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原位注入井修复地下水优化施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730105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20 08: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原位注入井修复地下水优化施工装置,涉及污染地下水修复治理工作领域。该原位注入井修复地下水优化施工装置包括用于降低局部范围内承压水压力泄压井,泄压井包括含水层、黏土层、止水层和砾料层,泄压井位置设计根据注药井影响半径和地层条件来设置泄压井的位置、埋藏深度及筛管位置,筛管包括滤水管和实管,泄压井设置在注射井的影响半径间的空隙处。该原位注入井修复地下水优化施工装置减少了原位注药时含水层向注射井形成的反压,防止注射孔出现返浆或注射压力大使得能耗增加,在实现药剂覆盖修复区的同时,不需过多增加注射井数量,降低了注射井的建造成本。本。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原位注入井修复地下水优化施工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污染地下水修复治理工作
,具体为一种原位注入井修复地下水优化施工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土壤及地下水污染治理修复工程的增加,地下水修复技术应用逐渐增多。地下水修复治理技术分为原位修复技术和异位修复技术,原位注入井修复技术作为主流修复方式得到人们青睐。原位注射井修复地下水时注药效率和注射影响半径是修复工程设计和施工的注药影响参数,施工过程中,因承压水层地下水压力,注射过程中造成以下两点困难:
[0003]1)因承压含水层区域内属于密闭空间,原位注药时含水层向注射井形成反压,导致注射孔出现返浆或注射压力大使得能耗增加。
[0004]2)因承压水层压力对注射井形成反压,导致从注射井进入地下水中的药剂扩散半径减小,为实现药剂覆盖修复区,需减少注射井间距,增加注射井数量。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6]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原位注入井修复地下水优化施工装置,解决了污染地下水修复治理工作原位注药时含水层向注射井形成反压,导致注射孔出现返浆或注射压力大使得能耗增加的问题。
[0007](二)技术方案
[0008]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原位注入井修复地下水优化施工装置,包括用于降低局部范围内承压水压力泄压井,所述注射井间可等距分布,也可采取其它的分布方式,所述注射井的有效工作范围为影响半径,所述泄压井包括筛管、止水层和砾料层,所述筛管包括滤水管和实管,所述砾料层设置在地底含水层处,所述止水层设置在近地表的黏土层处,所述泄压井位置设计根据注药井影响半径和地层条件来设置泄压井的位置、埋藏深度及筛管位置。
[0009]优选的,所述砾料层包括适合的砾料、封孔黏土和膨润土中的一种或多组组合,所述砾料层中的砾料选择质地坚硬、密度大、浑圆度好的白色石英砂砾为宜,且砾料的砾径根据含水层颗粒筛分数据确定。
[0010]优选的,所述砾料层的高度自井底向上直至与实管的交接处,且交接处位于所述含水层顶板的上方。
[0011]优选的,所述止水层根设置在所述含水层良好的隔水层或弱透水层处;如果场地内存在多个含水层,每个弱透水层及以上30cm至弱透水层以下30cm 范围内设置有膨润土回填。
[0012]优选的,所述泄压井井口处使用混凝土固定井管,混凝土浇筑一直从地面到膨润
土回填上部。
[0013]优选的,所述滤水管的外壁开设有等距分布的泄压槽,所述滤水管的内部设置有与所述泄压槽相适配的防护装置,所述防护装置包括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一端外壁固定连接有缓冲弹簧,且所述缓冲弹簧的一端与所述防护块固定连接,所述防护块的两侧外壁固定连接有挡块,所述防护块的远离所述缓冲弹簧的一端开设有通水槽,在水压增大时,水分能够对防护块造成挤压,使得防护块向滤水管的内部移动,此时水分能够通过通水槽进入到滤水管中,能够减少尘土进入到泄压槽处,采用泄压槽的设计,能够防止该泄压井在长期使用后泄压孔被堵塞而导致泄压效果降低,在通水槽暂时发生堵塞或水压过大时,防护块能够进一步向内移动,也不会影响泄压效果,在压力平衡后防护块能够在缓冲弹簧的作用下复位,对泄压槽处起到防护效果。
[0014](三)有益效果
[0015](1)本技术一种原位注入井修复地下水优化施工装置,减少了原位注药时含水层向注射井形成的反压,防止注射孔出现返浆或注射压力大使得能耗增加。
[0016](2)本技术一种原位注入井修复地下水优化施工装置,在实现药剂覆盖修复区的同时,不需过多增加注射井数量,降低了注射井的建造成本。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一种泄压井的位置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一种泄压井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技术一种滤水管的开孔剖面图;
[0020]图4为本技术的图3的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将结合本技术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2]实施例
[0023]如图1

3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原位注入井修复地下水优化施工装置,包括注射井1、用于降低局部范围内承压水压力泄压井2,所述注射井1间可等距分布,也可以采用其它的分布方式,所述注射井1的有效工作范围为影响半径3,所述泄压井2包括筛管、止水层9和砾料层7,所述筛管包括滤水管4和实管8,所述砾料层7设置在地底含水层6处,所述止水层 9设置在近地表的黏土层5处,所述泄压井2根据注药井影响半径3和地层条件来设置泄压井2的位置、埋藏深度及筛管位置。
[0024]本技术中,所述砾料层7包括适合的砾料、封孔黏土和膨润土中的一种或多组组合,所述砾料层7中的砾料选择质地坚硬、密度大、浑圆度好的白色石英砂砾为宜,且砾料的砾径根据含水层颗粒筛分数据确定,砾料层7 厚度应不低于50mm。
[0025]本技术中,钻孔达到要求深度后,进行泄压井2下管安装,进行钻孔掏洗,清除钻孔中的泥浆、泥沙等杂质,然后才能开始泄压井2下管安装,泄压井2下管安装前应校正孔
深,确定滤水管4的下管深度、滤水管4长度和安装位置,按下管先后次序将筛管逐根丈量、排列、编号、试扣,确保筛管的下管深度和筛管安装位置准确无误。
[0026]本技术中,泄压井2下管安装完成后,进行填砾及止水,砾料选择质地坚硬、密度大、浑圆度好的白色石英砂砾为宜,砾料的砾径根据含水层6 颗粒筛分数据确定,填砾的厚度宜大于25mm,填砾的高度自井底向上直至与实管8的交接处,即含水层6顶板,填料完成后在筛管的周围形成有砾料层7。为避免滤料填充时形成架桥或卡锁现象,使用导砂管将滤料缓慢输入管壁与井壁中的环形空隙内。滤料在回填前冲洗干净(由清水或蒸馏水清洗),清洗后使其沥干。止水材料必须具备隔水性好、无毒、无嗅、无污染水质等条件,可选用球状膨润土回填,止水部位根据场地内含水层6分布的情况确定,选择在良好的隔水层或弱透水层处。止水厚度至少从滤料往上50cm和滤料下部 50cm;如果场地内存在多个含水层6,每个弱透水层及以上30cm至弱透水层以下30cm范围内必须用膨润土回填。膨润土回填时要求每回填10cm用水管向钻孔中均匀注入少量的水,注意防止在膨润土回填和注水稳定化的过程中膨润土、井管和套管粘连。
[0027]本技术中,泄压井2井口处使用混凝土固定井管,混凝土浇筑一直从地面到膨润土回填上部。
[0028]本技术中,泄压井2建井完成后,使用贝勒管或者自吸泵对泄压井2 进行洗井工作,要求直观判断水质基本上达到水清砂净,确保滤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原位注入井修复地下水优化施工装置,包括用于降低局部范围内承压水压力泄压井,其特征在于:所述泄压井包括筛管、止水层和砾料层,所述筛管包括滤水管和实管,所述滤水管的顶端与所述实管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砾料层设置在地底含水层处,所述止水层设置在近地表的黏土层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原位注入井修复地下水优化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砾料层的高度自井底向上直至与实管的交接处,且交接处位于所述含水层顶板的上方。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原位注入井修复地下水优化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止水层设置在所述含水层的隔水层或弱透水层处。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原位注入井修复地下水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欢姜文达汪晨琛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国祯环境修复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