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醌氧化还原酶的茶叶提取物EGCG前药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32725650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20 08:3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醌氧化还原酶茶叶提取物EGCG前药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醌氧化还原酶茶叶提取物EGCG前药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化合物1的合成;(2)化合物2的合成;(3)化合物3的合成;(4)化合物4的合成,制得褐色固体醌氧化还原酶茶叶提取物EGCG前药。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由茶叶中提取的EGCG进行位点修饰,得到对NQO1特异性响应的EGCG前药。该前药表现出显著的原位检测性质以及抗肿瘤活性,同时,由于该EGCG是由茶叶中提取而来,其毒副作用相对较低,并且水溶性更好,更加有利于人体组织的吸收及代谢。更加有利于人体组织的吸收及代谢。更加有利于人体组织的吸收及代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醌氧化还原酶的茶叶提取物EGCG前药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分子生物学
,具体涉及基于醌氧化还原酶的茶叶提取物EGCG前药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介绍

[0002]茶,是我国的传统饮品。究其根源可以追溯到神话时期的“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茶)而解之。”,由此可见,中国的饮茶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近年来,在对茶叶的广泛研究中发现,茶叶中具有广谱疾病预防作用的有效成分主要是茶叶中的多酚类物质,儿茶素作为肿瘤多药耐药性的逆转剂,在癌细胞的化疗敏感性及减轻对心脏的毒性方面有很好的疗效。因此,对于茶叶的活性物质的深入研究在抗癌药物的开发中具有深远的意义。
[0003]儿茶素(Catechin),又称茶单宁、儿茶酸。儿茶素是茶叶中黄烷醇类物质的总称,占茶多酚含量的60%

80%。最早儿茶素是由中药材儿茶中提取出来的,在绿茶中含量较为丰富。儿茶素是茶叶中主要活性物质,具有抗氧化、抗肿瘤、预防心血管疾病等作用。目前已从茶叶中分离纯化鉴定出多种儿茶素单体。例如,茶黄素双没食子酸酯可通过诱导NO合成酶(iNOs)的合成降低,抑制内源性致癌物质的形成进而抑制肿瘤形成和发展。茶色素对T淋巴细胞的转化、自然杀伤细胞的活性有显著地增强作用,还可有效抑制由黄曲霉素、苯并芘等致癌物导致的细胞突变、基因与染色体的突变及由放射线诱导的细胞癌变。
[0004]茶多酚被证实其在抗癌、抗氧化、抗突变、抗辐射、抗自由基及在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等方面具有良好的效果。研究发现,导致人体多病变体系发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机体产生过量的自由基,这些自由基在生物机体内的过量积累对机体生物活性分子进行攻击导致的。儿茶素作为一类高效的自由基清除剂,在许多研究中已证实其在清除包括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羟基自由基及单线态氧等自由基方面有很好的清除效果。同时,茶多酚作为一种重要的天然抗氧化剂,可以有效地防止食品因氧化而导致的酸败变质,如茶多酚在食用油中的添加可以阻止或延缓油脂的酸化,同时,在防止食品由于氧化而导致的营养物质损失上也有很好的效果。
[0005]癌症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恶性疾病,发病率逐年上升,肿瘤转移前的早期发现对提高患者生存率非常重要,基于肿瘤早发现早治疗的原则,寻找恶性肿瘤有效的检测方法迫在眉睫。小分子荧光探针是当今检测肿瘤的主要手段之一,醌氧化还原酶1(NQO1)是一种癌症特异性胞浆黄素酶,在许多癌细胞中的含量过度升高,特别是在非小细胞肺癌中,其结构性过表达量是相关正常组织的100倍以上。NQO1可以直接催化多种底物的两电子还原反应,包括通过FADHER(H

)介导的从辅因子NAD(P)H到醌类底物的转移。
[0006]荧光成像(FLI)以其无创检测、高灵敏度、可原位加工和高时间分辨率的固有优势,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基础研究和实际应用中引起了极大的兴趣。
[0007]目前,免疫荧光和基于配体的荧光系统是常用的癌症检测工具。在免疫荧光的癌
症检测中,与荧光染料偶联的抗体对高表达的受体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实现了对癌细胞的高特异性响应。

技术实现思路

[0008]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毒副作用相对较低、水溶性好的醌氧化还原酶茶叶提取物EGCG前药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0009]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一种醌氧化还原酶茶叶提取物EGCG前药,如式(I)所示:
[0010][0011]本专利技术的一种醌氧化还原酶茶叶提取物EGCG前药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12]化合物1
[0013](2

(4

((((2R,3R)

5,7

dihydroxy
‑2‑
(3,4,5

trihydroxyphenyl)chroman
‑3‑
yl)oxy)carbonyl)

2,6

dihydroxyphenoxy)acetic acid)的合成:将EGCG溶解于DMF中,冰浴条件下加入溴乙酸和KI,随后保持温度反应1h;然后升高温度至80℃后反应过夜,TLC检测反应结束;反应结束后,减压浓缩得到相应粗产物,用硅胶柱层析进行色谱纯化,制得化合物1;
[0014](2)化合物2(1

ethyl
‑4‑
methylpyridin
‑1‑
ium)的合成:称取对甲基吡啶溶于适量乙腈中,随后加入碘乙烷,82℃搅拌反应12小时;然后真空下除去溶剂,加入适量乙醚超声震荡,析出固体,抽滤制得化合物2的白色固体;
[0015](3)化合物3((E)
‑4‑
(2

(1H

indol
‑3‑
yl)vinyl)
‑1‑
ethylpyridin
‑1‑
ium)的合成:称取化合物3溶于适量甲醇中,随后加入3

吲哚甲醛,65℃下搅拌反应5分钟,随后加入
哌啶;然后65℃搅拌反应12小时,反应完成后冷却至室温,加入乙酸乙酯搅拌,析出固体,抽滤制得褐色固体;
[0016](4)化合物4(4

((E)
‑2‑
(1

(2

(4

((((2R,3R)

5,7

dihydroxy
‑2‑
(3,4,5

trihydroxyphenyl)chroman
‑3‑
yl)oxy)carbonyl)

2,6

dihydroxyphenoxy)acetyl)

1H

indol
‑3‑
yl)vinyl)
‑1‑
ethylpyridin
‑1‑
ium)的合成:称取化合物1溶于10ml二氯甲烷,随后加入1.5倍当量的DMAP,EDC.HCl,冰水浴活化1.5小时,然后加入化合物,常温搅拌反应6小时,反应完成后冷却至室温,真空除去溶剂,使用二氯甲烷和甲醇柱层析,制得褐色固体醌氧化还原酶茶叶提取物EGCG前药。
[0017]进一步地,在步骤(1)中,所述的EGCG与DMF的摩尔体积比为10mmol:25ml,所述的溴乙酸与KI的摩尔比为15:1。
[0018]进一步地,在步骤(2)中,所述的对甲基吡啶与碘乙烷的摩尔比为1:1。
[0019]进一步地,在步骤(3)中,所述的化合物3与3

吲哚甲醛的摩尔比为1:1;所述的哌啶与乙酸乙酯的体积比为1ul:2ml。
[0020]进一步地,在步骤(4)中,中,所述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醌氧化还原酶茶叶提取物EGCG前药,其特征在于如式(I)所示:2.权利要求1所述的醌氧化还原酶茶叶提取物EGCG前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化合物1(2

(4

((((2R,3R)

5,7

dihydroxy
‑2‑
(3,4,5

trihydroxyphenyl)ch roman
‑3‑
yl)oxy)carbonyl)

2,6

dihydroxyphenoxy)acetic acid)的合成:将EGCG溶解于DMF中,冰浴条件下加入溴乙酸和KI,随后保持温度反应1h;然后从25℃升高温度至80℃后反应过夜,TLC检测反应结束;反应结束后,减压浓缩得到相应粗产物,用硅胶柱层析进行色谱纯化,制得化合物1;(2)化合物2(1

ethyl
‑4‑
methylpyridin
‑1‑
ium)的合成:称取对甲基吡啶溶于适量乙腈中,随后加入碘乙烷,82℃搅拌反应12小时;然后真空下除去溶剂,加入适量乙醚超声震荡,析出固体,抽滤制得化合物2的白色固体;(3)化合物3((E)
‑4‑
(2

(1H

indol
‑3‑
yl)vinyl)
‑1‑
ethylpyridin
‑1‑
ium)的合成:称取化合物3溶于适量甲醇中,随后加入3

吲哚甲醛,65℃下搅拌反应5分钟,随后加入哌啶;然后65℃搅拌反应12小时,反应完成后冷却至室温,加入乙酸乙酯搅拌,析出固体,抽滤制得褐色固体;
(4)化合物4(4

((E)
‑2‑
(1

(2

(4

((((2R,3R)

5,7

dihydroxy
‑2‑
(3,4,5

trihydroxyphenyl)chroman
‑3‑
yl)oxy)carbonyl)

2,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剑吕晓安李玉广张卿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下蜀黄土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