扣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687873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17 11: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扣具,包括有母扣及公扣,该母扣设有基部及基部内相对壁面设立有具扣合槽的扣接部,并于扣接部外壁面设有垂直向内延伸的转折面,且该基部前方及侧面设立一具插接空间的插接部及后方的结合部,并于该插接空间的上、下方分别由基部向前延设有底板及顶板,且使该转折面垂直衔接于底板侧面和顶板下方,另该公扣具有本体及本体前后的对接部及接合部,其中该对接部二侧设有弹性体,而两个该弹性体外侧为平整按压面及内侧中央转折向前延伸的弹臂及扣勾,且该公扣的弹性体的按压面的整体位于母扣基部的转折面与底板侧面和顶板外侧略下方三者所形成的缺口位置,而使该母扣与公扣于结合后呈现一平整简洁的外观,并同时具有不易勾到衣服或其它异物的效用。时具有不易勾到衣服或其它异物的效用。时具有不易勾到衣服或其它异物的效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扣具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扣具,尤指母扣与公扣于结合后呈现一平整简洁的外观,并同时具有不易勾到衣服或其它异物,且整体结构具有定位确实且不易产生晃动的效用。

技术介绍

[0002]现今使用于二绳带间的活动接系上大多都以公、母式扣具为的,可请参阅图8、图9所示,此种现有主要为利用公扣A远离卷绕部A2的二弹臂A1由母扣B远离卷绕部B3的开口B1处推入,同时,使其公扣A的中央杆体A4对正于母扣B开口B1内的导轨(图中未示出),待推入后,便使弹臂A1末端的扣合块A3由母扣B二侧侧孔B2处卡入,而扣合块A3与弹臂A1间转折面所形成的缺槽A31则扣持于侧孔B2边缘壁面B21呈一定位;然而,上述公扣A于推入母扣B时,极易因公扣A的二弹臂A1及中央的杆体A4未能完全对正母扣B的开口B1或发生错位状态,而使操作者需以目视或较小心对正始可完成对接,另,公扣A的二弹臂A1及中央的杆体A4都呈悬空伸出状,其伸出的末端也为推入方向的所在,此种设计极易产生不慎勾到衣服或其它异物的情况发生,实际使用上尚有不便之处,再者,其二弹臂A1上的缺槽A31虽扣持于侧孔B2边缘壁面B21,如二弹臂A1因不当碰触而朝中央杆体A4方向产生挠曲变形或受外力拉拔而使缺槽A31磨损时,即会使公扣A无法与母扣B进行组合或产生容易松脱的情形,是以,要如何另行设计出更优良的扣具于活动接系二绳带间使用,便有待此行业者再行研发与改良。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故,本技术设计人有鉴于上述现有物品的缺失,乃搜集相关资料作一评估及考量,再以多年来从事此行业的研发、设计经验,经由不断试作、修改,始设计出此种具有外表美观、扣合牢靠且不易损坏的扣具的技术诞生。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5]一种扣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有母扣及公扣,其中:
[0006]该母扣设有一中空基部,该基部于内部相对壁面都设有扣接部,两个该扣接部朝前方设有导斜面及导斜面后方的扣合槽,并于二导斜面外侧壁面都形成有垂直向内延伸一距离的转折面,且该基部前方及侧面设立一具有插接空间的插接部及后方设立的结合部,并于该插接空间的上、下方分别由基部向前延伸设有底板及顶板,且使该转折面垂直衔接于底板侧面和顶板下方位置;及
[0007]该公扣具有一本体及本体前后的对接部及接合部,其中该对接部二侧设有弹性体,而两个该弹性体外侧形成有平整的按压面,而两个该按压面于内侧中央向内转折后向前延伸有一弹臂,且各该弹臂末端朝外侧转折形成有扣勾,且该公扣的弹性体的按压面的整体位于母扣基部的转折面与底板侧面和顶板外侧下方所形成的缺口位置。
[0008]所述的扣具,其中:该公扣于二弹性体间设有一由本体朝前悬空延伸的导引杆,而底板于插接空间的开口表面向内依序径向凹设有导槽及轨道,使导引杆能够由导槽滑入轨
道形成定位。
[0009]所述的扣具,其中:该公扣于二弹性体间设有一由本体朝前悬空延伸的导引杆,而母扣于顶板底面插接空间的开口表面径向设有二间隔状凸轨,使导引杆能够在二凸轨之间自由滑移。
[0010]所述的扣具,其中:两个该弹性体与中央导引杆之间由本体处延设有凸出挡块,并使该导引杆及该挡块之间形成有可供凸轨滑移的定位槽。
[0011]所述的扣具,其中:该公扣的本体设有一向下形成一落差的阶面,并使顶板位于按压面上方时与本体衔接弹性体处的阶面形成同一平面。
[0012]所述的扣具,其中:该母扣的基部的一侧设有可供穿设穿绕织带定位的结合部。
[0013]所述的扣具,其中:该公扣的本体的一侧设有可供穿设织带卷绕定位的接合部。
[0014]本技术的主要优点乃凭借母扣与公扣组装后,使该公扣的弹性体的按压面的整体位于母扣基部的转折面与底板侧面和顶板外侧略下方三者所形成的缺口位置,且该顶板则位于按压面上方与本体阶面处,而该母扣外侧面与公扣的按压面外侧也大致形成同一平面,便使母扣与公扣于结合后呈现一平整简洁的外观,并同时具有不易勾到衣服或其它异物的效用。
[0015]本技术的另一优点乃利用弹性体的按压面内侧面与底板外侧端面形成有略大于扣勾脱离扣合槽距离之间隙,便可使弹性体的按压面于按压作动时形成弹性变形的限位结构设计,用以达到外表美观、扣合牢靠且不易损坏的目的。
[0016]本技术的另一优点乃利用二按压面于内侧约中央向内转折后向前延伸有一弹臂及弹臂末端朝外侧转折形成有扣勾,当按压公扣的弹性体二边外侧按压面时,使二按压面施力处即为弹臂延伸位置,用以达到按压确实的目的。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本技术的立体外观图。
[0018]图2是本技术的立体分解图。
[0019]图3是本技术母扣的正视图。
[0020]图4是本技术公扣推入母扣前的示意图。
[0021]图5是本技术公扣推入母扣后的示意图。
[0022]图6是本技术公扣推入母扣前的剖面图。
[0023]图7是本技术公扣推入母扣后的剖面图。
[0024]图8是现有的立体分解图。
[0025]图9是现有公扣推入母扣后的剖面图。
[0026]附图标记说明:1

母扣;11

基部;111

扣接部;1111

导斜面;1112

扣合槽;112

转折面;12

插接部;120

插接空间;121

底板;1211

导槽;1212

轨道;122

顶板;1221

凸轨;13

结合部;2

公扣;20

本体;201

阶面;21

对接部;211

弹性体;2111

按压面;2112

弹臂;2113

扣勾;212

导引杆;213

挡块;214

定位槽;22

接合部;3

绳带;A

公扣;A1

弹臂;A2

卷绕部;A3

扣合块;A31

缺槽;A4

杆体;B

母扣;B1

开口;B2

侧孔;B21

壁面;B3

卷绕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为达成上述目的及构造,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及其功效,兹绘图就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详加说明其构造与功能如下,以利完全了解。
[0028]请参阅图1、图2、图3、图4、图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扣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有母扣及公扣,其中:该母扣设有一中空基部,该基部于内部相对壁面都设有扣接部,两个该扣接部朝前方设有导斜面及导斜面后方的扣合槽,并于二导斜面外侧壁面都形成有垂直向内延伸一距离的转折面,且该基部前方及侧面设立一具有插接空间的插接部及后方设立的结合部,并于该插接空间的上、下方分别由基部向前延伸设有底板及顶板,且使该转折面垂直衔接于底板侧面和顶板下方位置;及该公扣具有一本体及本体前后的对接部及接合部,其中该对接部二侧设有弹性体,而两个该弹性体外侧形成有平整的按压面,而两个该按压面于内侧中央向内转折后向前延伸有一弹臂,且各该弹臂末端朝外侧转折形成有扣勾,且该公扣的弹性体的按压面的整体位于母扣基部的转折面与底板侧面和顶板外侧下方所形成的缺口位置。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扣具,其特征在于:该公扣于二弹性体间设有一由本体朝前悬空延伸的导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洪骏维张霈玄
申请(专利权)人:台湾扣具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