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速机柱塞式喷油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711051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20 08: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中速机柱塞式喷油泵,包括压板、等压出油阀组件、柱塞偶件、喷油泵体、柱塞套定位螺钉、挡圈和滑油精滤阀。所述压板设计有锥面,所述等压出油阀组件包括出油阀上座、出油阀、减压阀和出油阀下座,出油阀上座设计有球面,出油阀下座设计有节流孔。所述柱塞偶件包括柱塞和柱塞套,柱塞的头部位置设计有控油槽,柱塞套中孔内壁设计有环槽以及连通环槽与喷油泵低压燃油腔的油孔,柱塞套外壁设计有定位槽。所述喷油泵体底部设计有矩形槽。所述柱塞套定位螺钉设计有圆柱形凸台。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中速机柱塞式喷油泵,能够适应柴油机国家第二阶段的排放标准,有效提高柱塞式喷油泵的可靠性、稳定性及使用寿命。稳定性及使用寿命。稳定性及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中速机柱塞式喷油泵


[0001]本技术涉及船用柴油机
,具体涉及柱塞式喷油泵。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随着排放法规变得越来越严格,柴油机需要实现高效燃烧和超低排放。燃油喷射系统作为柴油机的“心脏”,对柴油机的性能有着极大的影响。因此,人们对柴油机燃油喷射系统的要求也随之变得越来越高。喷油泵是柴油机燃油喷射系统最重要的部件,其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燃油喷射系统的工作状况。柱塞式喷油泵是历时最久且应用最广泛的喷油泵,具有较高的可靠性。现有的很多适用于四冲程、废气涡轮增压、中冷、不可逆转的柴油机的柱塞式喷油泵已经难以适应柴油机的排放要求,结构、性能等方面均存在着许多需要进一步优化和改进的地方。因此,喷油泵技术仍然需要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和发展,以使柴油机获得更高的燃油经济性和更好的排放水平。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适应柴油机日益严苛的排放要求,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中速机柱塞式喷油泵,能够适应柴油机国家第二阶段的排放标准,避免柴油机的二次喷射,减少燃油从柱塞偶件间隙泄漏,提高可靠性。
[0004]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5]一种中速机柱塞式喷油泵,包括压板、等压出油阀组件、柱塞偶件和喷油泵体。所述柱塞偶件包括柱塞和柱塞套,所述柱塞套安装在所述喷油泵体的内腔中,所述柱塞套的台阶面与所述喷油泵体内腔的台阶面紧密贴合。所述等压出油阀组件包括出油阀上座、出油阀、减压阀和出油阀下座,所述出油阀下座的底面与所述柱塞套的顶面紧密贴合。所述压板与所述出油阀上座紧密贴合,并通过螺钉连接所述压板与所述喷油泵体。所述压板设计有锥面,所述出油阀上座设计有球面,拧紧螺钉,通过所述锥面压所述球面,从而将所述等压出油阀组件和柱塞偶件压紧在所述喷油泵体的内腔中。
[0006]进一步,所述出油阀下座设计有由大孔和小孔连通组成的节流孔,组装好所述等压出油阀组件后,所述节流孔与所述出油阀上座用于容纳所述减压阀的空腔位于同一中心轴线上。
[0007]进一步,所述柱塞头部位置设计有由第一螺旋槽和第二螺旋槽组成的第一组控油槽以及由第三螺旋槽和第四螺旋槽组成的第二组控油槽。所述第一组控油槽与所述第二组控油槽沿中心轴线对称分布。所述第一螺旋槽与第三螺旋槽完全相同,所述第二螺旋槽与第四螺旋槽完全相同。所述第一螺旋槽包括了1~N段螺旋线,第N段螺旋线的导程为S
N
(1≤N≤5)。所述第二螺旋槽具有1段螺旋线,螺旋线的导程为S6。
[0008]进一步,所述柱塞套中孔内壁设计有环槽以及油孔,所述油孔为通孔,连通所述环槽与喷油泵低压燃油腔。所述柱塞套设计有第一进回油孔和第二进回油孔,在所述第一进回油孔或者第二进回油孔靠近外部的一端设计有定位槽,所述定位槽为向所述柱塞套中孔
凹陷的圆弧形状凹槽。
[0009]进一步,还包括柱塞套定位螺钉,所述柱塞套定位螺钉装在所述喷油泵体上,所述柱塞套定位螺钉与所述柱塞套的第一进回油孔和第二进回油孔位于同一中心轴线上。所述柱塞套定位螺钉设计有圆柱形凸台,所述凸台经过特殊的热处理。所述凸台有一小部分伸入到所述定位槽中,所述凸台与进回油孔出口留有足够的距离,容油流过,不会堵住进回油孔出口。
[0010]进一步,还包括挡圈,所述喷油泵体的底部设计有矩形槽,所述矩形槽的槽底高于所述挡圈的安装位置。
[0011]进一步,还包括滑油精滤阀,安装在喷油泵体的滑油进口,与柱塞套上的滑油通道连通。所述滑油精滤阀包括螺母、垫圈、滤网、滤芯、弹簧、钢球和阀体。所述阀体从进口到出口设置有设置有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所述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之间通过油孔接通,所述第一空腔设计有内螺纹,用于连接进油管。所述第二空腔靠近所述第一空腔的一端设计有密封锥面,与所述钢球相配合进行密封。所述第二空腔设计有内螺纹。所述第二空腔靠近所述钢球的一端依次装有所述弹簧、所述滤芯、所述滤网、所述垫圈和所述螺母。所述阀体靠近所述第一空腔的一端设计有外六方。所述阀体靠近所述第二空腔的一端设计有外螺纹。
[0012]进一步,所述出油阀的直径为φ14~φ15mm,所述出油阀的升程为1.0~1.5mm;所述柱塞的直径为φ22~φ25mm,所述柱塞的行程为22~26mm。所述滑油精滤阀的启阀压力为0.1~0.3MPa。
[0013]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4]1、压板与等压出油阀组件之间采用锥面与球面接触的方式,可以避免因接触面的加工不好,喷油泵总成装配好后压板存在倾斜,工作过程中各连接螺钉受力不均发生断裂。
[0015]2、出油阀下座设计节流孔,可以避免柴油机产生二次喷射。
[0016]3、柱塞头部的两组沿中心轴线对称分布的控油槽,能够使喷油泵适应柴油机国家第二阶段的排放标准。
[0017]4、柱塞套中孔内壁设计有环槽以及连通环槽与喷油泵低压燃油腔的油孔,能够减少燃油从柱塞偶件间隙泄漏。
[0018]5、柱塞套第一进回油孔或者第二进回油孔靠近外部的一端设计有定位槽,与柱塞套定位螺钉配合,可以起到定位作用,防止工作过程中柱塞套发生转动。同时柱塞套的定位槽设计为向中孔凹陷的圆弧形状,可以避免产生穴蚀破坏。柱塞套定位螺钉除了定位作用外,其安装位置正对柱塞套的进回油孔,避免了喷油泵体对着进回油孔而受到穴蚀,对喷油泵体起到保护作用。
[0019]6、喷油泵体底部设计有矩形槽,便于挡圈的装配。
[0020]7、滑油精滤阀集成在喷油泵上,将其设计为可拆卸的,便于更换和维护。同时,润滑油进入喷油泵前也能得到精细过滤,防止异物杂质进入柱塞偶件间隙造成咬卡。滑油精滤阀为单向阀,可以防止受燃油污染的润滑油回流至润滑油箱。无论是在适应柴油机的排放要求,还是在喷油泵的可靠性、稳定性及使用寿命方面都有显著增强。
附图说明
[0021]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一步描述:
[0022]图1为喷油泵总成外形图;
[0023]图2为喷油泵总成截面示意图;
[0024]图3为喷油泵总成剖视图;
[0025]图4为压板的剖视图;
[0026]图5为等压出油阀组件的剖视图;
[0027]图6为柱塞偶件的剖视图;
[0028]图7为柱塞套外形视图;
[0029]图8为柱塞头部的展开图;
[0030]图9为滑油精滤阀的剖视图。
[0031]图中:1

压板、11

压板的锥面、2

等压出油阀组件、21

出油阀上座、211

出油阀上座的球面、22

出油阀、23

减压阀、24

出油阀下座、241

节流孔、241a

大孔、241b

小孔、3

柱塞偶件、31

柱塞、311

第一组控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中速机柱塞式喷油泵,包括压板(1)、等压出油阀组件(2)、柱塞偶件(3)和喷油泵体(4);所述柱塞偶件(3)包括柱塞(31)和柱塞套(32),所述柱塞套(32)安装在所述喷油泵体(4)的内腔中,所述柱塞套(32)的台阶面与所述喷油泵体(4)内腔的台阶面紧密贴合;所述等压出油阀组件(2)包括出油阀上座(21)、出油阀(22)、减压阀(23)和出油阀下座(24),所述出油阀下座(24)的底面与所述柱塞套(32)的顶面紧密贴合;所述压板(1)与所述出油阀上座(21)紧密贴合,并通过螺钉连接所述压板(1)与所述喷油泵体(4);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板(1)设计有锥面(11),所述出油阀上座(21)设计有球面(211),拧紧螺钉,通过所述锥面(11)压所述球面(211),从而将所述等压出油阀组件(2)和柱塞偶件(3)压紧在所述喷油泵体(4)的内腔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速机柱塞式喷油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油阀下座(24)设有由大孔(241a)和小孔(241b)连通组成的节流孔(241),所述节流孔(241)与所述出油阀上座(21)用于容纳所述减压阀(23)的空腔位于同一中心轴线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速机柱塞式喷油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柱塞(31)头部位置设有由第一螺旋槽(311a)和第二螺旋槽(311b)组成的第一组控油槽(311),以及由第三螺旋槽(312a)和第四螺旋槽(312b)组成的第二组控油槽(312);所述第一组控油槽(311)与所述第二组控油槽(312)沿中心轴线对称分布,所述第一螺旋槽(311a)与第三螺旋槽(312a)完全相同,所述第二螺旋槽(311b)与第四螺旋槽(312b)完全相同;所述第一螺旋槽(311a)包括了1~N段螺旋线,第N段螺旋线的导程为S
N,
1≤N≤5,所述第二螺旋槽(311b)具有1段螺旋线,螺旋线的导程为S6。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速机柱塞式喷油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柱塞套(32)设计有第一进回油孔(323)和第二进回油孔(324),在所述第一进回油孔(323)或者第二进回油孔(324)靠近外部的一端设计有定位槽(325),所述定位槽(325)为向所述柱塞套(32)中孔凹陷的圆弧形状凹槽。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中速机柱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勇杨欢陈廷博龚元华张鹏黄威杨清徐伟田梦江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红江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