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实现A2O和AO工艺切换的生活污水处理一体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704738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17 12: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实现A2O和AO工艺切换的生活污水处理一体化装置,包括罐体,所述罐体内从左到右依次通过隔板隔设有厌氧缺氧池、缺氧池、好氧池及沉淀池,所述厌氧缺氧池和缺氧池底部联通,所述缺氧池内安装有潜水推流器,所述好氧池内设置有硝化液回流管,所述硝化液回流管分出两个支管分别与厌氧缺氧池和缺氧池相连,在两个支管上设置有电磁阀;所述沉淀池内壁的上部设置有集水堰,所述集水堰的内侧设置有过滤堰,该过滤堰内设置有过滤填料,所述过滤堰内的水翻过过滤堰进入集水堰,所述沉淀池的上设置有与集水堰联通的出水管。能够保障出水水质稳定达标,减少碳源的投加。减少碳源的投加。减少碳源的投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实现A2O和AO工艺切换的生活污水处理一体化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可实现A2O和AO工艺切换的生活污水一体化装置,属于污水处理


技术介绍

[0002]生活污水水质往往随季节变化而不同,我国大部分地区的生活污水水质出现夏季有机物浓度低,冬季有机物浓度高现象。A2O污水处理工艺具有脱氮除磷兼顾、水力停留时间少等优点,适用于处理有机物较高的、含氮含磷的污水,是目前生活污水处理一体化装备、城镇污水处理厂中常见的处理工艺。但现有 A2O工艺具有配套设备多,难以适用夏季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对于乡村、公路服务区、风景区等地方的低C/N污水脱氮效果欠佳。AO污水处理工艺具有流程短、脱氮效率高等优点,适用于处理低C/N的污水。另外,现有的A2O与AO 一体化装备具有设备多、沉淀池沉淀泥水分离效果不佳等特点,从而导致出水水质不理想。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实现A2O和AO工艺切换的生活污水一体化装置,以适应不同水质处理要求,提高出水效果。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可实现A2O和AO工艺切换的生活污水处理一体化装置,包括罐体,所述罐体内从左到右依次通过隔板隔设有厌氧缺氧池、缺氧池、好氧池及沉淀池,所述厌氧缺氧池和缺氧池底部联通,所述缺氧池内安装有潜水推流器,所述好氧池内设置有硝化液回流管,所述硝化液回流管分出两个支管分别与厌氧缺氧池和缺氧池相连,在两个支管上均设置有电磁阀;所述沉淀池的内壁的上部设置有集水堰,所述集水堰的内侧设置有过滤堰,该过滤堰内填满过滤填料,所述过滤堰内的水翻过过滤堰进入集水堰,所述沉淀池上设置有与集水堰联通的出水管。
[0005]采用上述方案,模式一,A2O模式,厌氧缺氧池作为厌氧池使用,罐体内从左到右依次为厌氧池、缺氧池、好氧池及沉淀池,厌氧池与缺氧池底部相通,硝化液回流管设置在厌氧池、缺氧池及好氧池内,硝化液回流管的硝化液回流到缺氧池,通过电磁阀控制。
[0006]模式二,AO模式,厌氧缺氧池作为缺氧池使用,罐体内从左到右依次为缺氧池、缺氧池、好氧池及沉淀池,两个缺氧池底部相通,硝化液回流到左侧的缺氧池(厌氧缺氧池),通过电磁阀控制。
[0007]设置过滤堰,进入集水堰的水经过过滤堰过滤,然后进入集水堰,最后出水,以进一步提高出水水质。
[0008]在模式一时,厌氧池与缺氧池底部相通,缺氧池安装潜水推流器,实现两池共用一台潜水推流器,能耗较低。
[0009]在模式二时,左侧缺氧池与右侧缺氧池底部相通,右侧缺氧池安装潜水推流器,实现两池共用一台潜水推流器,能耗较低。
[0010]在模式一时,厌氧池与缺氧池底部相通,缺氧池安装潜水推流器,实现两池共用一
台潜水推流器,能耗较低。
[0011]在模式二时,左侧缺氧池与右侧缺氧池底部相通,右侧缺氧池安装潜水推流器,实现两池共用一台潜水推流器,能耗较低。
[0012]上述方案中:所述集水堰和过滤堰均为]形结构,设置在沉淀池除去隔板的其余三侧。
[0013]上述方案中,所述沉淀池内设置有中心竖流筒,所述中心竖流筒的顶端延伸至沉淀池的顶端,下端延伸至沉淀池内靠近底部的位置,所述中心竖流筒的侧壁的上部设置有进水管与好氧池上部出水管相连。好氧池混合液通过管道切向进入竖流沉淀池中心竖流桶,脱气效率高,泥水分离效果好。
[0014]上述方案中,所述过滤堰的靠沉淀池中心的侧壁上分布有若干过水孔,沉淀池中的水通过过水孔进入过滤堰,再翻过过滤堰的另一堰壁进入集水堰,所述过滤堰靠沉淀池中心的侧壁高度高于另一侧堰壁。方便水进入过滤堰,并保证水从过滤堰翻到集水堰。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可实现冬季运行模式一,在相对较高的有机物存在前提下,实现生活污水的COD、N、P较高去除效果;夏季运行模式二,在低C/N前提下,完成生活污水的COD、N高效去除;这种两种工艺切换的运行模式,一方面能够保障出水水质稳定达标,另一方面减少碳源的投加。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技术的俯视图。
[0017]图2为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19]实施例1,如图1

2所示,本技术的可实现A2O和AO工艺切换的生活污水处理一体化装置由罐体1、厌氧缺氧池2、缺氧池3、好氧池4、沉淀池5、潜水推流器6、电磁阀7、硝化液回流管8、进水管9、过滤堰10、集水堰11、出水管12、中心竖流筒13、好氧池上部出水管14组成。
[0020]罐体1内从左到右依次通过隔板隔设有厌氧缺氧池2、缺氧池3、好氧池4 及沉淀池5,厌氧缺氧池2和缺氧池3底部联通,缺氧池3与好氧池上部联通,好氧池4上部设置有好氧池上部出水管14。缺氧池3内安装有潜水推流器6,好氧池4内设置有硝化液回流管8,硝化液回流管8分出两个支管分别与厌氧缺氧池2和缺氧池3相连,在两个支管上分别设置有电磁阀7。沉淀池5的内壁的上部设置有集水堰11,集水堰11的内侧设置有过滤堰10,该过滤堰10 内填满有过滤填料(图1中未示出填料),优选集水堰11和过滤堰10均为]形结构,设置在沉淀池5的除去隔板的其余三侧,也就是在沉淀池5除隔板一侧的其余三侧均设置集水堰11和过滤堰10,三侧的集水堰11和过滤堰10相通,围成]形。具体的,过滤堰10的靠沉淀池5中心的侧壁上分布有若干过水孔(图中未示出),沉淀池5中的水通过过水孔进入过滤堰10,再翻过过滤堰10的另一堰壁进入集水堰11,过滤堰10靠沉淀池5中心的侧壁高度高于另一侧堰壁。
[0021]过滤堰10内的水翻过过滤堰10进入集水堰11,沉淀池5的上设置有与集水堰11联
通的出水管12。进水管9与厌氧缺氧池2联通,位于罐体1的上侧。
[0022]沉淀池5内设置有中心竖流筒13,所述中心竖流筒13的顶端延伸至沉淀池5的顶端,下端延伸至沉淀池5内靠近底部的位置,所述中心竖流筒13的侧壁的上部设置有进水管与好氧池上部出水管14相连。沉淀池设置有污泥回流管15与厌氧缺氧池相连。
[0023]模式一,厌氧缺氧池2作为厌氧池使用,罐体1内从左到右依次为厌氧池、缺氧池、好氧池及沉淀池,厌氧池与缺氧池底部相通,硝化液回流管设置在厌氧池、缺氧池及好氧池内,硝化液回流管的硝化液回流到缺氧池。
[0024]模式二,厌氧缺氧池作为缺氧池使用,罐体内从左到右依次为缺氧池、缺氧池、好氧池及沉淀池,两个缺氧池底部相通,硝化液回流到左侧的缺氧池。
[0025]冬季运行模式一,在相对较高的有机物存在前提下,实现生活污水的COD、 N、P较高去除效果;夏季运行模式二,在低C/N前提下,完成生活污水的COD、 N高效去除;这种两种工艺切换的运行模式,一方面能够保障出水水质稳定达标,另一方面减少碳源的投加。
[0026]本技术不局限于上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实现A2O和AO工艺切换的生活污水处理一体化装置,包括罐体,所述罐体内从左到右依次通过隔板隔设有厌氧缺氧池、缺氧池、好氧池及沉淀池,所述厌氧缺氧池和缺氧池底部联通,所述缺氧池内安装有潜水推流器,所述好氧池内设置有硝化液回流管,所述硝化液回流管分出两个支管分别与厌氧缺氧池和缺氧池相连,在两个支管上均设置有电磁阀;所述沉淀池的内壁的上部设置有集水堰,所述集水堰的内侧设置有过滤堰,该过滤堰内填满过滤填料,所述过滤堰内的水翻过过滤堰进入集水堰,所述沉淀池上设置有与集水堰联通的出水管。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可实现A2O和AO工艺切换的生活污水处理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启东刘世浩刁家久王春晓李振江万贵波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丰润环保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