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聚碳酸酯合金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32729207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20 08:3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聚碳酸酯合金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聚碳酸酯合金材料,按重量份数计,包括组分:PC树脂4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聚碳酸酯合金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高分子材料
,具体涉及一种聚碳酸酯合金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介绍

[0002]聚碳酸酯(PC)具有突出的抗冲击性和耐热性、尺寸稳定性好、吸水率低,在汽车、家电领域有广泛应用,但是其熔融粘度高、流动性差导致加工困难,在一些轻量化的应用中(如薄壁外壳、结构件等薄壁制件)受到限制。丙烯腈

苯乙烯共聚物(SAN)流动性高,且与PC相容性较好,与PC共混能有效提高聚碳酸酯材料的流动性,但会劣化材料的抗冲击性能。在PC/SAN合金中添加ABS类增韧剂是用于提升韧性的常见技术手段,其中橡胶的加入会提高材料的抗冲击性能,但是由于其分子量大,加入后又会降低材料的流动性。
[0003]现有技术中,中国专利申请CN102372915A公开了一种高冲击高流动 PC/ASA 合金材料,通过由聚碳酸酯树脂、ASA接枝共聚物、SAN树脂、相容剂(ABS

g

MAH、ASA

g

MAH、PS

g

MAH)和润滑剂、分散剂、抗氧剂等助剂共混制备,但是其对材料的韧性改善有限,最终的PC/ASA合金材料的缺口冲击强度均低于40kJ/m2,满足不了薄壁制件对材料韧性的要求。
[0004]中国专利申请CN107446330B公开了一种高冲击的PC/ASA合金材料,主要通过加入增韧剂甲基丙烯酸甲酯/硅/丙烯酸酯的共聚物和相容剂EMA

GMA,有效提高了材料的冲击性能,但是加入的增韧剂和EMA

GMA,在起到扩链和增韧效果的同时,会导致材料的流动性变差,材料加工困难。
[0005]中国专利申请CN102532851A公开了一种PC 合金材料,通过加入磷系流动促进剂提升材料的流动性,但是流动促进剂的加入会给材料的韧性带来负面作用,尤其是材料在户外潮湿环境下容易老化出现韧性大幅下降的问题。
[0006]可见,目前要获得兼具高韧性和高流动性的聚碳酸酯材料仍存在一定的困难。本专利技术主要研究一种韧性高、同时流动性好的聚碳酸酯材料,能够满足薄壁制件对材料的使用需求,对于进一步拓宽聚碳酸酯材料的应用、提升聚碳酸酯材料在市场的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0007]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聚碳酸酯合金材料,兼具高韧性和高流动性。
[0008]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上述聚碳酸酯合金材料的制备方法。
[0009]本专利技术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上述聚碳酸酯合金材料的应用。
[0010]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聚碳酸酯合金材料,按重量份数计,包括以下组分:PC树脂
ꢀꢀꢀꢀꢀꢀꢀꢀ
40

80份;SAN树脂
ꢀꢀꢀꢀꢀꢀꢀ5‑
25份;
增韧剂A
ꢀꢀꢀꢀꢀꢀꢀꢀ2‑
10份;增韧剂B
ꢀꢀꢀꢀꢀꢀꢀꢀ1‑
8份;所述增韧剂A和增韧剂B选自丙烯酸酯橡胶粒径为50~200nm或300~800nm的丙烯酸酯类接枝共聚物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所述增韧剂A为含丙烯腈

苯乙烯链段的丙烯酸酯类接枝共聚物;所述增韧剂B为含甲基丙烯酸甲酯单体骨架的丙烯酸酯类接枝共聚物;所述聚碳酸酯合金材料中,丙烯酸酯橡胶粒径为50~200nm的增韧剂与丙烯酸酯橡胶粒径为300~800nm的增韧剂的重量比为(0.3

5):1。
[0011]本专利技术通过在PC树脂中添加一定量的SAN树脂,同时添加不同丙烯酸酯橡胶粒径的增韧剂,增韧剂B含甲基丙烯酸甲酯单体骨架,与PC树脂相容性好,能够在PC相中很好分散,对PC起到增韧作用;而增韧剂A中的丙烯腈

苯乙烯链段与SAN树脂结构一致,与SAN树有很好的相容性,更倾向于分散在SAN相中,能够对韧性差的SAN发挥更好的增韧效果,材料韧性得到进一步提升,同时丙烯酸酯链段与PC树脂具有较好的相容性,因此在有效增韧的同时也提高了两相的相容性;粒径为的50~200nm丙烯酸酯橡胶能更广泛的分散在基体材料中,当材料受到冲击时能够阻止微裂纹的扩散,而粒径为300~800nm丙烯酸酯橡胶对于材料受到冲击时对大裂纹的阻止有更好效果,将两种共聚物按一定比例使用,协同增效,实现了在有效提升材料韧性的同时兼顾了良好的流动性。优选的,所述聚碳酸酯合金材料中,丙烯酸酯橡胶粒径为50~200nm的增韧剂与丙烯酸酯橡胶粒径为300~800nm的增韧剂的重量比为(0.5

3):1。
[0012]优选的,所述增韧剂A为丙烯酸酯橡胶粒径为50~200nm的丙烯酸酯类接枝共聚物和丙烯酸酯橡胶粒径为300~800nm的丙烯酸酯类接枝共聚物。
[0013]优选的,所述增韧剂B为丙烯酸酯橡胶粒径为50~200nm的丙烯酸酯类接枝共聚物和丙烯酸酯橡胶粒径为300~800nm的丙烯酸酯类接枝共聚物。
[0014]优选的,所述增韧剂A为丙烯酸酯接枝丙烯腈

苯乙烯共聚物;所述增韧剂B为丙烯酸酯接枝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
[0015]优选的,所述PC树脂与SAN树脂的重量比为(2

9):1;更优选的,所述PC树脂与SAN树脂的重量比为(3

6):1。
[0016]本专利技术所述的PC树脂优选为的重均分子量15000

30000的PC树脂;更优选为重均分子量18000

25000的PC树脂。
[0017]优选的,所述的SAN树脂中丙烯腈含量在18%

35%;更优选的,所述的SAN树脂中丙烯腈含量为22%

28%。
[0018]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上述聚碳酸酯合金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按照配比,将各组分混合均匀后加入双螺杆挤出机共混,熔融挤出造粒,制得聚碳酸酯合金材料;其中,挤出温度为200

280℃;螺杆转速为300

600rpm。
[0019]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上述聚碳酸酯合金材料在薄壁制件的应用。
[0020]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通过在PC树脂中添加一定量的SAN树脂,同时添加不同丙烯酸酯橡胶粒径的含丙烯腈

苯乙烯链段的丙烯酸酯类接枝共聚物和含甲基丙烯酸甲酯单体骨架的丙烯酸酯类接枝共聚物,能够在有效提升材料韧性的同时兼顾了良好的流动性,克服了现有技术
中难以同时保持聚碳酸酯材料的韧性和流动性的问题,制得兼具高韧性和高流动性的聚碳酸酯合金材料,能够满足薄壁制件的加工要求和使用需求。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将有助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但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专利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聚碳酸酯合金材料,其特征在于,按重量份数计,包括以下组分:PC树脂
ꢀꢀꢀꢀꢀꢀꢀꢀ
40

80份;SAN树脂
ꢀꢀꢀꢀꢀꢀꢀ5‑
25份;增韧剂A
ꢀꢀꢀꢀꢀꢀꢀꢀ2‑
10份;增韧剂B
ꢀꢀꢀꢀꢀꢀꢀꢀ1‑
8份;所述增韧剂A和增韧剂B选自丙烯酸酯橡胶粒径为50~200nm或300~800nm的丙烯酸酯类接枝共聚物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所述增韧剂A为含丙烯腈

苯乙烯链段的丙烯酸酯类接枝共聚物;所述增韧剂B为含甲基丙烯酸甲酯单体骨架的丙烯酸酯类接枝共聚物;所述聚碳酸酯合金材料中,丙烯酸酯橡胶粒径为50~200nm的增韧剂与丙烯酸酯橡胶粒径为300~800nm的增韧剂的重量比为(0.3

5):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碳酸酯合金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聚碳酸酯合金材料中,丙烯酸酯橡胶粒径为50~200nm的增韧剂与丙烯酸酯橡胶粒径为300~800nm的增韧剂的重量比为(0.5

3):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碳酸酯合金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增韧剂A为丙烯酸酯橡胶粒径为50~200nm的丙烯酸酯类接枝共聚物和丙烯酸酯橡胶粒径为300~800nm的丙烯酸酯类接枝共聚物。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碳酸酯合金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增韧剂B为丙烯酸酯橡胶粒径为50~200nm的丙烯酸酯类接枝共聚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刚军叶南飚陈平绪岑茵艾军伟丁超
申请(专利权)人:金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