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把附加天线连接到无线电设备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69850 阅读:16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用于把附加天线连接到具有内部平面天线(RPL,GPL)和接地面(GND)的无线电设备(RD)的装置,该装置包括第一耦合部件(310),用于提供与内部天线的耦合;第二耦合部件(320),用于提供与接地面的耦合;以及用于附加天线的中间电缆(330),其特征在于,    -第一耦合部件包括与无线电设备电绝缘的至少一个耦合导体(311),该导体在装置正在使用时紧随着内部天线的辐射面的一个导电分支(B1),以便从内部天线的近区场取得能量,    -第二耦合部件包括与无线电设备电绝缘的导电板,该板在装置正在使用时基本上平行于无线电设备的接地面以及在接地面的法线方向上在接地面的前面,以便从接地面的射频场取得能量,以及    -中间电缆的第一导体(331)与所述耦合导体进行电接触,以及中间电缆的第二导体(332)与所述导电板在靠近第一导体的连接点处进行电接触。(*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用于把附加天线连接到无线电设备的装置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把附加天线连接到便携式无线电设备--具体说是移动站--,以便增强无线电通信的装置。实际上,用于移动电话和某些其它移动通信设备的附加天线常常在汽车中被使用,因为在汽车里面的基站的场强是低的。附加天线在这种情形下自然放置在汽车的外面,并被附着在汽车上。为了使用外部天线,汽车可包括固定的夹持器,这样,被放置在夹持器上的电话机通过电缆被连接到外部天线。被设计来主要用于免提操作的夹持器也可包括用于外部天线的连接装置。为了连接附加天线,移动站可包括与通信端口相接合的同轴连接头。然而,基于电接触的这样的连接头装置是相对较昂贵的,以及长期看来是不可靠的。代替使用电接触,可以采用电磁耦合。按照图1的解决方案是从专利文件GB 2,266,997获知的。在其中,耦合部件110通过供汽车使用的Velcro胶带等等被附着到无线电设备RD的盖子,同轴电缆130从所述耦合部件延伸到附加天线,即,在该特定的专利文件中显示的例子中汽车的外部天线。在耦合部件110中做成一个导电环,以使得在无线电设备的内部天线ANT与导电环之间有明显的电感耦合。在发射期间射频能量经由电感耦合被传送到外部天线,以及在接收期间从外部天线传送到无线电设备。这个解决方案的缺点在于,耦合部件的附着可能大大地移动天线的工作频带,以及恶化至少部分的工作频带中天线的匹配。而且,耦合的强度多多少少也是想要的。这由于以无线电设备的导电框架的电磁场的发射能量不能经由耦合被传送到外部天线的事实而更突出。用于连接附加天线的按照图2的装置是从专利文件FI 100927获知的。在图上有带有外部天线ANT的无线电设备RD。按照所提到的专利,无线电设备被放置在由耦合元件210扩展出的夹持器250中。耦合元件由介质块形成,其纵向的相对的两面被涂覆以导电材料。这些涂覆层的外部被连接到属于该装置的同轴电缆的外导体232,以及另一个涂覆层被连接到同轴电缆的内导体231。耦合元件210部分地包围天线ANT,以及以相对于天线的纵轴的这样的角度放置,以使得天线ANT-->的射频场经由中间的耦合孔215和耦合元件的端面被大部分引导到耦合元件。这个场还经由所述同轴电缆从耦合元件被耦合到附加天线。夹持器250的外表面被涂复以平面导电材料220,以便与连接元件210的外涂层和电缆的外导体232进行电接触。导电面220与无线电设备的导电框架有很大的电磁耦合,这样,框架的电磁场的发射能量被传送到附加天线。图2的连接装置的缺点在于,它不能应用于具有内部天线的无线电设备。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减小与现有技术有关的上述的缺点。按照本专利技术的连接装置的特征在独立权利要求1中规定。本专利技术的某些优选实施例在其它权利要求中规定。本专利技术基本构思为如下:在具有内部平面天线的无线电设备中提供用于附加天线的电磁耦合。用于附加天线的能量取自平面天线的近区场,耦合元件由位于无线电设备的盖子外部以及紧随着平面天线的辐射面的导电分支的导体提供。用于附加天线的耦合装置还包括导电板,它被放置在用作为无线电设备的接地板的导电板的前面和平行于该导电板。用于附加天线的电缆的内导体被电连接到放置在平面天线上的导体,以及外壳被电连接到靠近内导体的连接点的导电板。耦合装置构成在机械上适配于无线电设备的固定机构以及要被放置在无线电设备上,或无线电设备被放置在所述机构中。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耦合是相当有效的:用于附加天线的发射能量是从内部平面天线的场和从相应于流入无线电设备的接地面的射频电流的场收集的。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优点在于,不管耦合的效率,附加天线的引入对于工作频带的位置的影响是小的。本专利技术的再一个优点在于,按照本专利技术的装置是可靠的以及只牵涉到相当小的花费。现在详细地描述本专利技术。下面参考附图,其中图1显示用于连接附加天线的、按照现有技术的装置的例子,图2显示用于连接附加天线的、按照现有技术的装置的第二例,图3显示按照本专利技术的耦合装置的例子,图4a,b显示在使用中的图3的耦合装置,图5a,b显示按照本专利技术的耦合装置的第二例,图6显示按照本专利技术的耦合装置的第三例,以及-->图7显示在免提设备中放置按照本专利技术的耦合装置的例子。图1和2已结合现有技术的说明被讨论过。图3显示用于连接附加天线的、按照本专利技术的装置的例子。该装置包括第一耦合部件310、第二耦合部件320、和中间电缆330。第一耦合部件打算放置在无线电设备的平面天线上以及它包括两个耦合导体311和312,在本例中它们是硬导线。这些线被互联,以使得在图上从下面看,它们具有短的公共部分,公共部分后面接着有两个分支。第二耦合部件320打算放置在无线电设备的接地面上以及它包括导电板,该板的侧边缘被弯曲成直角以便形成折弯322,323。延着导电板320的法线看,耦合部件是相邻的,这样,第一耦合部件紧靠导电板的上边缘。第一导电部件借助于介质材料被支撑在导电板上,这样,它们的相互位置不能改变。支撑元件在图3上未示出。中间电缆330是同轴电缆,其一端被固定到导电板320。中间电缆的内导体331与导线311,312在它们的公共的下端处进行电接触,以及中间电缆的外导体332与导电板320在它的上边缘附近和在内导体的连接点附近进行电接触。中间电缆的固定和它的外导体的连接例如可以通过同一个导电压接接头来实现。这里和在权利要求中,词组“靠近”之类是指比起在结构中出现的振荡的波长至少短一个数量级的距离。词“下”和“下”是指如图3到6上显示的装置的位置,并且它们与该装置的工作位置无关。图4a和4b显示本专利技术的装置,其中图3的耦合装置被安装在它的目标设备上。该目标设备是无线电设备,在本例中是移动电话。图4a显示从移动电话的后面看到的组合以及图4b是从移动电话的侧面看的。电话RD具有内部平面天线,它包括辐射面RPL和天线接地面GPL。在本例中,辐射面被划分成两个分支,以便增加工作频带的数目。第一分支B1由辐射面的除一个末端外的边缘区域形成,而第二个较短的分支B2主要由辐射面的中心区域形成。天线的馈电点和短路点是在其中分支B1,B2相交的区域内。电话RD还具有大的接地面GND,它通常是与天线接地面GPL相同的导电面的一部分。用于附加天线的耦合装置被放置在移动电话的背面(或移动电话通过它的背面放置到耦合装置)。第一耦合部件310面对内部的平面天-->线,这样,第一导线311紧随着内部天线的辐射面的第一分支B1。这意味着,沿辐射面RPL的法线看,导线311对于分支B1的大多数长度位于分支B1上。类似地,第二导线312紧随着辐射面的第二分支。在谐振时,导线位于相应于所讨论的分支的平面天线部分的感应近区场内。通过这样的电磁耦合,由无线电设备馈送到平面天线的能量可被传送到连接到导线311,312的负荷,在本例中是附加天线。自然,系统也可以反向地工作,这样,由附加天线经由空中接收的能量被传送到内部平面天线的场,以及由此,传送到无线电设备中的接收机。因此,在权利要求中使用的词组“从内部天线的近区场取能量”也是指反向的工作,其中能量从附加天线被传送到内部天线的场。构成第二耦合部件的导电板320被放置在电话盖子上位于与其电绝缘的无线电设备的接地面GND的上方。图4a和4b还显示导电板320的弯曲部分被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用于把附加天线连接到具有内部平面天线(RPL,GPL)和接地面(GND)的无线电设备(RD)的装置,该装置包括第一耦合部件(310),用于提供与内部天线的耦合;第二耦合部件(320),用于提供与接地面的耦合;以及用于附加天线的中间电缆(330),其特征在于,-第一耦合部件包括与无线电设备电绝缘的至少一个耦合导体(311),该导体在装置正在使用时紧随着内部天线的辐射面的一个导电分支(B1),以便从内部天线的近区场取得能量,-第二耦合部件包括与无线电设备电绝缘的导电板,该板在装置正在使用时基本上平行于无线电设备的接地面以及在接地面的法线方向上在接地面的前面,以便从接地面的射频场取得能量,以及-中间电缆的第一导体(331)与所述耦合导体进行电接触,以及中间电缆的第二导体(332)与所述导电板在靠近第一导体的连接点处进行电接触。2.按照权利要求1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有两个所述耦合导体(311,312),它们在装置正在使用时紧随着内部天线的辐射面的不同的导电分支(B1,B2),以及在中间电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P·金努宁J·米科拉
申请(专利权)人:LK产品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