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气预埋管用预埋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693988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17 12: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气预埋管用预埋件,包括底座和承插管,底座和承插管一体成型,底座和承插管的圆心重合,底座的直径为承插管的外径的1.8~2倍,底座上沿一条直径方向在圆心两侧各加工一个底座固定孔,底座通过自攻钉固定于模板上,预埋管与承插管胶粘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一体成型的预埋件,能够实现批量预生产,节省现场施工时间,提高施工效率;模板无需开洞,杜绝了结构模板损耗和混凝土漏浆等缺陷,拆模后接头内无需清理,可以直接接管,节省人工,结构外观更加美观;后续连接线管垂直、位置准确,可有效地节约成本,提升产品质量。提升产品质量。提升产品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气预埋管用预埋件


[0001]本技术属于电气预埋件
,特别涉及一种电气预埋管用预埋件。

技术介绍

[0002]在工程施工时,PVC电线管预埋敷设在穿越结构梁板模板时,往往需要用电钻在模板上开洞。由于伸出模板预留线管长度、垂直度受到现场影响,造成线管长短不一、歪斜、拆模时容易被折断。同时结构模板开洞穿越线管,容易在混凝土浇筑时漏浆,造成混凝土表面缺陷,严重影响结构工程感观质量,也造成模板损坏、电线管材料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电气预埋管用预埋件,解决以往在模板上开洞易造成质量缺陷,造成模板损坏、电线管材料浪费等问题。
[0004]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气预埋管用预埋件,包括底座和承插管,底座和承插管一体成型,底座和承插管的圆心重合,底座的直径为承插管的外径的1.8~2倍,底座上沿一条直径方向在圆心两侧各加工一个底座固定孔,底座通过自攻钉固定于模板上,预埋管与承插管胶粘连接。
[0005]优选的,承插管的高度有两种,一种高度为65~70mm,另一种高度为30~35mm,所述承插管的端部高于灌浆面。
[0006]优选的,底座的直径为48mm,所述承插管的外径为23mm。
[0007]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为一体成型的预埋件,能够实现批量预生产,节省现场施工时间,提高施工效率;模板无需开洞,杜绝了结构模板损耗和混凝土漏浆等缺陷,拆模后接头内无需清理,可以直接接管,节省人工,结构外观更加美观;后续连接线管垂直、位置准确,可有效地节约成本,提升产品质量。
附图说明
[0008]图1为一种电气预埋管用预埋件结构示意图一;
[0009]图2为一种电气预埋管用预埋件结构示意图二;
[0010]图3为一种电气预埋管用预埋件俯视图。
[0011]附图标记:1

底座2

承插管3

底座固定孔4

模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12]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解释。
[0013]如图1~图3所示,一种电气预埋管用预埋件,包括底座1和承插管2,底座1和承插管 2一体成型,提前进行批量预加工,避免现场接管,提高施工效率。底座1和承插管2的圆心重合,底座1的直径为承插管2的外径的1.8~2倍,本实施例采用底座1的直径为48mm,承插管2的外径为23mm,底座1上沿一条直径方向在圆心两侧各加工一个底座固定孔3,底座1
通过自攻钉固定于模板4上,预埋管与承插管2胶粘连接。承插管2的高度有两种,一种高度为65~70mm,用于梁底板连接件,另一种高度为30~35mm,用于顶板连接件,承插管2的端部高于灌浆面,避免倒灌。
[0014]使用时,首先在模板4上根据施工图纸的电气接管位置进行预埋件定位,然后在模板4 定位处根据高度选择合适的预埋件进行安装,通过自攻钉穿过底座固定孔3将底座1固定于模板4上,然后进行钢筋铺设及混凝土浇筑,浇筑完成后将模板4拆除进行后续的接管作业。
[0015]以上所述是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及所运用的技术原理,任何基于本技术技术方案基础上的任何修改、等效变换,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技术的有效实施,将为同类施工情况起到较强的示范和指导作用,通过更多的实践及完善,可以应用到更广泛的施工领域。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气预埋管用预埋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和承插管(2),底座(1)和承插管(2)一体成型,底座(1)和承插管(2)的圆心重合,底座(1)的直径为承插管(2)的外径的1.8~2倍,所述底座(1)上沿一条直径方向在圆心两侧各加工一个底座固定孔(3),底座(1)通过自攻钉固定于模板(4)上,预埋管与承插管(2)胶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堃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安装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