抛物面天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72183 阅读:1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抛物面天线,包括反射器,喇叭形馈源,其一端固定于反射器后侧的框架、其一端固定着喇叭形馈源的悬臂,一对铰链,凸台和轴。铰链从悬臂的另一端延伸且彼此间隔开,凸台从框架的另一端延伸并介于两铰链之间。轴穿过一个铰链和凸台及另一铰链。该天线还设置有至少一个具有球和弹簧的球止挡件,其插入于形成在每个铰链的内表面上的盲孔中,弹簧压迫球抵靠凸台使球装配于一个凹陷部中,保持悬臂和框架于希望的角度上。(*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抛物面天线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抛物面天线,更特别地涉及一种能够使喇叭形馈源很容易地设置在反射器的焦点上的抛物面天线。图1示出了US-4,819,007所公开的传统抛物面天线的示意图。该传统的抛物面天线包括反射器3、喇叭形馈源4、框架5和悬臂6。反射器3在其焦点上将来自地球卫星2的例如无线电波集聚。框架5的一端通过螺栓固定在反射器3的后侧。悬臂6通过一对栓接于框架5和悬臂6的节点板7连接于框架5的另一端。位于焦点处的喇叭形馈源4固定在悬臂6的另一端。在这种传统的抛物面天线中,通过改变喇叭形馈源4在悬臂6上的固定位置和/或框架5与悬臂6之间的角度,喇叭形馈源4的位置被调整到位于反射器3的焦点上。然而,由于螺栓必须被松开及拧紧,这是相当困难和麻烦的。因此,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能够很容易地使喇叭形馈源设置于反射器的焦点上的抛物面天线。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抛物面天线,包含:反射器;位于反射器的焦点上的喇叭形馈源;其一端固定于反射器的后侧的框架;悬臂,其一端固定有喇叭形馈源;以及用于连接框架和悬臂并调节二者之间角度的装置。其中,连接和角度调节装置包含:一对从悬臂的另一端延伸并彼此间隔开的铰链;从框架的另一端延伸并介于两个铰链之间的凸台;穿过一个铰链和凸台并插入到另一铰链而安装的轴;以及将悬臂和框架保持在希望的角度的装置。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方面,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抛物面天线,包含:反射器;位于反射器的焦点上的喇叭形馈源;在其一端固定于反射器的后侧的框架;中空臂,其一端与框架的另一端相连;移动元件,在其顶端固定着喇叭形馈源,该移动元件插入于中空臂中;以及将移动元件保持在希望位置的保持装置。-->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再另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抛物面天线,包括:反射器;位于反射器的焦点上的喇叭形馈源;在其一端固定于反射器的后侧的框架;中空臂,其一端与框架的另一端相连;连接框架和中空臂并调节其间角度的装置;移动元件,其顶端上固定着喇叭形馈源,该移动元件插入于中空臂中;以及将移动元件保持在希望位置的装置。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其它目的及特征将下面的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最佳实施例所作的描述中变得明了,其中,图1是表示传统的抛物面天线的示意图;图2是表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最佳实施例的抛物面天线的示意图;图3是表示图2的连接和角度调节装置的局部放大立体图;图4至图8是表示沿图3中的A-A线的横截面图,分别表示各种类型的连接和角度调节装置;图9是表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最佳实施例的抛物面天线的示意图;图10是表示图9中的移动元件和中空悬臂的局部放大立体图;图11是表示图9中的移动元件和中空悬臂的局部放大的纵截面图;图12是表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又一最佳实施例的抛物面天线的示意图。在图2中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最佳实施例的抛物面天线的示意图。本专利技术的抛物面天线包含反射器3、喇叭形馈源4、框架21、悬臂22以及用于连接框架21和悬臂22并调节其间的角度的装置。框架21在其一端通过紧固装置如螺栓固定于反射器3的后侧。悬臂22在其一端通过连接和角度调节装置连接于框架21的另一端。位于反射器3的焦点上的喇叭形馈源4固定在悬臂22的另一端。-->连接和角度调节装置具有一对铰链31,其从与框架21相连的悬臂22的端部延伸,并且两个铰链31相互间隔开;凸台,其从与悬臂22相连的框架21的端部延伸,并且介于两个铰链31之间;轴60以及至少一个球止挡件37,如图3和4详细所示。每个铰链31具有中心孔40和至少一个沿圆周方向形成于其内表面上的盲孔41。凸台33具有通孔51和多个沿圆周方向形成于其两侧面上的凹陷部38。轴60穿过铰链31的中心孔之一而安装,再穿过凸台33的通孔51而插到另一中心孔40中。球止挡件37包括球37a和弹簧37b,并且被插入到盲孔41中。弹簧37b压迫球37抵靠凸台33,因而,球37a选择性地安装于凹陷部38之一中,从而使悬臂22和框架21保持在希望的角度。如果悬臂21受到了其切向的超过了预定值的力的作用,球37a被压入到盲孔41中,从与球相配合的凹陷部38中脱开。当悬臂22转过一定角度时,球37a又与下一个凹陷部38相配合。该角度取决于凹陷部38的数目。可选择地,连接和角度调节装置可以具有凸台43,该凸台43具有一对盲孔52替代通孔51,一对轴61穿过铰链31的中心孔安装,并插入到凸台33的盲孔52中,如图5所示。此外,如图6所示,连接和角度调节装置也可以具有凸台53,该凸台53具有一对位于其两侧面的具有一定深度的空腔34以替代通孔51;一对压缩弹簧36和一对摩擦板35,每个摩擦板35上具有适合于与铰链31的中心孔40相配合的凸起35a。压缩弹簧36和摩擦板分别被插入到空腔34中。压缩弹簧36压迫摩擦板35抵靠铰链31,因而,使凸起35a与中心孔40相配合,使摩擦板35与铰链31摩擦接触。为了便于将摩擦板35的凸起插入到中心孔40中,可取的是铰链31设有深度变化的槽39,该深度从周面向中心孔40减小,如图7所示。摩擦板35的凸起沿槽移动,然后通过压缩弹簧36压迫摩擦板35而插入到中心孔40中。另外,如图8所示,凸台53可以具有一对阶梯形空腔50以防止摩擦板35从其中脱离,阶梯形空腔50从空腔34的底表面彼此相向分别延伸,摩擦板35可以具有带钩35c的延伸件35b,钩35c装配于阶梯形空腔50的阶梯部50a-->在以上描述中,尽管铰链和凸台分别从悬臂和框架以上述方式延伸,但它们也可反过来。在这种抛物面天线中,框架和悬臂之间的角度能够仅通过将超过预定值的力施加到悬臂上而进行调节,无需象现有技术那样要松开及拧紧螺栓。图9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最佳实施例的抛物面天线的示意图。本专利技术的第二个最佳实施例的抛物面天线包括反射器3、喇叭形馈源4,框架21,中空臂122,移动元件133和用于将移动元件133保持在希望位置上的装置。框架21在其一端通过使用紧固装置如螺栓而固定在反射器3的后侧。中空臂122在其一端通过连接装置如螺栓与框架21的另一端相连。移动元件133插入到中空臂122中。位于反射器3的焦点上的喇叭形馈源4固定在移动元件133的顶部。如图10和11中详细所示,移动元件133具有一对位于其相对的侧表面上的导槽137,中空臂122包括一对从其相对的内侧面上突伸的、并沿其纵向延伸的导轨135。移动元件保持装置具有至少一个设置于每个导轨上的弹性限制器136,以及多个形成在导槽137的上下表面上的凹部137a。导槽137沿导轨135滑动,然后,弹性限制器136与一个凹部137a相配合。如果超过了预定值的纵向力施加于移动元件133上,弹性限制器136被压下而从凹部137a中脱开,因而,移动元件133在中空臂122中移动。然后,弹性限制器被其弹性力恢复,并与下一个凹部137a相配合。以这种方式,喇叭形馈源4的位置能够进行调节。在上述的第二最佳实施例中,尽管移动元件133和中空臂122具有大致矩形横断面外形,但是,它们也可以具有其它的横截面外形,如大致圆形或多边形的横截面外形。此外,移动元件和中空臂可以分别具有一个或多个导槽及一个或多个导轨,导轨135和导槽137可以分别设置在移动元件133和中空臂-->122上。此外,如图12所示,中空臂122可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抛物面天线,包含:反射器;位于反射器的焦点上的喇叭形馈源;其一端固定于反射器的后侧的框架;悬臂,其一端固定有喇叭形馈源;以及用于连接框架和悬臂并调节二者之间角度的装置。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KR 1995-7-21 21504/95;KR 1995-7-21 21505/951、一种抛物面天线,包含:反射器;位于反射器的焦点上的喇叭形馈源;其一端固定于反射器的后侧的框架;悬臂,其一端固定有喇叭形馈源;以及用于连接框架和悬臂并调节二者之间角度的装置。2、如权利要求1的抛物面天线,其中,连接和角度调节装置包含:一对从悬臂的另一端延伸并彼此间隔开的铰链;从框架的另一端延伸并介于两个铰链之间的凸台;穿过一个铰链和凸台并插入到另一铰链而安装的轴;以及将悬臂和框架保持在希望的角度的装置。3、如权利要求2的抛物面天线,其中,每个铰链具有中心孔和至少一个形成在其内表面的沿圆周方向的盲孔;凸台具有通孔和多个形成在其两侧面上的沿圆周方向的凹陷部;轴穿过一个铰链的中心孔和凸台的通孔再插入到另一铰链的中心孔而安装;保持装置具有至少一个设置有球和弹簧的球止挡件,该球止挡件插入到盲孔中,弹簧压迫球抵靠着凸台,因而,使球装配到其上的一个凹陷部中。4、如权利要求1的抛物面天线,其中,连接和角度调节装置包括一对从框架的另一端延伸并且彼此相互隔开的铰链;从悬臂的另一端延伸并介于两个铰链之间的凸台;穿过一个铰链和凸台再插入到另一铰链而安装的轴;以及将悬臂和框架保持在希望的角度上的装置。5、如权利要求4的抛物面天线,其中,每个铰链具有中心孔和至少一个形成在其内表面上的沿圆周方向的盲孔;凸台具有通孔和多个形成在其两侧面上的沿圆周方向的凹陷部;轴穿过一个铰链的中心孔和凸台的通孔,再插入到另一铰链的中心孔而安装;保持装置具有至少一个设置有球和弹簧的球止挡件,该球止挡件插入于盲孔中,弹簧压迫球而抵靠凸台,因而,使球装配到一个凹陷部中。-->6、如权利要求1的抛物面天线,其中,连接和角度调节装置包括一对从悬臂的另一端延伸并且彼此相互隔开的铰链;从框架的另一端延伸并介于两个铰链之间的凸台;一对轴,分别穿过铰链并插入于凸台而安装;将悬臂和框架保持在希望的角度的装置。7、如权利要求6的抛物面天线,其中,每个铰链具有中心孔和至少一个形成在其内表面上并沿圆周方向的盲孔;凸台具有一对盲孔和多个形成在其两侧面上并沿圆周方向的凹陷部;轴分别穿过铰链的中心孔和并插入凸台的盲孔而安装;保持装置具有至少一个设置有球和弹簧的球止挡件,该球止挡件插入于每个铰链的盲孔中,弹簧压迫球抵靠凸台,因而,使球装配于一个凹陷部中。8、如权利要求1的抛物面天线,其中,连接和角度调节装置包括一对从框架的另一端延伸并且彼此相互隔开的铰链;从悬臂的另一端延伸并且介于两个铰链之间的凸台;一对轴,分别穿过铰链并插入到凸台中而安装;将悬臂和框架保持在希望的角度的装置。9、如权利要求8的抛物面天线,其中,每个铰链具有中心孔和至少一个形成在其内表面上沿圆周方向的盲孔;凸台具有一对盲孔和多个形成在其两侧面上的沿圆周方向的凹陷部;轴分别穿过铰链的中心孔并插入于凸台盲孔中而安装;保持装置具有至少一个设置有球和弹簧的球止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龙焕
申请(专利权)人:大宇电子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KR[韩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