cm。
[0015]因现有的向日葵杆径通常在5cm一下,通过将第一辊轴和第二辊轴之间的间隙设置为5

6cm,便于通过秸秆,提升实用性。
[0016]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分禾器的行进前端具有向内斜切的缺角。
[0017]通过在分禾器的前端设置向内斜切的缺角,防止向日葵的秸秆导向分禾器的下方,导致漏捡。
[0018]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框架靠近行进方向的一端连接有前端呈三角形状的分导板。
[0019]通过设置分导板,将向日葵的秸秆导向至两侧的对滚装置,避免漏捡。
[0020]本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收割机,包括如上所述的一种食葵脱粒自拾割台。
[0021]本技术的又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脱粒机,包括如上所述的一种食葵脱粒自拾割台。
[0022]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3]1、相比现有技术,本技术通过将第一辊轴与水平面呈一锐角,在捡拾葵花盘的行进作业中,对于高低不一致的人工插盘有着更好的取出效果,捡拾更加全面,更有效的防止籽粒脱落掉到地而造成的浪费;同时,对滚装置的设置,使得不断把秸秆和茎叶往下的同时,也将葵花盘不断的从秸秆上取出,有效的防止了秸秆堆积卡滞和掉籽现象,并能将葵花叶杆去除,防止掉入托盘中而造成脱粒机粮仓内杂余过多;
[0024]2、将锐角设置为30

45度,进一步提升捡拾葵花盘的全面性,对于高低不一的葵花盘收集效果更佳;
[0025]3、通过将第一间距设置为30

50cm,第二间距设置为70

90cm,更加针对于现有向日葵种植的宽窄行间距实际,提升实用性;
[0026]4、因现有的向日葵杆径通常在5cm一下,通过将第一辊轴和第二辊轴之间的间隙设置为5

6cm,便于通过秸秆,提升实用性;
[0027]5、通过在分禾器的前端设置向内斜切的缺角,防止向日葵的秸秆导向分禾器的下方,导致漏捡;
[0028]6、通过设置分导板,将向日葵的秸秆导向至两侧的对滚装置,避免漏捡。
附图说明
[0029]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所述一种食葵脱粒自拾割台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2是图1的右视图;
[0031]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所述托盘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所述对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33]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所述分禾器的结构示意图。
[0034]附图标记说明:
[0035]11

框架;12

传输装置;12a...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食葵脱粒自拾割台,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托盘、若干对滚装置和若干分禾器,所述托盘包括框架和与所述框架连接的传输装置,所述框架与葵花盘收集筒连接,所述传输装置的运输面上设置有防滑件,且所述传输装置沿其传输方向的两侧均设置有隔板;所述对滚装置包括平行且转动方向相反的第一辊轴和第二辊轴,所述第一辊轴与隔板转动连接,且所述第一辊轴和第二辊轴相互靠近的一侧均具有竖直向下的线速度分量,所述第一辊轴和第二辊轴之间的间隙为4

10cm,所述第一辊轴与水平面呈锐角设置且靠近行进方向的一端为较低的一端;所述分禾器呈倒V形结构,且其底部的两边分别与所述第二辊轴转动连接,相邻的所述对滚装置之间具有第一间距和第二间距,所述第一间距与向日癸的第一行距相适应,所述第二间距与向日癸的第二行距相适应,其中,所述第一间距为所述分禾器两侧的相邻的所述对滚装置之间的间距,所述第二间距为相邻的所述分禾器相对应的对滚装置之间的间距。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食葵脱粒自拾割台,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滑件为若干竖板,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丙江王庆新夏善勇徐鸿力郭卫东
申请(专利权)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师一八八团农业发展服务中心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