枢纽器与使用其的可挠式电子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691216 阅读:5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17 11: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枢纽器与使用其的可挠式电子装置,包括一基座、一第一作动件、一第二作动件、一传动模块、一扭力模块。基座包括一沿虚拟轴心弯曲而设的呈相互平行的第一、第二弧形导轨。第一、第二作动件枢设于第一、第二弧形导轨上,传动模块设于基座一侧,设有相啮合的主从动齿轮及二从动齿轮,用以传动第一、第二作动件可于相同角度不同方向同步转动,扭力模块与传动模块枢接作扭力补偿,使操作第一作动件、第二作动件翻转作动时,依该虚拟轴心分别沿第一、第二弧形导轨呈反向运动,同时带动该传动模块相应运作,据以呈现掀开、闭合状态。态。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枢纽器与使用其的可挠式电子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枢纽器,且特别是关于一种用于可挠式电子装置的枢纽器。

技术介绍

[0002]现有一种电子装置,包括挠性显示件与彼此枢接的第一、第二板件。枢纽器通过若干连接件及支撑块连结于第一、第二板件,挠性显示件设置于第一、第二板件及枢纽器的其中一面,枢纽器、第一、第二板件与挠性显示件组合为可折式显示设备。由于挠性显示件本身具有一定的厚度,当挠性显示件随着第一、第二板件展开为180度的平面状态或折叠为0度的折叠状态时,挠性显示件可能会被过度拉紧或被过度放松。另一种现有电子装置,包括挠性显示件与彼此枢接的第一、第二板件。枢纽器设有连接机构与扭力机构,其连接机构与一传动机构连结,达到两板件同动作用,惟传动机构由一齿轮组以平行排列方式负责同动,虽可达到两边同动功能,然其零件多、结构复杂以及面积占用空间大之缺失,无法符合现今电子装置轻薄、易携带之市场需求之虞。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枢纽器与使用其的可挠式电子装置,尤指其基座之第一、第二弧形导轨相互平行,并沿一虚拟轴心弯曲而设置,并以虚拟圆为基础做为枢纽器本体之弧形导轨的运动轨迹做旋转角度及深度,以取得一最佳之旋转角度运动轨迹,可使可挠性显示件于折叠时可提升端点,及确保挠性显示件不会受到电子装置折叠或展开的影响而被压挤。
[0004]本技术的次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枢纽器与使用其的可挠式电子装置,尤指其利用枢纽器基座之相互平行的第一、第二弧形导轨,使两作动件的第一、第二弧形导引件枢设于第一、第二弧形导轨,第一、第二弧形导引件为错位设置,形成交错之运动轨迹,可大幅减少动用空间,解决现有枢纽器面积大而占用体积之问题。
[0005]本技术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枢纽器与使用其的可挠式电子装置,尤指其利用一传动模块主传动齿轮与二从动件的从动齿轮相互啮合,主传动齿轮用以带动二从动件彼此反向旋转,达到左右两边达成同动作用,可解决现有枢纽器使用呈并排设置的多个齿轮组进行反向传动,产生占用空间及产生体积大之问题。
[0006]本技术之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枢纽器与使用其的可挠式电子装置,尤指其利用第一、第二连动件之第一、第二限位件设置于本体的第一、第二限位槽中受限位作线性移动,第一、第二限位孔与传动模块的二从动件的扭力补偿枢接部相嵌设连结同动,使第一、第二作动件开合时连动第一、第二连动件带动传动模块相应运作,使第一、第二作动件呈反向同角度开合。
[0007]为达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加技术方案:
[0008]一种枢纽器与使用其的可挠式电子装置,包括:一基座,包括相互平行的一第一、第二弧形导轨,以及一第一、第二扭力补偿枢转件;第一、第二弧形导轨沿一虚拟轴心弯曲
而设置。一第一作动件包括一第一本体与连接于第一本体的一第一弧形导引件、一第一连动件;第一弧形导引件设置于第一弧形导轨中,且第一弧形导引件枢接于第一扭力补偿枢转件。一第二作动件包括一第二本体与连接于第二本体的一第二弧形导引件、一第二连动件,第二弧形导引件设置于第二弧形导轨中,第二弧形导引件与第一弧形导引件为错位设置,且第二弧形导引件枢接于第二扭力补偿枢转件。一传动模块包括一主传动齿轮与二从动件,每一从动件包括一从动齿轮与一扭力补偿枢接部,主传动齿轮与二从动件的从动齿轮相互啮合,主传动齿轮用以带动二从动件彼此反向旋转,二从动件的从动齿轮设置于基座与第一连动件、第二连动件之间。以及一扭力模块,枢接于二从动件的扭力补偿枢接部,令操作第一、第二作动件翻转作动时,使第一、第二弧形导引件依虚拟轴心分别沿着第一、第二弧形导引件而反向运动,同时第一、第二连动件带动传动模块相应运作,据以呈现掀开、闭合状态。
附图说明
[0009]图1是本技术的立体分解图。
[0010]图2是本技术的立体组合图。
[0011]图3是本技术的另一视角的立体组合图。
[0012]图4是本技术的第一视角的剖视图。
[0013]图5是本技术的第二视角的剖视图。
[0014]图6是本技术枢纽器于90度的立体图。
[0015]图7是本技术枢纽器于90度的第一视角的剖视图。
[0016]图8是本技术枢纽器于90度的第二视角的剖视图。
[0017]图9是本技术枢纽器于180度的立体图。
[0018]图10是本技术枢纽器于180度的第一视角的剖视图。
[0019]图11是本技术枢纽器于180度的第二视角的剖视图。
[0020]图12是本技术一实施例的电子装置于180度的示意图。
[0021]图13是本技术一实施例的电子装置于90度的示意图。
[0022]图14是本技术一实施例的电子装置于0度的示意图。
[0023]图15是本技术一实施例的电子装置取得虚拟轴心及运动轨迹示意图。
[0024]【符号说明】
[0025]200电子装置
ꢀꢀꢀꢀꢀꢀꢀꢀ
201第一板体
ꢀꢀꢀꢀꢀꢀꢀꢀꢀꢀ
202第二板体
ꢀꢀꢀꢀ
203挠性显示件
[0026]100枢纽器
ꢀꢀꢀꢀꢀꢀꢀꢀꢀ
10基座
ꢀꢀꢀꢀꢀꢀꢀꢀꢀꢀꢀꢀꢀꢀꢀ
11第一弧形导轨
ꢀꢀ
12第二弧形导轨
[0027]20第一作动件
ꢀꢀꢀꢀꢀꢀꢀ
14第二扭力补偿枢转件 15第一枢接孔
ꢀꢀꢀ
16第二枢接孔
[0028]17第一嵌合部
ꢀꢀꢀꢀꢀꢀꢀ
13第一扭力补偿枢转件 21第一本体
ꢀꢀꢀꢀꢀ
211第一限位槽
[0029]22第一弧形导引件
ꢀꢀꢀ
221第一弧形开槽
ꢀꢀꢀꢀꢀꢀ
23第一连动件
ꢀꢀꢀꢀ
231第一限位件
[0030]232第一限位孔
ꢀꢀꢀꢀꢀꢀ
233第一卡榫
ꢀꢀꢀꢀꢀꢀꢀꢀꢀꢀ
30第二作动件
ꢀꢀꢀꢀ
31第二本体
[0031]311第二限位槽
ꢀꢀꢀꢀꢀꢀ
32第二弧形导引件
ꢀꢀꢀꢀꢀ
321第二弧形开槽 33第二连动件
[0032]331第二限位件
ꢀꢀꢀꢀꢀꢀ
332第二限位孔
ꢀꢀꢀꢀꢀꢀꢀꢀ
333第二卡榫
ꢀꢀꢀꢀꢀ
40传动模块
[0033]41主传动齿轮
ꢀꢀꢀꢀꢀꢀꢀ
411中心轴孔
ꢀꢀꢀꢀꢀꢀꢀꢀꢀꢀ
42从动件
ꢀꢀꢀꢀꢀꢀꢀꢀ
421从动齿轮
[0034]422扭力补偿枢接部
ꢀꢀ
423第二嵌合部
ꢀꢀꢀꢀꢀꢀꢀꢀ
50扭力模块
ꢀꢀꢀꢀꢀꢀ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枢纽器,适用于可挠式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枢纽器包括:一基座,包括相互平行的一第一弧形导轨与一第二弧形导轨,以及一第一扭力补偿枢转件、一第二扭力补偿枢转件,所述第一弧形导轨与所述第二弧形导轨沿一虚拟轴心弯曲而设置;一第一作动件,包括一第一本体与连接于所述第一本体的一第一弧形导引件、一第一连动件,所述第一弧形导引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弧形导轨中,且所述第一弧形导引件枢接于所述第一扭力补偿枢转件;一第二作动件,包括一第二本体与连接于第二本体的一第二弧形导引件、一第二连动件,所述第二弧形导引件设置于所述第二弧形导轨中,所述第二弧形导引件与所述第一弧形导引件为错位设置,且所述第二弧形导引件枢接于所述第二扭力补偿枢转件;一传动模块,包括一主传动齿轮与二从动件,每一所述从动件包括一从动齿轮与一扭力补偿枢接部,所述主传动齿轮与所述从动齿轮相互啮合,所述主传动齿轮用以带动所述二从动件彼此反向旋转,所述从动齿轮设置于所述基座与所述第一连动件、所述第二连动件之间;以及一扭力模块,枢接于二所述从动件的扭力补偿枢接部;其中,操作所述第一作动件、所述第二作动件翻转作动时,使所述第一弧形导引件、所述第二弧形导引件依所述虚拟轴心分别沿着所述第一弧形导轨、所述第二弧形导轨而反向运动,同时所述第一连动件、所述第二连动件带动所述传动模块相应运作,据以呈现掀开、闭合状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枢纽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弧形导引件具有一第一弧形开槽,所述基座包括一第一枢接孔与一第二枢接孔,第一扭力补偿枢转件是枢接于所述第一弧形开槽与所述第一枢接孔中,所述第二弧形导引件具有一第二弧形开槽,所述第二扭力补偿枢转件是枢接于所述第二弧形开槽与所述第二枢接孔中。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枢纽器,其特征在于第一扭力补偿枢转件、第二扭力补偿枢转件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长纮
申请(专利权)人:新日兴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