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林地鼢鼠危害治理用耐腐蚀防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708759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20 08: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林地鼢鼠危害治理用耐腐蚀防治装置,包括标记盘,所述标记盘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网套,且标记盘的外侧经铰链连接有多个捕杀装置;所述捕杀装置包括铁桶,铁桶的内部设置有竖直向下的射钉,铁桶的底部开设有与射钉对应的弹射孔,铁桶外固定有竖直设置的铁管,射钉顶端固定有拉杆,拉杆与铁桶上下滑动连接,拉杆上固定有限位环;铁桶内壁顶部固定有限位头和平衡支杆,平衡支杆上水平放置有撬棍,撬棍一端悬挂有限位环并伸入限位头中,撬棍另一端连接于拉绳一端,拉绳另一端穿过铁管与土球固定连接。通过网套的设置,能够避免鼢鼠对树苗的损害,提高了对树苗的防护能力。力。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林地鼢鼠危害治理用耐腐蚀防治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林地防护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林地鼢鼠危害治理用耐腐蚀防治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黄土高原区域,鼢鼠分布较广, 鼢鼠为地下生活的鼠类,长年营地下栖息生活,栖息于森林边缘、草原和农田。昼夜均活动,但白天只限于地下,夜间偶尔到地面寻食,有贮存食物的习性,不冬眠。鼢鼠啃食植物的根、茎,使得新栽的树苗很难存活,因此需要对林地新苗进行防护。
[0003]现有的林地鼢鼠危害治理防治一般都是人工捕获,但鼢鼠洞穴构造复杂,长而多分支,总长度可达100余米,平时地面无明显的洞口。导致需要人工时刻关注,耗时耗费精力,且防治效率低下,导致对植物的根、茎防护效果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林地鼢鼠危害治理用耐腐蚀防治装置,以解决现有的林地鼢鼠危害治理防治效率低、防护效果差的问题。
[0005]本技术实施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林地鼢鼠危害治理用耐腐蚀防治装置,包括标记盘,所述标记盘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网套,且标记盘的外侧经铰链连接有多个捕杀装置;所述捕杀装置包括铁桶,铁桶的内部设置有竖直向下的射钉,铁桶的底部开设有与射钉对应的弹射孔,铁桶外固定有竖直设置的铁管,射钉顶端固定有拉杆,拉杆与铁桶上下滑动连接,拉杆上固定有限位环;铁桶内壁顶部固定有限位头和平衡支杆,平衡支杆上水平放置有撬棍,撬棍一端悬挂有限位环并伸入限位头中,撬棍另一端连接于拉绳一端,拉绳另一端穿过铁管与土球固定连接。
[0006]进一步的,所述射钉上套设有弹射盘和弹簧,弹簧位于弹射盘的顶部,弹簧顶部设有限位板,限位板水平设置于铁桶内并与铁桶一体成型,限位板中心开设有穿孔,拉杆位于限位板上方,射钉顶端穿过穿孔与拉杆固定连接。
[0007]进一步的,所述射钉包括钉体和卡盘,卡盘固定套接在竖直向下的钉体上,卡盘位于弹射盘的底部。
[0008]进一步的,所述弹射盘的中心位置开设有通孔,通孔和穿孔的孔径大于钉体的直径、小于弹簧的外径,弹射孔的孔径大于卡盘的直径,钉体的顶端由下向上依次穿过通孔以及穿孔与拉杆固定连接。
[0009]进一步的,所述卡盘的直径比弹射孔的孔径小5cm,所述通孔和穿孔的孔径比钉体的直径大1cm。
[0010]进一步的,所述标记盘位于网套外壁高度的二分之一处,且网套包括网体和网孔。
[0011]进一步的,所述网体由直径为0.25mm~0.75mm的镀锌铁丝编制而成,且网孔的直径为1cm~2cm。
[0012]进一步的,所述撬棍底部二分之一处设置有平衡支杆。
[0013]本技术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
[0014]1、通过标记盘和网套的设置,便于通过标记盘对网套进行安装,通过网套对树苗的根茎进行防护,能够有效避免鼢鼠对树苗的损害,并且网套中网体和网孔的设置,提高了网套的抗腐蚀性,解决了鼢鼠的危害,提高了对树苗的防护能力。
[0015]2、通过铰链和标记盘之间的配合,进行铁桶数量的调整,在射钉、弹射盘、通孔、弹簧、弹射孔、拉杆、限位环、限位头、撬棍、平衡支杆和拉绳的配合下,设计土球监控鼢鼠,当鼢鼠触碰土球时,鼢鼠对土球的作用力由土球通过拉绳作用在撬棍上,撬棍被拉出,限位环滑落,在弹簧的反作用力下,弹射盘快速复位,弹射盘通过卡盘推动钉体,使钉体通过弹射孔快速射出,进行鼢鼠的捕杀,从根本上解决鼢鼠危害的问题,提高防治效果。有效解决了现有的林地鼢鼠危害治理防治效率低、防护效果差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7]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铁管内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技术铁管内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4为本技术射钉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1]附图标记说明:
[0022]1、标记盘;2、网套;21、网体;22、网孔;3、铰链;4、铁桶;5、射钉;51、钉体;52、卡盘;6、弹射盘;7、通孔;8、弹簧;9、弹射孔;10、拉杆;11、限位环;12、限位头;13、撬棍;14、拉绳;15、土球;16、平衡支杆;17、铁管;18、限位板;19、穿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4]本技术提供了如图1

4所示的一种林地鼢鼠危害治理用耐腐蚀防治装置,包括标记盘1,所述标记盘1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网套2,且标记盘1的外侧经铰链3连接有多个捕杀装置;所述捕杀装置包括铁桶4,铁桶4内设置有竖直向下的射钉5,铁桶4的底部开设有与射钉5对应的弹射孔9,铁桶4外固定有竖直设置的铁管17,射钉5顶端固定有拉杆10,拉杆10与铁桶4上下滑动连接,拉杆10上固定有限位环11;铁桶4内壁顶部固定有限位头12和平衡支杆16,平衡支杆16上水平放置有撬棍13,撬棍13一端悬挂有限位环11并伸入限位头12中,撬棍13另一端连接于拉绳14的一端,拉绳14的另一端穿过铁管17与土球15固定连接,土球15埋设于鼢鼠洞内。进行鼢鼠防治时,先向上拉动拉杆10带动限位环11悬挂于撬棍13一端,
深浅适宜,撬棍13的另一端系拉绳14,并将拉绳14与土球15同时塞入鼢鼠洞,保持撬棍13在平衡支杆16上的平衡。当有鼢鼠触碰土球15时,力度由土球15通过拉绳14作用在撬棍13上,撬棍13与平衡支杆16的平衡被打破,鼢鼠对土球15的作用力由土球15通过拉绳14作用在撬棍13上,撬棍13被拉出限位头12,撬棍13的平衡被打破,限位环11从撬棍13上滑落,拉杆10沿铁桶4向下滑动,射钉5快速从弹射孔9射出,进行鼢鼠的捕杀。
[0025]进一步的,所述射钉5上套设有弹射盘6和弹簧8,弹簧8位于弹射盘6的顶部,弹簧8顶部设有限位板18,限位板18水平设置于铁桶4内并与铁桶4一体成型,限位板18中心开设有穿孔19,拉杆10位于限位板18上方,射钉5顶端穿过穿孔19与拉杆10固定连接。进行鼢鼠防治时,向上拉动拉杆10带动限位环11悬挂于撬棍13一端的过程中,由于限位板18的限制作用,弹射盘6向上移动时作用弹簧8,使弹簧8压缩,当有鼢鼠触碰土球15时,撬棍13的平衡被打破,限位环11滑落,拉杆10沿铁桶4向下滑动,射钉5在重力以及弹簧8弹力的双重作用下,快速从弹射孔9射出,进行鼢鼠的捕杀。
[0026]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林地鼢鼠危害治理用耐腐蚀防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标记盘(1),所述标记盘(1)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网套(2),且标记盘(1)的外侧经铰链(3)连接有多个捕杀装置;所述捕杀装置包括铁桶(4),铁桶(4)的内部设置有竖直向下的射钉(5),铁桶(4)的底部开设有与射钉(5)对应的弹射孔(9),铁桶(4)外固定有竖直设置的铁管(17),射钉(5)顶端固定有拉杆(10),拉杆(10)与铁桶(4)上下滑动连接,拉杆(10)上固定有限位环(11);铁桶(4)内壁顶部固定有限位头(12)和平衡支杆(16),平衡支杆(16)上水平放置有撬棍(13),撬棍(13)一端悬挂有限位环(11)并伸入限位头(12)中,撬棍(13)另一端连接于拉绳(14)一端,拉绳(14)另一端穿过铁管(17)与土球(15)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林地鼢鼠危害治理用耐腐蚀防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射钉(5)上套设有弹射盘(6)和弹簧(8),弹簧(8)位于弹射盘(6)的顶部,弹簧(8)顶部设有限位板(18),限位板(18)水平设置于铁桶(4)内并与铁桶(4)一体成型,限位板(18)中心开设有穿孔(19),拉杆(10)位于限位板(18)上方,射钉(5)顶端穿过穿孔(19)与拉杆(10)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林地鼢鼠危害治理用耐腐蚀防治装置,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维常海清薛建军韩磊黄延峰鲍飞龙
申请(专利权)人:延安市安塞区林业工作站延安市安塞区林业产权信息管理服务中心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