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磁能量收集装置及微电子控制电路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707916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20 08: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磁能量收集装置及微电子控制电路,涉及电磁能量收集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供电模块、启动发射模块和指令发射模块,启动发射模块包括芯片U1、无源晶振、按钮K4、按钮K5、按钮K6、按钮K2、电容C1和电感器L3,芯片U1的2号引脚与电容C1的一端和电感器L3的一端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供电模块、启动发射模块和指令发射模块的相互配合,能有效的实现电磁能量的收集,使得电路的原理简单,降低了使用的元器件数量,减少了成本,通过金属片一端的U形槽和卡块的相互配合,能有效的将电磁能量收集装置主体与电子电路的控制主板固定时便于导线的顶出,以及电磁能量收集装置主体内部磁铁的固定。集装置主体内部磁铁的固定。集装置主体内部磁铁的固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磁能量收集装置及微电子控制电路


[0001]本技术属于电磁能量收集
,特别是涉及一种电磁能量收集装置及微电子控制电路。

技术介绍

[0002]能量收集是一种将环境周围分布式能量进行收集并转换成可使用电能的技术,其中可收集的分布式能量有太阳能、热能、振动和电磁波等多种形式,电磁能量收集的主要是收集自然空间的电磁能量,实现能量的再利用,通过电磁能量收集装置技术,收集电磁能量密集地区或区域空间中电磁能量并稳定输出一定伏值的电压,现有的电磁能量收集微电子控制电路,电路的原理较为复杂,使用的元器件数量较多,成本较高,易造电压出现异常,使得发射模块出现损坏,指令发射错误,现有的电磁能量收集装置,不能有效的在安装时将导线顶出,以及易使得电磁能量收集装置内部的磁铁发生位移。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磁能量收集装置及微电子控制电路,以解决了现有的问题:现有的电磁能量收集微电子控制电路,不能有效的进行电磁能量的转换,易造电压出现异常,使得发射模块出现损坏,指令发射错误。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5]本技术主要提供了一种电磁能量收集微电子控制电路,包括供电模块、启动发射模块和指令发射模块。
[0006]进一步地,所述启动发射模块包括芯片U1、无源晶振、按钮K4、按钮K5、按钮K6、按钮K2、电容C1和电感器L3,所述芯片U1的2号引脚与电容C1的一端和电感器L3的一端连接,所述芯片U1的3号引脚与电容C1的另一端连接,且所述芯片U1的3号引脚接地,所述芯片U1的4号引脚与电感器L3的另一端连接,所述芯片U1的5号引脚与按钮K2的一端连接,所述按钮K2的另一端接地,所述芯片U1的6号引脚与按钮K6的一端连接,所述按钮K6的另一端接地,所述芯片U1的7号引脚与按钮K5的一端连接,所述按钮K5的另一端接地,所述芯片U1的8号引脚与按钮K4的一端连接,所述按钮K4的另一端接地,所述芯片U1的9号引脚接地,所述芯片U1的14号引脚与无源晶振的3号引脚连接,所述无源晶振的2号引脚接地,所述无源晶振的1号引脚和4号引脚并联且接地;
[0007]所述指令发射模块包括电容C2、电感器L1和电容C3,所述电容C2一端与电感器L3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电容C2的另一端与电感器L1的一端连接,所述电感器L1的另一端与电容C3的一端和ANT连接,所述电容C3的另一端接地。
[0008]进一步地,所述供电模块包括按压发电模块、整流模块、储能模块、降压模块,所述按压发电模块包括电磁能量收集装置,所述电磁能量收集装置与整流模块电性连接,所述整流模块包括二极管D1、二极管D2、二极管D4、二极管D5、二极管D6、电容C7、电阻R5和电阻R6,所述电磁能量收集装置的其中一个输出端均与二极管D1的正极和二极管D6的负极连
接,所述电磁能量收集装置的另一个输出端与二极管D2的正极、二极管D4的负极、二极管D5的正极连接,所述二极管D6的正极与二极管D4的正极、电容C7的一端、电阻R5的一端连接,所述二极管D1的负极与二极管D2的负极连接,所述二极管D5的负极与电容C7的另一端和电阻R6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6的另一端与电阻R5的另一端连接;
[0009]所述储能模块包括电容C5、电容C6和二极管D3,所述电容C5的正极与电容C6的正极、二极管D3的负极和二极管D2的负极连接,所述电容C5的负极与电容C6的负极、二极管D3的正极和电阻R5的一端连接;
[0010]所述降压模块包括芯片U2、电感器L2、电阻R3、电阻R4、电容C4和电阻R1,所述芯片U2的1号引脚与电阻R5的另一端连接并和芯片U1的3号引脚连接,所述芯片U2的4号引脚与二极管D3的负极连接并和芯片U1的2号引脚连接,所述芯片U2的2号引脚与二极管D3的正极连接并和芯片U1的12号引脚连接,且所述芯片U2的2号引脚接地,所述芯片U2的3号引脚与电感器L2的一端连接并和芯片U1的13号引脚连接,所述电感器L2的另一端与电阻R3的一端、电容C4的一端和电阻R1的一端连接,且所述电感器L2的另一端与芯片U1的2号引脚连接,所述芯片U2的5号引脚与电阻R3的另一端并和电阻R4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4的另一端与芯片U2的2号引脚、电容C4的另一端和电阻R1的另一端连接。
[0011]进一步地,所述供电模块包括芯片U2、电容C8、二极管D18、二极管D19和三极管VT1,所述芯片U2的1号引脚和4号引脚连接,所述芯片U2的1号引脚与电容C8的正极和二极管D18的负极连接,所述二极管D18的正极与第一输入端连接,所述芯片U2的2号引脚与电容C8的负极、二极管D19的正极和三极管VT1的基极连接,所述二极管D19的负极与第二输入端连接,所述芯片U2的2号引脚接地,所述芯片U2的3号引脚与三极管VT1的发射极和输出端连接,所述芯片U2的5号引脚与三极管VT1的集电极连接,所述芯片U2的1号引脚与芯片U1的3号引脚连接,所述芯片U2的2号引脚与芯片U1的12号引脚连接,所述芯片U2的3号引脚与芯片U1的13号引脚连接,所述芯片U2的4号引脚与芯片U1的2号引脚连接。
[0012]进一步地,所述供电模块包括芯片U4、电容C9、二极管D20、二极管D21、三极管VT2和按钮K1,所述芯片U4的1号引脚和4号引脚连接,所述芯片U4的1号引脚与电容C9的正极和二极管D20的负极连接,所述二极管D20的正极与第一输入端连接,所述芯片U4的2号引脚与电容C9的负极、二极管D21的正极和三极管VT2的基极连接,所述二极管D21的负极与第二输入端连接,所述芯片U4的2号引脚接地,所述芯片U4的3号引脚与三极管VT2的发射极和按钮K1的一端连接,所述按钮K1的另一端与输出端连接,所述芯片U4的5号引脚与三极管VT2的集电极连接,所述芯片U4的1号引脚与芯片U1的3号引脚连接,所述芯片U4的2号引脚与芯片U1的12号引脚连接,所述芯片U4的3号引脚与芯片U1的13号引脚连接,所述芯片U4的4号引脚与芯片U1的2号引脚连接。
[0013]进一步地,所述供电模块包括芯片U5、电容C11、三极管VT3、按钮K3、二极管D26、二极管D24、二极管D22、二极管D25、二极管D23和三极管VT4,所述芯片U5的1号引脚和4号引脚连接,所述芯片U5的1号引脚与电容C11的正极、三极管VT3的发射极、二极管D26的负极、二极管D24的负极和二极管D22的负极连接,所述二极管D22的正极与二极管D23的负极和第二输入端连接,所述二极管D24的正极与二极管D25的负极、二极管D26的正极和第一输入端连接,所述三极管VT3的基极与按钮K3的一端连接,所述按钮K3的另一端与第二输出端连接,所述芯片U5的2号引脚与电容C11的负极、三极管VT3的集电极、二极管D25的正极、二极管
D23的正极和三极管VT4的基极连接,所述芯片U5的2号引脚接地,所述芯片U5的3号引脚与三极管VT4的发射极和第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磁能量收集微电子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供电模块、启动发射模块和指令发射模块;所述启动发射模块包括芯片U1、无源晶振、按钮K4、按钮K5、按钮K6、按钮K2、电容C1和电感器L3,所述芯片U1的2号引脚与电容C1的一端和电感器L3的一端连接,所述芯片U1的3号引脚与电容C1的另一端连接,且所述芯片U1的3号引脚接地,所述芯片U1的4号引脚与电感器L3的另一端连接,所述芯片U1的5号引脚与按钮K2的一端连接,所述按钮K2的另一端接地,所述芯片U1的6号引脚与按钮K6的一端连接,所述按钮K6的另一端接地,所述芯片U1的7号引脚与按钮K5的一端连接,所述按钮K5的另一端接地,所述芯片U1的8号引脚与按钮K4的一端连接,所述按钮K4的另一端接地,所述芯片U1的9号引脚接地,所述芯片U1的14号引脚与无源晶振的3号引脚连接,所述无源晶振的2号引脚接地,所述无源晶振的1号引脚和4号引脚并联且接地;所述指令发射模块包括电容C2、电感器L1和电容C3,所述电容C2一端与电感器L3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电容C2的另一端与电感器L1的一端连接,所述电感器L1的另一端与电容C3的一端和ANT连接,所述电容C3的另一端接地。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磁能量收集微电子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电模块包括按压发电模块、整流模块、储能模块、降压模块,所述按压发电模块包括电磁能量收集装置,所述电磁能量收集装置与整流模块电性连接,所述整流模块包括二极管D1、二极管D2、二极管D4、二极管D5、二极管D6、电容C7、电阻R5和电阻R6,所述电磁能量收集装置的其中一个输出端均与二极管D1的正极和二极管D6的负极连接,所述电磁能量收集装置的另一个输出端与二极管D2的正极、二极管D4的负极、二极管D5的正极连接,所述二极管D6的正极与二极管D4的正极、电容C7的一端、电阻R5的一端连接,所述二极管D1的负极与二极管D2的负极连接,所述二极管D5的负极与电容C7的另一端和电阻R6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6的另一端与电阻R5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储能模块包括电容C5、电容C6和二极管D3,所述电容C5的正极与电容C6的正极、二极管D3的负极和二极管D2的负极连接,所述电容C5的负极与电容C6的负极、二极管D3的正极和电阻R5的一端连接;所述降压模块包括芯片U2、电感器L2、电阻R3、电阻R4、电容C4和电阻R1,所述芯片U2的1号引脚与电阻R5的另一端连接并和芯片U1的3号引脚连接,所述芯片U2的4号引脚与二极管D3的负极连接并和芯片U1的2号引脚连接,所述芯片U2的2号引脚与二极管D3的正极连接并和芯片U1的12号引脚连接,且所述芯片U2的2号引脚接地,所述芯片U2的3号引脚与电感器L2的一端连接并和芯片U1的13号引脚连接,所述电感器L2的另一端与电阻R3的一端、电容C4的一端和电阻R1的一端连接,且所述电感器L2的另一端与芯片U1的2号引脚连接,所述芯片U2的5号引脚与电阻R3的另一端并和电阻R4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4的另一端与芯片U2的2号引脚、电容C4的另一端和电阻R1的另一端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磁能量收集微电子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电模块包括芯片U2、电容C8、二极管D18、二极管D19和三极管VT1,所述芯片U2的1号引脚和4号引脚连接,所述芯片U2的1号引脚与电容C8的正极和二极管D18的负极连接,所述二极管D18的正极与第一输入端连接,所述芯片U2的2号引脚与电容C8的负极、二极管D19的正极和三极管VT1的基极连接,所述二极管D19的负极与第二输入端连接,所述芯片U2的2号引脚接地,
所述芯片U2的3号引脚与三极管VT1的发射极和输出端连接,所述芯片U2的5号引脚与三极管VT1的集电极连接,所述芯片U2的1号引脚与芯片U1的3号引脚连接,所述芯片U2的2号引脚与芯片U1的12号引脚连接,所述芯片U2的3号引脚与芯片U1的13号引脚连接,所述芯片U2的4号引脚与芯片U1的2号引脚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磁能量收集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知明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迪斐玛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