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电池用端子以及具备该端子的二次电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724881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20 08:29
提供一种二次电池用端子以及具备该端子的二次电池,该端子是由不同种类金属构成的二次电池用端子,具备可防止液体侵入该端子具有的不同种类金属的边界的构造。此处公开的端子具备:板状的金属制的第1构件;和第2构件,其与该第1构件的一个板表面金属接合,且上述第2构件由与构成第1构件的金属不同的金属构成。此处,在第1构件的一个板表面与上述金属接合的第2构件的边界形成有由比该板表面突出的第2构件的端部构成的第1台阶部,并且在第1构件的一个板表面形成有从该板表面突出的第2台阶部。部。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二次电池用端子以及具备该端子的二次电池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二次电池用端子。详细而言,涉及在二次电池中位于规定位置且能够从该二次电池的内部向外部通电的端子和使用该端子的二次电池。

技术介绍

[0002]锂离子二次电池等二次电池由于轻型且得到高能量密度,所以作为个人计算机、移动终端等便携式电源或者EV(电动汽车)、HV(混合动力汽车)、PHV(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等的车辆搭载用电源而广泛使用。
[0003]二次电池为了防止电池内部所具备的电解液从规定空间漏液而具备垫圈。专利文献1中,为了更有效地防止电解液的漏液,公开有在双面形成有凸部的内部垫圈。该凸部在每个面形成有一个~三个,通过压缩该凸部来抑制电解液的浸透。
[0004]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申请公开第平11

283588号公报
[0005]另外,为了实现二次电池所具备的电极端子(正极端子以及负极端子)与汇流条等外部构件的良好的接合,提出将不同种类金属接合而构成的电极端子。通过由不同种类金属构成电极端子,从而能够将构成外部构件、正极端子的外部构件接合部、负极端子的外部构件接合部的金属统一为同种金属,能够使外部构件与电极端子良好接合。
[0006]然而,若电极端子由不同种类金属构成,则根据金属种类而离子化趋势不同,因此,液体侵入构成电极端子的不同种类金属的边界面,从而不同种类金属间产生电,可引起金属的腐蚀劣化。因此,在具备由不同种类金属构成的电极端子的二次电池中,需要防止液体向不同种类金属的边界面的侵入。
>
技术实现思路

[0007]因此,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状况而完成的,其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端子,其为由不同种类金属构成的二次电池用端子,且具备可防止液体向该不同种类金属的边界面的侵入的构造。另外,本专利技术的其他目的在于提供具备该端子的二次电池。
[0008]此处公开的端子是构成二次电池的正极负极的任一个的端子,且具备:板状的金属制的第1构件;和第2构件,其与该第1构件的一个板表面金属接合,上述第2构件由与构成上述第1构件的金属不同的金属构成。在上述第1构件的上述一个板表面与上述金属接合的第2构件的边界形成有由比该板表面突出的上述第2构件的端部构成的第1台阶部,并且在上述第1构件的上述一个板表面形成有从该板表面突出的第2台阶部。
[0009]根据这样的结构,在第1台阶部以及第2台阶部,向配置于电池壳体与端子之间的垫圈的按压变强,因此,提供可防止液体向第1构件与第2构件的边界侵入的端子。
[0010]另外,在此处公开的端子的优选的一方式中,上述第1构件由铝或者以铝为主体的合金构成,并且上述第2构件由铜或者以铜为主体的合金构成。
[0011]根据这样的结构,提供如下端子:可适当地实施由铝或者以铝为主体的合金构成的汇流条等外部构件与第1构件的接合以及同负极电连接的由铜或者以铜为主体的合金构
成的负极内部端子与第2构件的接合,并且可适当地防止液体向不同种类金属的边界的侵入。
[0012]另外,此处公开的二次电池具备:电极体,其包括正极以及负极;电池壳体,其在内部收容有该电极体;正极端子以及负极端子,分别与上述电极体的正极负极电连接;以及垫圈,其配置于上述电池壳体与上述正极端子以及上述负极端子之间。上述正极端子以及上述负极端子的至少一方包括此处公开的构造的端子,上述端子的上述第1构件配置于上述电池壳体的外部,上述端子的上述第2构件从上述电池壳体的外部配置直至该电池壳体的内部,上述垫圈在上述电池壳体的外部被上述第1台阶部和上述第2台阶部双方按压。
[0013]根据这样的结构,提供可防止来自电池壳体内部的电解液以及来自电池壳体外部的液体向端子的不同种类金属的边界的侵入的可靠性高的二次电池。
附图说明
[0014]图1是示意性地示出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二次电池的立体图。
[0015]图2是示意性地示出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二次电池的局部剖视图。
[0016]图3是图2的III

III线剖视图。
[0017]图4是示意性地示出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端子的构造的剖视图。
[0018]图5是示意性地示出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二次电池的端子的连接部的剖视图。
[0019]附图标记说明
[0020]1...二次电池(单电池);20...电极体;21...正极;21a...正极连接部;22...负极;22a...负极连接部;23...隔膜;30...电池壳体;32...壳体主体;34...盖体;34a、b...端子插通孔;36...安全阀;40...正极端子;42...正极内部端子;44...正极外部端子;50...负极端子;52...负极内部端子;52a...上端部;52b...下端部;54...负极外部端子;60...垫圈;60a...筒部;62...绝缘子;70...端子;72...第1构件;72a...板表面;74...凹部;76...第2构件;76a...铆接部;78...凸缘部;80...第1台阶部;82...第2台阶部;B...边界;H1...第1台阶部的高度;H2...第2台阶部的高度;D1...凹部的深度;T1...凸缘部的厚度。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以下,参照附图对具备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端子的二次电池的结构例的概略进行说明。此外,在以下的附图中,对起到相同的作用的构件、部位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而进行说明。另外,各图中的尺寸关系(长度、宽度、厚度等)不是反映实际的尺寸关系。另外,本说明书中特别提及的事项以外的事项且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所需的事项可作为基于该领域的现有技术的本领域技术人员的设计事项而掌握。
[0022]此外,本说明书的图中的附图标记X表示(电池的)宽度方向,附图标记Y表示厚度方向,附图标记Z表示高度方向。此外,上述方向是为了方便说明而规定的方向,并非打算限定电池的设置方式。
[0023]本说明书中“二次电池”通常是指能够反复充电放电的蓄电设备,除了包括锂离子二次电池、镍氢电池、镍镉电池等所谓的蓄电池(即化学电池)之外,还包括双电层电容器等电容器(即物理电池)。另外,本说明书中“锂离子二次电池”是指利用锂离子作为电荷载流
子,并通过正极负极间的与锂离子相伴的电荷的移动而实现充电放电的二次电池。
[0024]图1是示意性地示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二次电池的立体图。另外,图2是示意性地示出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二次电池的局部剖视图。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二次电池1具备电极体20、电解质(未图示)、电池壳体30、正极端子40、负极端子50、垫圈60、绝缘子62。以下,对各部分进行说明。
[0025]<电池壳体>
[0026]电池壳体30是收容电极体20的容器。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电池壳体30是扁平的方形的容器。但是,电池壳体30的形状也可以是除方形以外的箱状(例如有底的圆筒形的箱形状等)。电池壳体30具备:上表面开口的方形的壳体主体32;和闭塞该壳体主体32的开口部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端子,为构成二次电池的正极负极的任一个的端子,其特征在于,具备:板状的金属制的第1构件;和第2构件,其与该第1构件的一个板表面金属接合,且所述第2构件由与构成所述第1构件的金属不同的金属构成,此处,在所述第1构件的所述一个板表面与所述金属接合的第2构件的边界形成有由比该板表面突出的所述第2构件的端部构成的第1台阶部,并且在所述第1构件的所述一个板表面形成有从该板表面突出的第2台阶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构件由铝或者以铝为主体的合金构成,并且所述第2构件由铜或者以铜为主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铃木康介樱井贵宏
申请(专利权)人:泰星能源解决方案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