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中低温余热的再热式汽轮机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2693500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17 12: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适用于中低温余热的再热式汽轮机系统,属于工业余热回收利用技术领域。该系统包括余热锅炉和再热式汽轮机,所述余热锅炉包含依次设置的高压过热器、再热器和低压过热器;所述再热式汽轮机包括高压缸和低压缸,所述高压缸和低压缸为单缸设置,并通过隔板隔开,所述高压缸和低压缸按进汽参数由高到低排列且反流设置,所述高压缸的进汽口与所述高压过热器的出口相连接,所述高压缸的排汽口与所述再热器的进口连接。通过再热式汽轮机的低压缸内效率提高,可使得系统发电量进一步提高6~10%左右;同时,因再热蒸汽过热度提高,汽轮机低压缸排汽干度高,汽轮机末级叶片腐蚀风险降低,进一步提高了汽轮机的安全性。性。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用于中低温余热的再热式汽轮机系统


[0001]本技术属于工业余热回收利用
,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中低温余热的再热式汽轮机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工业余热资源作为工业常出现的能量形式,对其回收利用是响应国家环保政策,实现节能减排的重要手段。余热利用中汽轮机组存在的最大的问题是:主蒸汽温度较低,过热度不高,排汽湿度难以控制,汽轮机安全性难以保证。
[0003]再热是指将在汽轮机高压级次中做功过后的乏汽,引人锅炉再热器进行再次吸热,提升蒸汽温度,将高温蒸汽通人汽轮机低压级次中继续做功。采用再热技术是提高蒸汽循环效率的有效手段,大型火力发电站均采用了再热技术,部分火力发电站甚至采用了二次再热技术。随着汽轮机技术的发展以及各方对汽轮机经济效率的不断追求,近年来,越来越多的100MW以下机组也开始采用再热技术。
[0004]因此,亟需一种适用于中低温余热的再热式汽轮机系统,适合工业余热资源利用领域,实现余热资源最大限度利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解决现有中低温余热利用技术中发电量不高的问题,提供了一种适用于中低温余热的再热式汽轮机系统。
[0006]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适用于中低温余热的再热式汽轮机系统,包括余热锅炉和再热式汽轮机,所述余热锅炉包含依次设置的高压过热器、再热器和低压过热器;所述再热式汽轮机包括高压缸和低压缸,所述高压缸和低压缸为单缸设置,并通过隔板隔开,所述高压缸和低压缸按进汽参数由高到低排列且反流设置,所述高压缸的进汽口与所述高压过热器的出口相连接,所述高压缸的排汽口与所述再热器的进口连接。
[0008]进一步的,所述高压缸的蒸汽入口压力为1.5~2.0MPa,温度为350~400℃,所述低压缸蒸汽入口压力为0.4~1.0MPa,温度为350~400℃,所述高压缸和低压缸的进汽流量之比小于1。
[0009]进一步的,所述高压缸的进汽口和低压缸的进汽口均采用全周进汽,且所述高压缸和低压缸采用同轴连接。
[0010]进一步的,所述高压缸的进汽口通过高压进汽管道与所述高压过热器的出口相连接,所述高压缸的高压进汽管道上设有高压主汽门及高压调门;所述高压缸的排汽口通过高压出汽管道与所述再热器的进口连接,所述高压出汽管道上设有高排逆止阀。
[0011]进一步的,还包括凝汽器,所述低压缸的进汽口通过低压进汽管道与所述再热器的出口相连接,所述低压进汽管道上设有低压主汽门及低压调门;所述低压缸的出汽口通过低压出汽管道与所述凝汽器相连接。
[0012]进一步的,所述高压缸的排汽口还设有第一高排旁路管道和第二高排旁路管道,所述高压缸的排汽口通过第一高排旁路管道与凝汽器连接,所述第一高排旁路管道上设有第一高排旁路阀,所述高压缸的排汽口通过第二高排旁路管道与低压缸的进汽口相连接,所述第二高排旁路管道上设有第二高排旁路阀。
[0013]进一步的,所述余热锅炉还包含高压汽包和低压汽包,所述高压过热器的进口与高压汽包相连接;所述再热器进口还与低压过热器的出口相连接,所述低压过热器的进口与低压汽包相连接。
[0014]进一步的,还包括给水系统,所述给水系统分别与所述余热锅炉和凝汽器连接。
[001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6]本技术提供一种适用于中低温余热的再热式汽轮机系统,再热式汽轮机的低压缸内效率提高,可使得系统发电量进一步提高6~10%左右;同时,因再热蒸汽过热度提高,汽轮机低压缸排汽干度高,汽轮机末级叶片腐蚀风险降低,进一步提高了汽轮机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的流程图。
[0018]其中:1

余热锅炉;2

高压过热器;3

再热器;4

低压过热器;5

高压汽包;6

低压汽包;7

再热式汽轮机;8

高压缸;9

高压调门;10

高压主汽门;11

低压主汽门;12

低压调门;13

隔板;14

低压缸;15

凝汽器;16

第一高排旁路管道;17

第一高排旁路阀;18

第二高排旁路阀;19

第二高排旁路管道;20

高排逆止阀;21

给水系统。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0]如图1所示,一种适用于中低温余热的再热式汽轮机系统,包括余热锅炉1、再热式汽轮机7、凝汽器15以及给水系统21。
[0021]所述余热锅炉1中包含高压过热器2、再热器3、低压过热器4、高压汽包5以及低压汽包6,所述高压过热器2、再热器3、低压过热器4依次设置。所述余热锅炉1向再热式汽轮机7提供过热蒸汽并将低压蒸汽再热。
[0022]给水系统21与所述余热锅炉1连接,为所述余热锅炉1供水。凝汽器15与给水系统21连接,凝汽器15形成的冷凝水送入给水系统中再次利用。
[0023]所述再热式汽轮机7包括高压缸8和低压缸14。
[0024]所述高压缸8和低压缸14为单缸设置,即高压缸8和低压缸14设置在一个缸体内,二者之间通过隔板13隔开,所述隔板13宜采用与高压缸8和低压缸14相同的材质,热胀冷缩率一致可使得高压缸8和低压缸14之间的漏气率小于1%。
[0025]所述高压缸8和低压缸14按进汽参数由高到低排列且反流设置,即两者的进出汽方向不一致,高压缸8是右进左出,而低压缸14左进右出。这样设置可以抵消一部分膨胀量,提高再热式汽轮机7的安全性。
[0026]所述高压缸8的蒸汽入口压力为1.5~2.0MPa,温度为350~400℃,所述低压缸14蒸汽入口压力为0.4~1.0MPa,温度为350~400℃,所述高压缸8和低压缸14的进汽流量之
比小于1。
[0027]所述高压缸8的进汽口通过高压进汽管道与所述高压过热器2的出口相连接,所述高压缸8的高压进汽管道上设有高压主汽门10及高压调门9;所述高压缸8的排汽口通过高压出汽管道与所述再热器3的进口连接,所述高压出汽管道上设有高排逆止阀20,将高压缸8排除的蒸汽送入再热器3,可相对提高进入再热器3的蒸汽的温度。
[0028]所述低压缸14的进汽口通过低压进汽管道与所述再热器3的出口相连接,所述低压进汽管道上设有低压主汽门11及低压调门12;所述低压缸14的出汽口通过低压出汽管道与所述凝汽器15相连接,凝汽器15将低压缸14排出的蒸乏汽冷凝成水。
[0029]所述高压缸8的进汽口和低压缸14的进汽口均采用全周进汽,即整个圆周方向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中低温余热的再热式汽轮机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余热锅炉(1)和再热式汽轮机(7),所述余热锅炉(1)包含依次设置的高压过热器(2)、再热器(3)和低压过热器(4);所述再热式汽轮机(7)包括高压缸(8)和低压缸(14),所述高压缸(8)和低压缸(14)为单缸设置,并通过隔板(13)隔开,所述高压缸(8)和低压缸(14)按进汽参数由高到低排列且反流设置,所述高压缸(8)的进汽口与所述高压过热器(2)的出口相连接,所述高压缸(8)的排汽口与所述再热器(3)的进口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中低温余热的再热式汽轮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压缸(8)的蒸汽入口压力为1.5~2.0MPa,温度为350~400℃,所述低压缸(14)蒸汽入口压力为0.4~1.0MPa,温度为350~400℃,所述高压缸(8)和低压缸(14)的进汽流量之比小于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中低温余热的再热式汽轮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压缸(8)的进汽口和低压缸(14)的进汽口均采用全周进汽,且所述高压缸(8)和低压缸(14)采用同轴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中低温余热的再热式汽轮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压缸(8)的进汽口通过高压进汽管道与所述高压过热器(2)的出口相连接,所述高压缸(8)的高压进汽管道上设有高压主汽门(10)及高压调门(9);所述高压缸(8)的排汽口通过高压出汽管道与所述再热器(3)的进口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侯宾才方明刘亚雷陈慧孙政军管晓东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凯盛开能环保能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