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万国朋专利>正文

一种汽车车窗玻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686533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17 11:48
本申请实施例属于汽车车窗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汽车车窗玻璃。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包括外层基板、导电介质层和内层基板,所述导电介质层与外部电源连接,以调节光线透过率,所述外层基板和导电介质层之间设有第一粘性层,所述第一粘性层对所述外层基板和导电介质层进行粘接,所述导电介质层和内层基板之间设有第二粘性层,所述第二粘性层对所述导电介质层和内层基板进行粘接。电源电流、电压及通电时间可以通过定量控制,从而实现导电介质层光线透过率的无级变化或分级变化,可以根据使用者需求随时调整车窗玻璃光线透过率,满足不同时间不同明暗需求情况下,随时快速进行光线透过率的调节。的调节。的调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车窗玻璃


[0001]本申请涉及汽车车窗
,更具体的说,特别涉及一种汽车车窗玻璃。

技术介绍

[0002]现有汽车车窗玻璃改变光线透过率一般贴玻璃膜方式,不能因为使用时间段的不同(早晨,中午,傍晚,黑夜,雨天,晴天)进行高频率快速调节光线透过率,而要满足调整光线透光率的需求下,需要非常高的成本与时间进行重新贴装玻璃膜化。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车窗玻璃,解决现有汽车车窗玻璃光线透光率成本高的技术问题。
[0004]为了解决以上提出的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如下所述的技术方案:
[0005]一种汽车车窗玻璃包括外层基板、导电介质层和内层基板,所述导电介质层与外部电源连接,以调节光线透过率,所述外层基板和导电介质层之间设有第一粘性层,所述第一粘性层对所述外层基板和导电介质层进行粘接,所述导电介质层和内层基板之间设有第二粘性层,所述第二粘性层对所述导电介质层和内层基板进行粘接。
[0006]进一步地,所述导电介质层包括导电膜,所述导电膜采用固态电解质制成。
[0007]进一步地,所述导电膜外沿设有导电材质或导线,所述导电材质或导线与外部电源连接,所述导电膜在电压作用下离子迁移以改变光线透过率。
[0008]进一步地,所述导电介质层包括外导电层、离子层和内导电层,所述外导电层与所述第一粘性层连接,所述内导电层与所述第二粘性层连接,所述离子层设于所述外导电层和内导电层之间。
[0009]进一步地,所述汽车车窗玻璃还包括第一接头和第二接头,所述第一接头设于所述外导电层一侧,所述第二接头设于所述内导电层一侧,所述外导电层和内导电层分别通过所述第一接头和第二接头连接外部电源。
[0010]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粘性层采用聚烯烃、聚乙烯醇缩丁醛、聚酰胺类、聚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苯乙烯-异戊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聚酯类中的一种或多种。
[0011]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粘性层采用聚烯烃、聚乙烯醇缩丁醛、聚酰胺类、聚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苯乙烯-异戊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聚酯类中的一种或多种。
[0012]进一步地,所述外层基板和内层基板采用钢化玻璃。
[0013]进一步地,所述外层基板背向所述导电介质层的一侧设有防爆膜。
[0014]进一步地,所述外层基板和内层基板的厚度均为1mm~3mm。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实施例主要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6]一种汽车车窗玻璃,导电介质层与外部电源连接,在电压与电流的作用下,导电介质层会发生明暗变化,一个电流方向会使导电介质层透明度降低,从而降低光线透过率,反方向电流方向会恢复透明度,从而增强光线透过率;电源电流、电压及通电时间可以通过定
量控制,从而实现导电介质层光线透过率的无级变化或分级变化,可以根据使用者需求随时调整车窗玻璃光线透过率,满足不同时间不同明暗需求情况下,随时快速进行光线透过率的调节。
附图说明
[00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个简单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8]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中汽车车窗玻璃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二中汽车车窗玻璃的结构示意图。
[0020]附图标记说明:
[0021]1、外层基板;2、导电介质层;21、导电膜;22、外导电层;23、离子层;24、内导电层;3、内层基板;4、第一粘性层;5、第二粘性层;6、防爆膜。
具体实施方式
[0022]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说明中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它的包含。本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或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
[0023]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0024]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方案,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0025]实施例一
[0026]如图1所示,一种汽车车窗玻璃,包括外层基板1、导电介质层2和内层基板3,所述导电介质层2与外部电源连接,以调节光线透过率,所述外层基板1和导电介质层2之间设有第一粘性层4,所述第一粘性层4对所述外层基板1和导电介质层2进行粘接,所述导电介质层2和内层基板3之间设有第二粘性层5,所述第二粘性层5对所述导电介质层2和内层基板3进行粘接。
[0027]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汽车车窗玻璃,导电介质层2与外部电源连接,在电压与电流的作用下,导电介质层2会发生明暗变化,一个电流方向会使导电介质层2透明度降低,从而降低光线透过率,反方向电流方向会恢复透明度,从而增强光线透过率;电源电流、电压及通电时间可以通过定量控制,从而实现导电介质层2光线透过率的无级变化或分级变化,可以根据使用者需求随时调整车窗玻璃光线透过率,满足不同时间不同明暗需求情况下,随时快速进行光线透过率的调节。
[0028]本实施例中,所述导电介质层2包括导电膜21,所述导电膜21为采用固态电解质制成的超薄柔性薄膜,超薄柔性薄膜夹设在外层基板1和内层基板3之间。
[0029]所述导电膜21外沿设有导电材质或导线,所述导电材质或导线沿导电膜21外沿一圈设置,并且与外部电源连接,所述导电膜21在电压作用下离子迁移以改变光线透过率。
[0030]导电膜21通过导电材质或导线与外部电源连接,在电压与电流的作用下,导电膜21会发生明暗变化,一个电流方向会使导电膜21透明度降低,从而降低光线透过率,反方向电流方向会恢复透明度,从而增强光线透过率;电源电流、电压及通电时间可以通过定量控制,从而实现导电膜21光线透过率的无级变化或分级变化,可以根据使用者需求随时调整车窗玻璃光线透过率,满足不同时间不同明暗需求情况下,随时快速进行光线透过率的调节。
[0031]本实施例中,导电材质可采用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导电材质,如氧化铟锡、纳米银线、锑掺杂的氧化锡(ATO)、氧化氟锡中的一种或多种。
[0032]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粘性层4采用聚烯烃、聚乙烯醇缩丁醛、聚酰胺类、聚乙烯-醋酸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车窗玻璃,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层基板、导电介质层和内层基板,所述导电介质层与外部电源连接,以调节光线透过率,所述外层基板和导电介质层之间设有第一粘性层,所述第一粘性层对所述外层基板和导电介质层进行粘接,所述导电介质层和内层基板之间设有第二粘性层,所述第二粘性层对所述导电介质层和内层基板进行粘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车窗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介质层包括导电膜,所述导电膜采用固态电解质制成。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车窗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膜外沿设有导电材质或导线,所述导电材质或导线与外部电源连接,所述导电膜在电压作用下离子迁移以改变光线透过率。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车窗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介质层包括外导电层、离子层和内导电层,所述外导电层与所述第一粘性层连接,所述内导电层与所述第二粘性层连接,所述离子层设于所述外导电层和内导电层之间。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汽车车窗玻璃,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万国朋
申请(专利权)人:万国朋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