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视角毫米波收发子阵列和双视角毫米波收发阵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725180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20 08: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双视角毫米波收发子阵列和双视角毫米波收发阵列,包括发射阵列、下视角接收阵列、上视角接收阵列、波束控制模块、第一射频板与第二射频板,第一射频板与第二射频板连接,且下视角接收阵列设置在第一射频板上,下视角接收阵列、上视角接收阵列设置在第二射频板上,发射阵列设置于下视角接收阵列和上视角接收阵列之间,波束控制模块与发射阵列、下视角接收阵列、上视角接收阵列连接,下视角接收阵列的波束方向与上视角接收阵列的波束方向设置夹角;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波束方向具有一定夹角的下视角接收阵列和上视角接收阵列,实现一次扫描两个视角成像,用于解决现有毫米波成像设备中存在视场盲区,检出率低等问题。等问题。等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视角毫米波收发子阵列和双视角毫米波收发阵列


[0001]本技术涉及毫米波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双视角毫米波收发子阵列和双视角毫米波收发阵列。

技术介绍

[0002]毫米波成像设备具有能够穿透能力强,单光子能力弱,空间分辨力高,环境适应性强、能够识别金属、非金属违禁品等诸多优点,逐步进入人体安全检查领域。
[0003]公知的毫米波成像设备运用毫米波三维全息成像技术。从产品形态上有柱面扫描设备、平面扫描设备与平面稀疏阵列成像设备三种。柱面扫描设备采用一维柱面逆时针/顺时钟机械扫描,配合二维电扫描实现三维全息成像;平面扫描设备采用一维上下平面机械扫描,配合二维电扫描实现三维全息成像;平面稀疏阵列成像设备采用平面稀疏阵列综合合成孔径技术实现三维全息成像。
[0004]公知地,因人体结构特征,人体表毫米波散射截面具有各向异性特性,在上述毫米波成像设备在对人体表进行扫描成像时,人体侧面与胸口以上区域存在较大盲区,表现为该区域检出率低,影响综合检测效果。
[0005]鉴于上述缺陷,本技术创作者经过长时间的研究和实践终于获得了本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缺陷,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在于,提供一种双视角毫米波收发子阵列,包括发射阵列、下视角接收阵列、上视角接收阵列、波束控制模块、第一射频板与第二射频板,所述发射阵列用于发射毫米波信号,所述下视角接收阵列和所述上视角接收阵列均用于接收毫米波信号,所述第一射频板与所述第二射频板连接,且所述下视角接收阵列设置在所述第一射频板上,所述下视角接收阵列、所述上视角接收阵列设置在所述第二射频板上,所述发射阵列设置于所述下视角接收阵列和所述上视角接收阵列之间,所述波束控制模块与所述发射阵列、所述下视角接收阵列、所述上视角接收阵列连接,所述下视角接收阵列的波束方向与所述上视角接收阵列的波束方向设置夹角。
[0007]较佳的,所述发射阵列、所述下视角接收阵列、所述上视角接收阵列的阵列排列方向相互平行。
[0008]较佳的,所述下视角接收阵列的波束方向与所述上视角接收阵列的波束方向夹角设置为5
°
~45
°
,所述上视角接收阵列波束方向与所述发射阵列波束方向平行。
[0009]较佳的,所述下视角接收阵列与所述上视角接收阵列均包括若干接收单元天线,相邻所述接收单元天线之间等距设置。
[0010]较佳的,相邻所述接收单元天线之间的间距为10mm。
[0011]较佳的,所述发射阵列包括若干发射单元天线,相邻所述发射单元天线之间等距设置,所述发射阵列中所述发射单元天线与所述下视角接收阵列中所述接收单元天线的数
量比为1∶4。
[0012]较佳的,所述下视角接收阵列上所述接收单元天线的馈电端口设置在所述第一射频板上;所述发射阵列上所述发射单元天线的馈电端口与所述上视角接收阵列上所述接收单元天线的馈电端口均设置在所述第二射频板上。
[0013]较佳的,各所述双视角毫米波收发子阵列中所述发射阵列通过发射阵列射频接口与上级频率综合控制器连接。
[0014]较佳的,各所述双视角毫米波收发子阵列中所述上视角接收阵列通过第一接收阵列射频接口与下级采集器连接,所述下视角接收阵列通过第二接收阵列射频接口与下级采集器连接。
[0015]一种双视角毫米波收发阵列,包括若干所述双视角毫米波收发子阵列与阵列支撑架,若干所述双视角毫米波收发子阵列呈直线或曲线固定排列在所述阵列支撑架上,若干个所述双视角毫米波收发子阵列通过电缆多级级联的形式串接在一起。
[0016]与现有技术比较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通过设置波束方向具有一定夹角的所述下视角接收阵列和所述上视角接收阵列,实现一次扫描两个视角成像,用于解决现有毫米波成像设备中存在视场盲区,检出率低等问题。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所述双视角毫米波收发阵列的前视角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所述双视角毫米波收发阵列的后视角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所述双视角毫米波收发子阵列的立体结构视图;
[0020]图4为所述双视角毫米波收发子阵列的结构正视图;
[0021]图5为图4中A

A向的结构剖视图。
[0022]图中数字表示:
[0023]1‑
双视角毫米波收发阵列;11

第二接收阵列射频接口;12

发射阵列射频接口;13

第一接收阵列射频接口;14

电缆;100

双视角毫米波收发子阵列;200

阵列支撑架;101

发射阵列;102

下视角接收阵列;103

上视角接收阵列;104

波束控制模块;105

第一射频板;106

第二射频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上述的和另外的技术特征和优点作更详细的说明。
[0025]实施例一
[0026]如图1、图2所示,图1为所述双视角毫米波收发阵列的前视角结构示意图;图2为所述双视角毫米波收发阵列的后视角结构示意图。
[0027]本技术所述双视角毫米波收发阵列1包括若干双视角毫米波收发子阵列100与阵列支撑架200,若干所述双视角毫米波收发子阵列100固定设置在所述阵列支撑架200上。
[0028]如图3、图4、图5所示,图3为所述双视角毫米波收发子阵列的立体结构视图;图4为所述双视角毫米波收发子阵列的结构正视图;图5为图4中A

A向的结构剖视图。
[0029]所述双视角毫米波收发子阵列100包括发射阵列101、下视角接收阵列102、上视角
接收阵列103、波束控制模块104、第一射频板105与第二射频板106,所述发射阵列101用于发射毫米波信号,所述下视角接收阵列102和所述上视角接收阵列103均用于接收毫米波信号,所述第一射频板105与所述第二射频板106连接,且所述下视角接收阵列102设置在所述第一射频板105上,所述下视角接收阵列102、所述上视角接收阵列103设置在所述第二射频板106上,所述发射阵列101设置于所述下视角接收阵列102和所述上视角接收阵列103之间,所述波束控制模块104与所述发射阵列101、所述下视角接收阵列102、所述上视角接收阵列103连接,以实现所述波束控制模块104对所述发射阵列101、所述下视角接收阵列102、所述上视角接收阵列103波束的控制。
[0030]较佳的,所述发射阵列101、所述下视角接收阵列102、所述上视角接收阵列103的阵列排列方向相互平行。
[0031]所述下视角接收阵列102波束方向与所述上视角接收阵列103波束方向夹角设置为5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视角毫米波收发子阵列,其特征在于,包括发射阵列、下视角接收阵列、上视角接收阵列、波束控制模块、第一射频板与第二射频板,所述发射阵列用于发射毫米波信号,所述下视角接收阵列和所述上视角接收阵列均用于接收毫米波信号,所述第一射频板与所述第二射频板连接,且所述下视角接收阵列设置在所述第一射频板上,所述下视角接收阵列、所述上视角接收阵列设置在所述第二射频板上,所述发射阵列设置于所述下视角接收阵列和所述上视角接收阵列之间,所述波束控制模块与所述发射阵列、所述下视角接收阵列、所述上视角接收阵列连接,所述下视角接收阵列的波束方向与所述上视角接收阵列的波束方向设置夹角。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视角毫米波收发子阵列,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射阵列、所述下视角接收阵列、所述上视角接收阵列的阵列排列方向相互平行。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视角毫米波收发子阵列,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视角接收阵列的波束方向与所述上视角接收阵列的波束方向夹角设置为5
°
~45
°
,所述上视角接收阵列波束方向与所述发射阵列波束方向平行。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视角毫米波收发子阵列,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视角接收阵列与所述上视角接收阵列均包括若干接收单元天线,相邻所述接收单元天线之间等距设置。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视角毫米波收发子阵列,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炳西安德越冯辉李霆
申请(专利权)人:博微太赫兹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