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反射聚光太阳能光伏发电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712136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20 08: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反射聚光太阳能光伏发电站,其包括发电板和支撑框,所述支撑框顶部框架的内部转动套接有支撑筒,所述支撑筒的顶端焊接有齿架,所述齿架的顶部与发电板的底部铰接,所述齿架轴心处的孔洞转动套接有主动轮,所述主动轮顶部四周的孔洞均滑动连接有传动杆,所述齿架的内部转动套接有被动轮,所述被动轮侧面的孔洞与传动杆的表面滑动连接,通过动力机构可以带动发电板转动,让发电板始终朝向太阳,无需手动转动,而且通过调节机构可以调节发电板的倾斜角度,方便保持与太阳的垂直状态,确保发电效率,增强发电量,同时利用扇轮可以增加结构之间的散热,避免结构过热损坏。坏。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反射聚光太阳能光伏发电站


[0001]本技术涉及光伏发电
,尤其涉及一种反射聚光太阳能光伏发电站。

技术介绍

[0002]光伏发电是利用半导体界面的光生伏特效应而将光能直接转变为电能的一种技术,反射聚光太阳能光伏发电站是其技术的一种应用,申请号为CN202011491427.8的专利公开了一种基于新能源的农业光伏发电站,通过皮带作用带动第三齿轮转动,从而带动连接轴转动,从而带动第四光伏板转动,此时第四光伏板表面的滑块在第三光伏板表面弧形槽内部滑动,当滑块移动至挡板位置时,会带动第三光伏板同步旋转,同理完成第二光伏板的旋转,从而实现折叠光伏板结构的折叠收卷功能,方便折叠收纳,提高产品的实用性能。
[0003]但是,该一种基于新能源的农业光伏发电站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无法自由地调节倾斜角度,只能通过扳手拆卸掉支架调节好后重新固定,操作起来十分麻烦,可操作性差,而且光伏板固定朝向一处,无法一直保持朝向太阳的状态,光伏板接收到的太阳照射少,影响发电效率,同时结构之间容易产生大量的热,散热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br/>[000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反射聚光太阳能光伏发电站,包括发电板(1)和支撑框(2),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框(2)顶部框架的内部转动套接有支撑筒(6),所述支撑筒(6)的顶端焊接有齿架(7),所述齿架(7)的顶部与发电板(1)的底部铰接,所述齿架(7)轴心处的孔洞转动套接有主动轮(8),所述主动轮(8)顶部四周的孔洞均滑动连接有传动杆(9),所述齿架(7)的内部转动套接有被动轮(10),所述被动轮(10)侧面的孔洞与传动杆(9)的表面滑动连接,所述被动轮(10)的右侧焊接有第一杆(11),所述第一杆(11)的顶部啮合有传动轮(12),所述传动轮(12)表面的右侧铰接有调节机构(3),所述调节机构(3)与发电板(1)铰接,所述主动轮(8)的底部焊接有传动机构(4),所述支撑框(2)的右侧栓接有动力机构(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反射聚光太阳能光伏发电站,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机构(3)包括第一板(31)、第二板(32)和第三板(33),所述第一板(31)的底端与传动轮(12)表面的右侧铰接,所述第一板(31)的顶端与第二板(32)的右端铰接,所述第二板(32)的左端与齿架(7)的表面铰接,所述第一板(31)的顶端和第二板(32)的右端均与第三板(33)的底端铰接,所述第三板(33)的顶端与发电板(1)的底部铰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反射聚光太阳能光伏发电站,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机构(4)包括第一轮(41)、第二杆(42)、齿盘(43)、连接盘(44)、第二轮(45)、第三杆(46)和第三轮(47),所述第一轮(41)的轴心处与第二杆(42)的底端固定套接,所述第二杆(42)表面的顶端贯穿支撑框(2)顶部的孔洞并与齿盘(43)轴心处的孔洞套设,所述齿盘(43)的底部与连接盘(44)的轴心处转动套接,所述齿盘(43)顶部的右侧与第二轮(45)的底部啮合,所述第二轮(45)的轴心处与第三杆(46)的右端固定套接,所述第三杆(46)的左端贯穿支撑筒(6)右侧的孔洞并与支撑筒(6)内部的左侧转动套接,所述第三杆(46)的顶部与第三轮(47)的底部啮合,所述第三轮(47)的顶部与主动轮(8)的底部焊接。4.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绍君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理工金盛新能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