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子设备自动温度控制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714255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20 08: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子设备自动温度控制电路,包括热敏电阻、555定时器、开关电路、散热设备、低功率控制电路和全功率控制电路,热敏电阻测量电子设备的温度输出电压信号Vrt,低功率控制电路和全功率控制电路根据电压信号Vrt的大小控制555定时器的输出端Vo的输出信号,555定时器的输出端Vo的信号通过控制开关电路的通断,实现散热设备MG的启停控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电路简单,器件数量少,占用面积小,不需要软件编程,易于实现,产品一致性和经济性较好,容易实现大批量生产。容易实现大批量生产。容易实现大批量生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子设备自动温度控制电路


[0001]本技术涉及电子设备机箱内、中央处理器自动温度控制
,特别是涉及一种电子设备自动温度控制电路,适用于大功率电子设备。

技术介绍

[0002]电子设备的运行,会产生热量,必然导致其本身以及周围环境的温度升高,而温度是影响电子设备可靠性、寿命的重要因素,如果不能及时散热降温,将会影响设备的运行和寿命,因此,如何有效的降低温度是硬件工程师必须考虑的因素,热设计的主要办法有:一降低设备功率,减少发热量;二加强散热,避免温度过高。选定设备主芯片型号,设备功率也就基本确定了,这种情况可以采取第二种方法,增加散热部件。除此之外,现有中央处理器芯片有的在芯片内部集成了温度传感器,可以根据探测到的芯片的实时温度数值控制降温设备的启停以实现降温,但是绝大多数处理器没有集成温度传感器,需要单独增加温度传感器。由此可见,不论选择哪种办法,现有设计都大大增加了设计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电子设备自动温度控制电路,主要解决电子设备机箱内温度上升大于第一设定值时启动制冷设备,进行低功率运行,降低机箱内温度,若机箱内温度继续上升并大于第二设定值时,控制制冷设备进行全功率运行降温;当温度降低到小于下限值时关闭制冷设备,节约能量。
[0004]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要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子设备自动温度控制电路,包括热敏电阻RT、555定时器U1、开关电路、散热设备MG、低功率控制电路和全功率控制电路,其中,所述热敏电阻RT一端连接电源VCC,另一端串接电阻R9后接地GND,所述热敏电阻RT和电阻R9的公共端引出电压信号Vrt,所述电压信号Vrt连接至低功率控制电路和全功率控制电路的输入端;所述低功率控制电路引出两路信号端,一路信号端连接至555定时器U1的放电端口D,另一路信号端连接至555定时器U1的触发输入端口和阈值端口TH;所述全功率控制电路引出一路信号端连接至555定时器U1的复位端口;所述555定时器U1的输出端Vo依次连接开关电路和散热设备MG,所述555定时器U1的输出端Vo的信号通过控制开关电路的通断,实现散热设备MG的启停控制。
[0005]具体的,所述低功率控制电路包括稳压二极管D2、三极管Q1和Q3、电容C2、电阻R1、R4、R5、R7和R8,所述稳压二极管D2的阴极连接电压信号Vrt,阳极串接电阻R8后连接至三极管Q1的基极,三极管Q1的发射极接地GND,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串接电阻R1后连接至电源VCC,所述三极管Q1的集电极和电阻R1的公共端引出电压信号V2,且该公共端串接电阻R7后连接至三极管Q3的基极,所述三极管的集电极引出电压信号V3,三极管Q3的发射极接地GND;电阻R4一端接电源VCC,另一端依次串联电阻R5和电容C2后接地GND,所述电阻R4和R5的公共端连接至555定时器U1的放电端口D,用于实现电容C2的放电,所述电阻R5和电容C2的公共
端连接电压信号V3以及555定时器U1的触发输入端口和阈值端口TH。
[0006]具体的,所述全功率控制电路包括稳压二极管D1、三极管Q2、电阻R2和R3,所述稳压二极管D1的阴极连接电压信号Vrt,阳极串接电阻R3后连接至三极管Q2的基极,三极管Q2的发射极接地GND,三极管Q2的集电极串接电阻R2后连接至电源VCC,所述三极管Q2的集电极和电阻R2的公共端引出电压信号V1,并连接至555定时器U1的复位端口。
[0007]具体的,所述开关电路包括电阻R6和三极管Q4,所述三极管Q4的基极串接电阻R6后连接至555定时器U1的输出端Vo,三极管Q4的发射极连接散热设备MG,三极管Q4的集电极接地GND。
[0008]具体的,所述555定时器U1的控制端口Co连接电容C1后接地GND;电源端口VCC连接电源VCC,接地端口GND连接地GND。
[0009]进一步,为了实现温度的分级控制,所述稳压二极管D2的稳压值Vz2与稳压二极管D1的稳压值Vz1之间满足:Vz2<Vz1。
[0010]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自动温度控制电路,具有电路简单,器件数量少,占用面积小,不需要软件编程,易于实现,产品一致性和经济性较好,容易实现大批量生产。
附图说明
[0011]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12]图1是本技术电子设备自动温度控制电路的原理示意图。
[0013]图2是本技术电子设备自动温度控制电路的信号时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4]现在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详细的说明。此图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技术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技术有关的构成。
[0015]如图1所示,本技术的一种电子设备自动温度控制电路,包括热敏电阻RT、555定时器U1、开关电路、散热设备MG、低功率控制电路和全功率控制电路,其中,低功率控制电路包括稳压二极管D2、三极管Q1和Q3、电容C2、电阻R1、R4、R5、R7和R8;全功率控制电路包括稳压二极管D1、三极管Q2、电阻R2和R3;开关电路包括电阻R6和三极管Q4,除此之外,还包括电容C1;本实施例中555定时器U1采用LM555芯片,该芯片引脚功能如下:
[0016]引脚1:GND,接地引脚;
[0017]引脚2:触发输入端口;
[0018]引脚3:Vo,输出端口;
[0019]引脚4:复位端口;
[0020]引脚5:Co,控制端口;
[0021]引脚6:TH,阈值端口;
[0022]引脚7:D,放电端口;
[0023]引脚8:VCC,电源引脚。
[0024]下面结合LM555详细说明本实施例的电路以及工作原理。
[0025]热敏电阻RT采用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热敏电阻RT一端连接电源VCC,另一端串接
电阻R9后接地GND,热敏电阻RT和电阻R9的公共端引出电压信号Vrt,电压信号Vrt作为低功率控制电路和全功率控制电路的输入信号分别连接到稳压二极管D1和D2的阴极。
[0026]在全功率控制电路中,稳压二极管D1的阳极串接电阻R3后连接至三极管Q2的基极,三极管Q2的发射极接地GND,三极管Q2的集电极串接上拉电阻R2后连接至电源VCC,所述三极管Q2的集电极和电阻R2的公共端引出电压信号V1,并连接至555定时器U1的复位端口。
[0027]在低功率控制电路中,稳压二极管D2的阳极串接电阻R8后连接至三极管Q1的基极,三极管Q1的发射极接地GND,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串接电阻R1后连接至电源VCC,所述三极管Q1的集电极和电阻R1的公共端引出电压信号V2,且该公共端串接电阻R7后连接至三极管Q3的基极,所述三极管的集电极引出电压信号V3,三极管Q3的发射极接地GND;电阻R4一端接电源VCC,另一端依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子设备自动温度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热敏电阻RT、555定时器U1、开关电路、散热设备MG、低功率控制电路和全功率控制电路,其中,所述热敏电阻RT一端连接电源VCC,另一端串接电阻R9后接地GND,所述热敏电阻RT和电阻R9的公共端引出电压信号Vrt,所述电压信号Vrt连接至低功率控制电路和全功率控制电路的输入端;所述低功率控制电路引出两路信号端,一路信号端连接至555定时器U1的放电端口D,另一路信号端连接至555定时器U1的触发输入端口和阈值端口TH;所述全功率控制电路引出一路信号端连接至555定时器U1的复位端口;所述555定时器U1的输出端Vo依次连接开关电路和散热设备MG,所述555定时器U1的输出端Vo的信号通过控制开关电路的通断,实现散热设备MG的启停控制。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自动温度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低功率控制电路包括稳压二极管D2、三极管Q1和Q3、电容C2、电阻R1、R4、R5、R7和R8,所述稳压二极管D2的阴极连接电压信号Vrt,阳极串接电阻R8后连接至三极管Q1的基极,三极管Q1的发射极接地GND,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串接电阻R1后连接至电源VCC,所述三极管Q1的集电极和电阻R1的公共端引出电压信号V2,且该公共端串接电阻R7后连接至三极管Q3的基极,所述三极管的集电极引出电压信号V3,三极管Q3的发射极接地GND;电阻R4一端接电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庞威饶昌勇曾罗锋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全声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