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手功能康复辅助治疗器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687558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17 11: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的一种手功能康复辅助治疗器具,由“前臂部”、“铰链扭力部”以及“手掌部”组成。其中,前臂部由支架钢板和与之相连的前臂固定带构成。铰链扭力部由支架、支架内设置的主动齿轮C1、从动齿轮C2以及2个扭簧组成。手掌部由连接钢板,可变向连接头和手掌固定带组成。该器具设计合理、简单、实用、方便,为依据人体仿生学的特点和临床实际康复锻炼需求而设计,能有效地帮助患者手部特别是手腕部外伤或手术后进行康复锻炼治疗,让病人自信、积极、早日康复。早日康复。早日康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手功能康复辅助治疗器具


[0001]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的
,具体为一种手用的功能康复辅助治疗器具,可用于手部外伤性关节炎、手部疤痕、手腕关节僵硬或手部骨折病人术后的功能性康复锻炼。

技术介绍

[0002]康复医学证明,对于手部外伤、手部手术后遗症、中风偏瘫等引起的手部运动功能障碍的患者,一定强度和科学有序的康复锻炼治疗,可以最大限度的恢复患者手部功能,特别是对于手腕部康复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锻炼能有效地预防日后手部僵硬、行动不利、萎缩等并发症的发生。
[0003]目前,现有的手功能康复锻炼需要用到的一些辅助器具使用效果一般,有的病人只能徒手进行锻炼,达不到理想的康复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提供一种手功能康复辅助治疗器具,具有构造简单、使用方便、独立完成、携带方便等优点。
[0005]本技术提供一种手功能康复辅助治疗器具,包括前臂部、铰链扭力部以及手掌部,所述前臂部包括支架钢板与所述支架钢板连接的前臂固定带,所述铰链扭力部由支架、支架内设置的主动齿轮C1、从动齿轮C2以及2个扭簧组成,所述支架与支架钢板一体成型,所述主动齿轮C1设于从动齿轮C2 下端并与所述从动齿轮C2啮合,所述从动齿轮C2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一扭力弹簧和第二扭力弹簧,所述手掌部由连接钢板、可变向连接头、连接头固定螺丝和手掌固定带组成,所述连接钢板与所述主动齿轮C1固接,所述连接钢板端部开设有长条状调节孔,所述连接头固定螺丝与所述变向连接头固接,并使所述连接头与所述连接钢板松动配合,所述手掌固定带的上端与所述变向连接头固接。
[0006]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架钢板的一端两翼折弯成耳状凸起形成支架,另一端稍有翘起,所述支架钢板与所述前臂固定带通过三个铆钉固接。
[0007]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前臂固定带为圈状的薄形弹簧钢板,所述薄形弹簧板外设有等大的长方形绒布袋作为外衬,所述薄形弹簧钢板圈状弧度与人体前臂相吻合,且近心端的周径稍大于远心端的周径,且所述前臂固定带重叠部分的相迎面缝制有魔术贴。
[0008]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主动齿轮C1的轮体宽于所述从动齿轮C2,且都是圆柱状直齿齿轮,所述主动齿轮C1与所述从动齿轮C2的分度圆相等且模数相等。
[000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扭力弹簧、从动齿轮C2、第二扭力弹簧为同轴设置,且所述第一扭力弹簧与第二扭力弹簧为互为反旋设置安装。
[001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所述第一扭力弹簧的一端与所述支架的第一侧板卡接,另一端与齿轮C2的一侧卡接;所述第二扭力弹簧的一端与所述支架的第二侧板卡接,另一端与齿轮 C2的另一侧卡接。
[001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手掌固定带的手背部为一块拱形长方形薄钢板,该薄钢板被包裹在加厚的帆布带夹层里,该帆布带的两端可以折叠,相迎面缝制有魔术贴。
[001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拱形长方形薄钢板的上端与所述变向连接头碰焊固接。
[0013]优点及贡献:本器具设计合理、简单、实用、方便,为根据人体仿生学的特点和临床实际康复锻炼需求而设计,能有效地帮助手部特别是手腕部外伤或手术后进行康复锻炼治疗,让病人自信、积极、早日康复。
[0014]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手功能康复辅助治疗器具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的一种手功能康复辅助治疗器具的正视图;
[0017]图3为本技术的一种手功能康复辅助治疗器具的侧视图;
[0018]图4为本技术的一种手功能康复辅助治疗器具“铰接扭力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为使本实用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实用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0]请参阅图1至3,本实施例的一种手功能康复辅助治疗器具,由“前臂部”、“铰接扭力部”以及“手掌部”组成。
[0021]前臂部由支架钢板11和与之相连的前臂固定带12构成。支架钢板11的一端的两翼折弯成耳状凸起形成支架,另一端稍有翘起,并通过三颗铆钉13 与前臂带12固接,前臂带12为一长方形绒布袋内衬有预成为圈状的薄形弹簧钢板,其圈状弧度与人体前臂相吻合,近心端的周径稍大于远心端的周径,这样更符合人体前臂的外形。为方便病人进行独立安放固定,在前臂固定带 12重叠部分的相迎面缝制有魔术贴。
[0022]铰链扭力部:由支架21、支架内设置的主动齿轮C1 22、从动齿轮C2 23 以及2个扭簧组成。
[0023]请参阅图4,主动齿轮C1的轮体较宽安设在C2的下端,并与C2啮合,向前固接有连接钢板,从动齿轮C2的轮体较窄,设置在主动齿轮C1的正上方,并与C1啮合,C1与C2的分度圆相等、模数相等,可等转角传递运动角度,其C2安设在中间,其两侧各设有等规格的扭力弹簧(简称扭簧),即:第一扭力弹簧24与第二扭力弹簧25,第一扭力弹簧的一端与支架21的第一侧板卡接,另一端与齿轮C2的一侧卡接;第二扭力弹簧的一端与支架21的第二侧板卡接,另一端与齿轮C2的另一侧卡接。
[0024]第一扭力弹簧24、从动齿轮C2、第二扭力弹簧25为同轴设置,第一扭力弹簧24与第二扭力弹簧25为互为反旋设置安装,这样才能平衡从动齿轮 C2作正、反向转动时的扭力,做到同转角扭力相等,且扭力曲线也相同,更方便病人作屈伸手腕时的需要,运动角度越大,扭力越大,所需锻炼用的肌力也越大,符合康复锻炼的理念。
[0025]该康复器具可运动角度为
±
35
°
,足以满足临床所需。
[0026]手掌部:手掌部由连接钢板31,可变向连接头34和手掌固定带35组成。在连接钢板31的端部开设有一长条状孔洞32,为调节孔,通过连接头固定螺丝33与变向连接头34固接,并使连接头34与连接钢板31松动配合,使之能自如转动。调节孔的作用一是可适应不同个体的手长,二是可随屈伸运动使手掌固定带做近远向滑动调节,更利于手部康复。
[0027]手掌固定带35的手背部,由一块拱形长方形薄钢板,被包裹在加厚帆布带夹层里,帆布带两端可以折叠,其相迎面缝制有魔术贴,拱形钢板的上端与变向连接头碰焊固接。这样更符合人体手掌外形,使绑扎更牢度稳定。
[0028]变向连接头34与长条形调节孔可调节手部运动时与机械运动时角度及长度的不契合,使病人更舒适,运动更流畅。
[0029]具体使用时,病人先绑牢前臂固定带,并使铰链扭力部对准手腕关节,然后绑紧手掌固定带即可。
[0030]优点及贡献:本器具设计合理、简单、实用、方便,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手功能康复辅助治疗器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前臂部、铰链扭力部以及手掌部,所述前臂部包括支架钢板(11)与所述支架钢板(11)连接的前臂固定带(12),所述铰链扭力部由支架(21)、支架(21)内设置的主动齿轮C1(22)、从动齿轮C2(23)以及2个扭簧组成,所述支架(21)与支架钢板(11)一体成型,所述主动齿轮C1(22)设于从动齿轮C2(23)下端并与所述从动齿轮C2(23)啮合,所述从动齿轮C2(23)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一扭力弹簧(24)和第二扭力弹簧(25),所述手掌部由连接钢板(31)、可变向连接头(34)、连接头固定螺丝(33)和手掌固定带(35)组成,所述连接钢板(31)与所述主动齿轮C1(22)固接,所述连接钢板(31)端部开设有长条状调节孔(32),所述连接头固定螺丝(33)与所述变向连接头(34)固接,并使所述连接头(34)与所述连接钢板(31)松动配合,所述手掌固定带(35)的上端与所述变向连接头(34)固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手功能康复辅助治疗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钢板(11)的一端两翼折弯成耳状凸起形成支架,另一端稍有翘起,所述支架钢板(11)与所述前臂固定带(12)通过三个铆钉(13)固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手功能康复辅助治疗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臂固定带(12)为圈状的薄形弹簧钢板,所述薄形弹簧板外设有等大的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代娟冯旭东
申请(专利权)人:如东县双甸镇中心卫生院双甸镇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站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