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清洗过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719122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20 08: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清洗过滤装置,包括过滤器壳体、进水口、排水口和污泥斗,所述过滤器壳体的顶部一端固定设置有进水口,所述过滤器壳体的顶端内部固定设置有粗过滤网层,所述过滤器壳体的底端内部固定设置有细过滤网层,所述细过滤网层和粗过滤网层的内部共同设置有排污杆。该自清洗过滤装置,排污杆采用形式为螺旋形式,在过滤时废水流经过滤器内部,排污杆也会借助水带来的动力沿轴进行转动,此种方式更便于废水中的颗粒物、悬浮物等沉降下来,虽然有清洗周期,但无需设置反洗水流,只需依靠过滤过程的水就可以令污染物沉降堆积,也无需为装置提供更多动力,有效地节省了能源,清污过程与过滤过程亦可同时进行。清污过程与过滤过程亦可同时进行。清污过程与过滤过程亦可同时进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清洗过滤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废水处理相关
,具体为一种自清洗过滤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废水处理作为现代社会急需的重大工程之一,特别是在长江黄河等地区,而废水处理过程中,需要使用到一种过滤装置,通过过滤装置作为废水处理预处理的一部分工艺,来为后序工作提高效率,而随着过滤产品的更新换代,以及人们对过滤产品需求的逐渐提高,传统的过滤产品则逐步显露一些缺点,例如:
[0003]纳污量小、易受污物堵塞、无法监控过滤器状态和自动化程度不高,需要人工更换过滤,部分需拆卸清洗,压力损失较大,使系统运行压力增加。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清洗过滤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纳污量小、易受污物堵塞、无法监控过滤器状态和自动化程度不高,需要人工更换过滤,部分需拆卸清洗,压力损失较大,使系统运行压力增加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自清洗过滤装置,包括过滤器壳体、进水口、排水口和污泥斗,所述过滤器壳体的顶部一端固定设置有进水口,所述过滤器壳体的顶端内部固定设置有粗过滤网层,所述过滤器壳体的底端内部固定设置有细过滤网层,所述细过滤网层和粗过滤网层的内部共同设置有排污杆,所述排污杆呈螺旋状,所述过滤器壳体的底部一端固定设置有排水口,所述过滤器壳体呈立式。
[0006]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系统内水从进水口排入过滤器壳体的腔体内后,会流经排污杆,使得废水和水中污染物则会通过螺旋状的排污杆以螺旋的形式沉降在粗过滤网层的底部,同时产生强大的离心力使得过滤后的水高速分散至粗过滤网层,随即直接进入到细过滤网层,过滤后的颗粒物截留至细过滤网层的底部,经过两级过滤的水可直接从排水口排出,且呈纵向的过滤器壳体,能够使得反应效率提高,极大地节省了占地面积,且采用旋流进水出水结构,极大地改善了流体的运动状态,提高了废水杂质的沉降率及过滤效率。
[0007]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过滤器壳体的底部固定设置有污泥斗,所述污泥斗呈锥形状,所述污泥斗的底端外表面固定设置有排污阀,所述污泥斗的底端中心轴点固定设置有排泥口,所述排泥口位于排污杆的正下方。
[0008]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而由于污泥斗呈锥形状,当排污杆以螺旋形式连续带走污染物时,能够很好的让污染物进入到底部的污泥斗,也无需任何外部动力,同时有效地减少了过滤器内部和整个处理系统的压力损失,从而大大降低了压力损失和运行成本。
[0009]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细过滤网层的滤层外固定设置有压差计,所述压差计安装在过滤器壳体的底端外表面,所述压差计与排污阀采用无线信号连接。
[0010]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而通过压差计,使得当污染物在滤层上累积到一定值时形成一定的压差而达到达到设定的压差值时,会使得压差计将信号传输至排污阀,使得排污阀
打开,排污周期开始进行。
[0011]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压差计与排水口关于过滤器壳体纵向中心线呈对称分布。
[0012]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而由于压差计与排水口为对称分布,使得压差计在感应压差值时,能够使得压差计的误差较小,更加准确的检测压差值。
[0013]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排污杆均与过滤器壳体、粗过滤网层和细过滤网层为同一中心轴线。
[0014]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与过滤器壳体、粗过滤网层和细过滤网层为同一轴线的排污杆,去除掉了常规过滤器中的反冲洗水、不锈钢刷等,有效地减少了运行成本。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自清洗过滤装置:
[0016]排污杆采用形式为螺旋形式,在过滤时废水流经过滤器内部,排污杆也会借助水带来的动力沿轴进行转动,此种方式更便于废水中的颗粒物、悬浮物等沉降下来,虽然有清洗周期,但无需设置反洗水流,只需依靠过滤过程的水就可以令污染物沉降堆积,也无需为装置提供更多动力,有效地节省了能源,清污过程与过滤过程亦可同时进行。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整体正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8]图中:1、过滤器壳体;2、进水口;3、排水口;4、排污阀;5、排泥口;6、粗过滤网层;7、细过滤网层;8、压差计;9、排污杆;10、污泥斗。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0]请参阅图1,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自清洗过滤装置,包括过滤器壳体1、进水口2、排水口3、排污阀4、排泥口5、粗过滤网层6、细过滤网层7、压差计8、排污杆9和污泥斗10:
[0021]过滤器壳体1的顶部一端固定设置有进水口2,过滤器壳体1的顶端内部固定设置有粗过滤网层6,过滤器壳体1的底端内部固定设置有细过滤网层7,细过滤网层7和粗过滤网层6的内部共同设置有排污杆9,排污杆9呈螺旋状,过滤器壳体1的底部一端固定设置有排水口3,过滤器壳体1呈立式,当系统内水从进水口2排入过滤器壳体1的腔体内后,会流经排污杆9,使得废水和水中污染物则会通过螺旋状的排污杆9以螺旋的形式沉降在粗过滤网层6的底部,同时产生强大的离心力使得过滤后的水高速分散至粗过滤网层6,随即直接进入到细过滤网层7,过滤后的颗粒物截留至细过滤网层7的底部,经过两级过滤的水可直接从排水口3排出,且呈纵向的过滤器壳体1,能够使得反应效率提高,极大地节省了占地面积,且采用旋流进水出水结构,极大地改善了流体的运动状态,提高了废水杂质的沉降率及过滤效率。
[0022]过滤器壳体1的底部固定设置有污泥斗10,污泥斗10呈锥形状,污泥斗10的底端外
表面固定设置有排污阀4,污泥斗10的底端中心轴点固定设置有排泥口5,排泥口5位于排污杆9的正下方,而由于污泥斗10呈锥形状,当排污杆9以螺旋形式连续带走污染物时,能够很好的让污染物进入到底部的污泥斗10,也无需任何外部动力,同时有效地减少了过滤器内部和整个处理系统的压力损失,从而大大降低了压力损失和运行成本。
[0023]细过滤网层7的滤层外固定设置有压差计8,压差计8安装在过滤器壳体1的底端外表面,压差计8与排污阀4采用无线信号连接,而通过压差计8,使得当污染物在滤层上累积到一定值时形成一定的压差而达到达到设定的压差值时,会使得压差计8将信号传输至排污阀4,使得排污阀4打开,排污周期开始进行。
[0024]压差计8与排水口3关于过滤器壳体1纵向中心线呈对称分布,而由于压差计8与排水口3为对称分布,使得压差计8在感应压差值时,能够使得压差计8的误差较小,更加准确的检测压差值。
[0025]排污杆9均与过滤器壳体1、粗过滤网层6和细过滤网层7为同一中心轴线,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清洗过滤装置,包括过滤器壳体(1)、进水口(2)、排水口(3)和污泥斗(10),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器壳体(1)的顶部一端固定设置有进水口(2),所述过滤器壳体(1)的顶端内部固定设置有粗过滤网层(6),所述过滤器壳体(1)的底端内部固定设置有细过滤网层(7),所述细过滤网层(7)和粗过滤网层(6)的内部共同设置有排污杆(9),所述排污杆(9)呈螺旋状,所述过滤器壳体(1)的底部一端固定设置有排水口(3),所述过滤器壳体(1)呈立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清洗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器壳体(1)的底部固定设置有污泥斗(10),所述污泥斗(10)呈锥形状,所述污泥斗(10)的底端外表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戚绪亮孙培军庞欣钟明嫣盛莉王新丁宇思陶非晗邓凯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合一环境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