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用固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701520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17 12: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医用固定装置,包括:第一固定带组件,能够对患者的胸部进行加压包扎;第二固定带组件,能够对患者的上肢进行加压包扎;第一魔术贴勾面和第一魔术贴毛面,二者其一设置于第一固定带组件上,另一设置于第二固定带组件上。上述的医用固定装置能够对患者的胸部进行加压包扎并能够对患者的上肢进行固定,其中,第二固定带组件与第一固定带组件之间通过第一魔术贴勾面和第一魔术贴毛面进行固定,使得患者能够对上肢的姿势进行调整以缓解上肢的疲劳,同时第二固定带组件能够对患者的上肢进行加压包扎,使得上述的医用固定装置有利于降低患者的上肢发生淋巴水肿的概率并且能够对已发生淋巴水肿的上肢进行加压治疗。行加压治疗。行加压治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医用固定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用品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医用固定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生活中,对前哨淋巴结阳性的乳腺癌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时,除了需要切除乳房组织,还需要进行腋窝淋巴结清扫,在进行手术治疗之后,患者的胸部和腋窝容易出现积液,而且患者的上肢可能会发生淋巴水肿,现有技术中通常使用固定带组件对患者的胸部进行加压包扎,以避免患者的胸部出现积液,同时使用固定带组件对患者的上肢进行固定以限制患者上肢的活动,从而避免患者的腋窝出现积液,但是传统的固定带组件对患者的上肢进行固定后,患者便无法再对上肢的姿势进行调整,导致患者的上肢易疲劳,容易增加患者的上肢发生淋巴水肿的概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提出一种医用固定装置,能够对患者的胸部和上肢进行加压包扎并能够对患者的上肢进行固定,而且患者可以根据需要对上肢的姿势进行调整,有利于降低患者的上肢发生淋巴水肿的概率并且能够对已发生淋巴水肿的上肢进行加压治疗。
[0004]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医用固定装置,包括:第一固定带组件,所述第一固定带组件能够对患者的胸部进行加压包扎;第二固定带组件,所述第二固定带组件能够对患者的上肢进行加压包扎;第一魔术贴勾面和第一魔术贴毛面,所述第一魔术贴勾面和所述第一魔术贴毛面二者其一设置于所述第一固定带组件上,另一设置于所述第二固定带组件上,以使所述第二固定带组件能够将患者的上肢固定于所述第一固定带组件上并能够根据需要调整固定的位置。
[0005]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医用固定装置,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使用时,首先通过所述第一固定带组件对患者的胸部进行加压包扎,有利于避免患者的胸部出现积液,随后通过所述第二固定带组件将患者的上肢固定于所述第一固定带组件上,以限制患者上肢的活动,有利于避免患者的腋窝出现积液,其中,所述第二固定带组件与所述第一固定带组件之间通过所述第一魔术贴勾面和所述第一魔术贴毛面进行固定,使得患者可以根据需要调整固定的位置,从而能够对上肢的姿势进行调整以缓解上肢的疲劳,同时所述第二固定带组件能够对患者的上肢进行加压包扎,使得上述的医用固定装置有利于降低患者的上肢发生淋巴水肿的概率并且能够对已发生淋巴水肿的上肢进行加压治疗。
[0006]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固定带组件包括:第一固定带主体,所述第一固定带主体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裹胸带,所述第一固定带主体的左侧设置有多个位于所述裹胸带后侧的第一束带,所述第一固定带主体的右侧设置有多个位于所述裹胸带后侧的第二束带,所述第一束带的后侧设置有第二魔术贴毛面,所述第二束带的前侧设置有与所述第二魔术贴毛面相对应的第二魔术贴勾面;衔接件,所述第一魔术贴毛面设置于所述
衔接件的前侧,所述衔接件的左侧间隔设置有至少两个第三束带,所述衔接件的右侧间隔设置有至少两个第四束带,所述第三束带的前侧设置有第三魔术贴毛面,所述第四束带的后侧设置有与所述第三魔术贴毛面相对应的第三魔术贴勾面。
[0007]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束带的后侧设置有第四魔术贴毛面,所述衔接件的后侧设置有与所述第四魔术贴毛面相对应的第四魔术贴勾面。
[0008]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固定带主体的上侧间隔设置有两个肩带。
[0009]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束带之间部分重叠,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束带之间部分重叠。
[0010]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束带和所述第二束带的数量均为五个。
[0011]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固定带组件包括:大臂固定带,所述大臂固定带的外侧设置有所述第一魔术贴勾面;第一紧固组件,所述第一紧固组件包括第五束带和第一扣件,所述第五束带和所述第一扣件分别设置于所述大臂固定带相对的两侧,所述第一扣件上设置有一个能够供所述第五束带穿过的第一扣孔;第五魔术贴勾面和第五魔术贴毛面,所述第五魔术贴勾面和所述第五魔术贴毛面设置于所述第五束带的同一侧并沿所述第五束带的长度方向依次设置;小臂固定带,所述小臂固定带的外侧设置有所述第一魔术贴勾面,所述小臂固定带与所述大臂固定带之间设置有连接结构;第二紧固组件,所述第二紧固组件包括第六束带和第二扣件,所述第六束带和所述第二扣件分别设置于所述小臂固定带相对的两侧,所述第二扣件上设置有一个能够供所述第六束带穿过的第二扣孔;第六魔术贴勾面和第六魔术贴毛面,所述第六魔术贴勾面和所述第六魔术贴毛面设置于所述第六束带的同一侧并沿所述第六束带的长度方向依次设置。
[0012]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固定带组件包括大臂固定带和小臂固定带,所述大臂固定带与所述小臂固定带之间设置有连接结构,所述大臂固定带与所述小臂固定带均为可充气的充气袖带。
[0013]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连接结构包括第七束带和第三扣件,所述第七束带和第三扣件二者其一设置于所述大臂固定带上,另一设置于所述小臂固定带上,所述第三扣件上间隔设置有两个能够供所述第七束带穿过的第三扣孔。
[0014]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大臂固定带和所述小臂固定带均呈梯形。
[0015]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0016]本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0017]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第一固定带主体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衔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第二固定带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5是图4中A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22]图6是图4中B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23]附图标记:
[0024]第一固定带组件100、第一固定带主体110、裹胸带111、第一束带112、第二束带113、肩带114、衔接件120、第三束带121、第四束带122、第二固定带组件200、大臂固定带210、第五束带220、第一扣件230、第一扣孔231、小臂固定带240、第六束带250、第二扣件260、第二扣孔261、第七束带270、第三扣件280、第三扣孔281。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6]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如果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医用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固定带组件(100),所述第一固定带组件(100)能够对患者的胸部进行加压包扎;第二固定带组件(200),所述第二固定带组件(200)能够对患者的上肢进行加压包扎;第一魔术贴勾面和第一魔术贴毛面,所述第一魔术贴勾面和所述第一魔术贴毛面二者其一设置于所述第一固定带组件(100)上,另一设置于所述第二固定带组件(200)上,以使所述第二固定带组件(200)能够将患者的上肢固定于所述第一固定带组件(100)上并能够根据需要调整固定的位置。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用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带组件(100)包括:第一固定带主体(110),所述第一固定带主体(110)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裹胸带(111),所述第一固定带主体(110)的左侧设置有多个位于所述裹胸带(111)后侧的第一束带(112),所述第一固定带主体(110)的右侧设置有多个位于所述裹胸带(111)后侧的第二束带(113),所述第一束带(112)的后侧设置有第二魔术贴毛面,所述第二束带(113)的前侧设置有与所述第二魔术贴毛面相对应的第二魔术贴勾面;衔接件(120),所述第一魔术贴毛面设置于所述衔接件(120)的前侧,所述衔接件(120)的左侧间隔设置有至少两个第三束带(121),所述衔接件(120)的右侧间隔设置有至少两个第四束带(122),所述第三束带(121)的前侧设置有第三魔术贴毛面,所述第四束带(122)的后侧设置有与所述第三魔术贴毛面相对应的第三魔术贴勾面。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医用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束带(113)的后侧设置有第四魔术贴毛面,所述衔接件(120)的后侧设置有与所述第四魔术贴毛面相对应的第四魔术贴勾面。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医用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带主体(110)的上侧间隔设置有两个肩带(114)。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医用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束带(112)之间部分重叠,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束带(113)之间部分重叠。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医用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束带(112)和所述第二束带(113)的数量均为五个。7.如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广裕陈路嘉林周盛廖明楷黄泽陈佳仪李泽霖江雯蔚叶长生
申请(专利权)人: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