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微热管的水水换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713058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20 08: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基于微热管的水水换热器,它由上盖、上箱体、密封垫、下箱体、下盖和若干束微热管构成;所述密封垫位于上箱体和下箱体之间;在上箱体的左、右两端分别焊接有冷水进水口和冷水出水口;在下箱体的左、右两端分别焊接有热水进水口和热水出水口。微热管垂直或倾斜地固定在下箱体内,其上部穿过密封垫位于上箱体内。热的流体经下箱体热水进水口流入,从热水出水口流出;冷水从上箱体的冷水进水口流入,从冷水出水口流出。在热水流经下箱体时,微热管内的介质吸热,汽化,介质上移至上箱体,液化,释放热量,将热量传递给流经上箱体的冷水,使其温度升高,实现热量的传递。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传热效率高,结构简单,制作成本和维修成本低。本低。本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微热管的水水换热器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换热器,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基于微热管的水水换热器。

技术介绍

[0002]换热器又称热交换器,是一种将热流体的部分热量传递给冷流体的设备。它被广泛地应用在化工、石油、中水处理、暖通等领域,特别在化工生产中换热器可作为加热器、冷却器、冷凝器、蒸发器等使用。换热器的种类较多,按传热原理分类,有间壁式换热器、蓄热式换热器、流体连接间接式换热器、直接接触式换热器等。按结构分类,最常见的有板式换热器和列管式换热器(又叫管壳式换热器)。
[0003]板式换热器是一种最常见的换热器,它在工业上的应用有着悠久的历史。它的主体结构为一箱体,在箱体内安装有多组换热板和板间的胶条。不同温度的流体介质在换热板片之间流动,实现热交换。为提高热交换效率,通常在箱体内还安装一定数量的横向折流挡板。折流挡板不仅可防止不同温度的流体短路、增加流体速度,还迫使流体按规定路径多次错流通过,使湍动程度大大增加。虽然,板式换热器应用广泛,在所有换热器中占据主导地位,但是板式换热器也存在较大的弊端:1、体积大,占地空间大;2、换热板与换热板之间的连接密封需要钎焊接,制造工艺复杂,成本高,且易出现虚焊;3、流道狭窄,影响流速,从而影响换热效率、换热效率低;4、出口密封性较差,易泄漏,需经常更换胶条,维修成本高; 5、易堵塞,不适用于含有悬浮物的流体;6、结垢后不易清洗,流阻较大。
[0004]管壳式换热器主要由壳体、管束、管板和封头等部分组成,壳体多呈圆形,内部装有平行管束或螺旋管,管束的两端固定在管板上。在管壳式换热器内进行热交换的两种流体,一种流体在管内流动,一种流体在管外流动。管壳式换热器的弊端是:1、管束内径有限,换热效率低;2、管板上布管少,结构不紧凑,导致换热效率低;3、管内易结垢,不易清洗,维修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解决上述传统换热器所存在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换热效率高、结构简单、制造成本和维修成本低的基于微热管的水水换热器。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微热管的水水换热器,它由上盖、上箱体、密封垫、下箱体、下盖和若干束微热管构成;所述密封垫位于所述上箱体和所述下箱体之间;
[0007]所述上箱体的左、右两端分别焊接有冷水进水口和冷水出水口;所述下箱体的左、右两端分别焊接有热水进水口和热水出水口;
[0008]所述微热管垂直或倾斜地固定在所述下箱体内,其上部穿过所述密封垫位于所述上箱体内;
[0009]所述上盖固定在所述上箱体的顶部,所述上盖、上箱体、冷水进水口、冷水出水口和密封垫形成一密闭的上箱体;
[0010]所述下盖固定在所述下箱体的底部,所述下盖、下箱体、热水进水口、热水出水口和密封垫形成一密闭的下箱体。
[0011]优选地,所述上盖、上箱体、下箱体、下盖及冷、热水进水口、出水口均由耐腐蚀的不锈钢板制成。
[0012]优选地,所述上箱体和所述下箱体为相互独立的密闭箱体。
[0013]优选地,所述上箱体与其左、右两端的所述冷水进水口、冷水出水口之间氩弧焊满焊焊接,无虚焊气孔;所述下箱体与其左、右两端的所述热水进水口、热水出水口之间氩弧焊满焊焊接,无虚焊气孔。
[0014]优选地,在所述上盖和所述上箱体之间、所述下箱体和所述下盖之间设置有密封垫。
[0015]优选地,所述密封垫为具有弹性的橡胶密封垫,在所述橡胶密封垫的正、反面四周均匀地涂有耐候密封胶。
[0016]优选地,所述上箱体具有底板,在所述底板上开有若干个用于穿过所述微热管的长条孔;在所述上箱体和所述下箱体之间的所述密封垫上事先划有若干条用于穿设所述微热管的缝隙。
[0017]优选地,所述上箱体的冷水进水口与所述下箱体的热水进水口交叉设置;所述上箱体的冷水出水口与所述下箱体的热水出水口交叉设置。
[0018]本技术具有传热效率高,结构简单,制作成本和维修成本低的优点。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是本技术局部破开结构示意图;
[0021]图3是本技术分解结构示意图;
[0022]图4是本技术去除上盖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结构及特征进行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可以对此处公开的实施例做出各种修改,因此,说明书中公开的实施例不应该视为对本技术的限制,而仅是作为实施例的范例,其目的是使本技术的特征显而易见。
[0024]如图1

图4所示,本技术公开的基于微热管的水水换热器依次由上盖1、上箱体2、密封垫3、下箱体4、下盖5和若干束微热管6构成,密封垫3位于上箱体2和下箱体4之间,微热管6穿过密封垫3,其下部位于下箱体4内,其上部位于上箱体2内。
[0025]上箱体2的左、右两端分别焊接有冷水进水口21和冷水出水口22;下箱体4的左、右两端分别焊接有热水进水口41和热水出水口42。
[0026]微热管6垂直或倾斜地固定在下箱体4内,微热管6的上部穿过密封垫3位于上箱体2 内(参见图2和图4所示)。
[0027]上盖1固定在上箱体2的顶部,上盖1、上箱体2、冷水进水口21、冷水出水口22和密封垫3形成一密闭的上箱体。
[0028]下盖5固定在下箱体4的底部,下盖5、下箱体4、热水进水口41、热水出水口42和密
封垫3形成一密闭的下箱体。
[0029]热水或回收的高炉热蒸汽经下箱体热水进水口41进入下箱体,经热水出水口42流出,在热水或回收的高炉热蒸汽流经下箱体4时,微热管6内的介质吸收热量,从液态变成气态,向上移动至位于上箱体2内的微热管2的上部;此时,微热管6内呈气态的介质又从气态变成液态,释放热量;从上箱体冷水进水口21进入的冷水吸收微热管内介质释放的热量,水温升高,经冷水出水口22流出;位于上箱体内的微热管6内的介质又从气态变为液态,流回位于下箱体内的微热管下部,再与流经下箱体内的热水或热蒸汽进行热量交换,从液态变成气态,上升至上箱体内的微热管上部,从气态变成液态,释放热量,加热流经上箱体内的冷水,使其水温升高,如此往复,将流经上箱体内的冷水加热,使其温度升高,实现水水换热的目的。
[0030]在本技术较佳实施例中,所述上盖1、上箱体2、下箱体4、下盖5及冷、热水进水口21和41、出水口22和42均由耐腐蚀的不锈钢板制成。
[0031]为保证上箱体2和下箱体4为相互独立的密闭箱体,本技术在上盖1和上箱体2之间、上箱体2和下箱体4之间、下箱体4和下盖5之间均设置有具有弹性的橡胶密封垫3,在橡胶密封垫的正、反面四周均匀地涂有耐候密封胶31。位于上箱体2和下箱体4之间的橡胶密封垫3上事先划有若干条缝隙32,在上箱体的底部开有若干个用于穿过微热管的长条孔,在安装微热管时,用刀片将橡胶密封垫上的缝隙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微热管的水水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它由上盖、上箱体、密封垫、下箱体、下盖和若干束微热管构成;所述密封垫位于所述上箱体和所述下箱体之间;所述上箱体的左、右两端分别焊接有冷水进水口和冷水出水口;所述下箱体的左、右两端分别焊接有热水进水口和热水出水口;所述微热管垂直或倾斜地固定在所述下箱体内,其上部穿过所述密封垫位于所述上箱体内;所述上盖固定在所述上箱体的顶部,所述上盖、上箱体、冷水进水口、冷水出水口和密封垫形成一密闭的上箱体;所述下盖固定在所述下箱体的底部,所述下盖、下箱体、热水进水口、热水出水口和密封垫形成一密闭的下箱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微热管的水水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上箱体、下箱体、下盖及冷、热水进水口、出水口均由耐腐蚀的不锈钢板制成。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基于微热管的水水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箱体和所述下箱体为相互独立的密闭箱体。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微热管的水水换热器,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柯细勇涂孟南柯勇勤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环益创智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