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肝胆手术术后护理用辅助工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683234 阅读:7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17 11:4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是一种肝胆手术术后护理用辅助工具,包括针头、引流管、负压泵和储液袋,引流管上还连通有进气管,进气管内设有负压平衡结构,负压平衡结构包括第一调节筒和第二调节筒,第二调节筒的顶端内环套接第一调节筒的底端保持密封配合且通过连接结构实现上下移动,第一调节筒和第二调节筒的配合具有密封状态和进气状态,进气状态下,负压差越大第一、第二调节筒之间的移动间隙越大,第二调节筒包括支撑内管、套管和密封环,支撑内管和套管上均设有透气孔,密封环和透气孔通过密封环上设置的弹性件的配合也具有密封状态和进气状态,本发明专利技术提高了患者在肝胆手术穿刺引流下的负压稳定和持续性调节,保证了患者的使用安全性。者的使用安全性。者的使用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肝胆手术术后护理用辅助工具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涉及一种肝胆手术术后护理用辅助工具。

技术介绍

[0002]在传统的肝胆手术中,经常需要通过穿刺针和引流导管等技术进行抽取肝胆内液体,从而达到手术快速治疗和人体恢复健康的目的,但是,在传统的肝胆手术穿刺引流技术中,现有的负压引流管,结构较为简单,无法实现稳定、持续性的恒定负压,也缺少合理有效的负压调节设备,对手术治疗中的患者来讲,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然而在现实的医疗外科肝胆手术中,经常会出现穿刺针因组织块造成的暂时性堵塞,此时在负压泵的引流作用下,与穿刺针相连的引流管内的负压急速增大会让患者感到不适,存在危险,严重影响手术治疗和后期的健康恢复,为此,我们需要一种肝胆手术术后护理用辅助工具。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肝胆手术术后护理用辅助工具,以解决上述存在的无法实现稳定、持续性的恒定负压以及负压急速增大会让患者感到不适且存在危险的技术问题。
[0004]本专利技术的一种肝胆手术术后护理用辅助工具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肝胆手术术后护理用辅助工具,包括针头、引流管和负压泵,引流管的输入端连接针头、输出端连接负压泵,且负压泵的输出端还连接有储液袋,在引流管上还连通有进气管,且进气管上设有进气口,在进气管内还设有负压平衡结构,负压平衡结构的底端设有中空结构的活塞头,且负压平衡结构包括同为中空结构的第一调节筒和第二调节筒,第二调节筒的顶端通过内环套接第一调节筒的底端保持密封配合且通过连接结构实现上下移动调节,第一调节筒和第二调节筒的配合具有密封状态和进气状态,进气状态下,负压差越大第一、第二调节筒之间的移动间隙越大,第二调节筒包括由内向外三层套设安装的支撑内管、套管和密封环,支撑内管和套管上均设有透气孔,密封环和透气孔通过密封环上设置的弹性件的配合也具有密封状态和进气状态,且密封环一侧固定安装在弹性件的中点,密封环和套管中心水平一致,第二调节筒与第一调节筒的结构相同且第二调节筒套接在第一调节筒的外侧,第二调节筒弹性件的顶端与第二调节筒内支撑内管的顶端连接、底端与活塞头连接固定,第一调节筒弹性件的顶端与第一调节筒内支撑内管的顶端连接、底端与第二调节筒支撑内管的顶端连接,第一调节筒的顶端通过基体实现密封且与进气管连接固定。
[0006]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支撑内管包括上端盖、下端盖以及设置在上、下端盖之间的支撑柱,上端盖和下端盖均为中空结构,密封状态下,密封环套设安装在支撑内管和套管的透气孔处,第一调节筒的上端盖与基体固定连接,基体包括与进气管连接固定的连接杆和密封板,密封板一侧与连接杆固定连接、另一侧与第一调节筒的上端盖连接固定实现密封,且第一调节筒和第二调节筒通过连接结构实现上下移动。
[0007]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调节筒上的连接结构包括设置在套管上的凹
槽、设置在第一调节筒内的上端盖下边缘处的第一齿条、设置在凹槽中心处的转轴、安装在转轴上的齿轮以及固定安装在第二调节筒内上端盖内侧的第二齿条,转轴处于套管的中心处,且第一齿条、第二齿条与齿轮啮合传动,初始状态下,齿轮的中心位于第一调节筒上端盖下端面与第二调节筒上端盖上端面之间的中点,且齿轮的中心与密封环和弹性件的中心一致,所述第二调节筒上的连接结构与第一调节筒上的连接结构相同,且第二调节筒的第一齿条安装在第二调节筒上端盖下边缘处、第二齿条固定安装在活塞头的内侧。
[0008]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二调节筒为M组,且M≥1,最上方的第二调节筒顶端内环套接第一调节筒的底端保持密封配合和移动调节,相邻两个第二调节筒之间,下方的第二调节筒顶端内环套接上方的第二调节筒的底端保持密封配合和移动调节,相邻两个第二调节筒之间也设置有连接结构和弹性件实现移动调节,且相邻两个第二调节筒之间的连接结构和弹性件的工作原理与第一调节筒和第二调节筒之间的连接结构和弹性件的工作原理相同,且进气状态下,负压差越大相邻两个第二调节筒之间的移动间隙也越大。
[0009]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进气状态下,所述连接结构带动相邻两个套接的调节柱上下滑动实现位移差,且最下方第二调节筒套接固定安装在活塞头的内环实现密封。
[0010]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活塞头的外径等于进气管的内径且二者滑动连接保持密封配合。
[0011]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弹性件为弹簧,且弹簧与密封环的连接处设置连接块,连接块设置在密封环的外边缘且与密封环为一体成型结构。
[0012]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弹簧为分别设置在第一调节筒、第二调节筒上四面中心处且对称分布的四组。
[0013]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负压状态下,第一调节筒内弹性件的弹力等于下方第二调节筒和活塞头上端面受到的压力之和,最下方的第二调节筒弹性件的弹力等于活塞头受到的压力。
[0014]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进气状态具有负压急速增大的进气状态和负压缓慢增大的进气状态,且负压急速增大的进气状态下,同级齿轮和套管的移动量大于弹簧和密封环的移动量;负压缓慢增大的进气状态下,同级齿轮和套管的移动量等于弹簧和密封环的移动量。
[0015]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6]1.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一体成型的进气管和设置在进气管内的负压平衡结构,提高了患者在肝胆手术穿刺引流下的负压稳定和持续性调节,进而保证了患者的使用安全性,提高了患者的治疗效果,具体是初始状态下,引流管内的气压与外界气压一致,第一调节筒和第二调节筒为密封配合状态;在引流管负压小于外界大气压状态下,负压状态下,第一调节筒内弹性件的弹力等于下方第二调节筒和活塞头上端面受到的压力之和,最下方的第二调节筒弹性件的弹力等于活塞头受到的压力,且引流管内负压缓慢增大时,由于第一调节筒上端盖和第二调节筒上端盖以及活塞头所受到的压力逐渐增大,但是此时受力是匀速增长的,此时负压是缓慢增大的进气状态下,由于密封环、弹簧、齿轮和套管均处于同级调节柱的上端盖与下端盖的中心水平线上,因此调节柱内同级齿轮和套管的移动量等于弹簧和密封环的移动量,由于第一调节筒上端固定,因此第一调节筒不动、第二调节筒作为整体下移,第一调节筒和第二调节筒之间的间隙逐渐增大,大气压进入的调节气流会越来越大,直
至调节引流管内负压状态稳定,同理在相邻两个第二调节筒之间也会形成逐渐增大的间隙,大气压进入的调节气流也持续增大,起到对引流管内负压的快速和稳定调节。
[0017]2.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上端盖、下端盖和支撑柱组成支撑内管结构,支撑内管外侧中部套接套管,支撑内管和套管中心处均设置透气孔,初始状态下,透气孔被密封环包裹形成调节柱的整体密封状态,当引流管内负压急速增大时,即是负压急速增大的进气状态下,由于密封环、弹簧、齿轮和套管均处于同级调节柱的上端盖与下端盖的中心水平线上,但是在第一调节筒和第二调节筒以及活塞头的上端面受到负压急速增大造成的急速增大的压力时,第一调节筒的弹簧的下端被进一步拉伸,弹簧的上端还未来得及变化,使得第一调节筒的密封环位于同级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肝胆手术术后护理用辅助工具,其特征在于:包括针头、引流管和负压泵,引流管的输入端连接针头、输出端连接负压泵,且负压泵的输出端还连接有储液袋,在引流管上还连通有进气管,且进气管上设有进气口,在进气管内还设有负压平衡结构,负压平衡结构的底端设有中空结构的活塞头,负压平衡结构包括第一调节筒和第二调节筒,第二调节筒的顶端内环套接第一调节筒的底端保持密封配合且通过连接结构实现上下移动调节,第一调节筒和第二调节筒的配合具有密封状态和进气状态,进气状态下,负压差越大第一、第二调节筒之间的移动间隙越大,第二调节筒包括由内向外三层套设安装的支撑内管、套管和密封环,支撑内管和套管上均设有透气孔,密封环和透气孔通过密封环上设置的弹性件的配合也具有密封状态和进气状态,且密封环固定安装在弹性件的中点,密封环和套管中心水平一致,第二调节筒与第一调节筒的结构相同且第二调节筒套接在第一调节筒外侧,第二调节筒弹性件的顶端与第二调节筒内支撑内管的顶端连接、底端与活塞头连接固定,第一调节筒弹性件的顶端与第一调节筒内支撑内管的顶端连接、底端与第二调节筒支撑内管的顶端连接,第一调节筒的顶端通过基体实现密封且与进气管连接固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肝胆手术术后护理用辅助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内管包括上端盖、下端盖以及设置在上、下端盖之间的支撑柱,上端盖和下端盖均为中空结构,密封状态下,密封环套设安装在支撑内管和套管的透气孔处,第一调节筒的上端盖与基体固定连接,基体包括与进气管连接固定的连接杆和密封板,密封板一侧与连接杆固定连接、另一侧与第一调节筒的上端盖连接固定实现密封,且第一调节筒和第二调节筒通过连接结构实现上下移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肝胆手术术后护理用辅助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调节筒上的连接结构包括设置在套管上的凹槽、设置在第一调节筒内的上端盖下边缘处的第一齿条、设置在凹槽中心处的转轴、安装在转轴上的齿轮以及固定安装在第二调节筒内上端盖内侧的第二齿条,转轴处于套管的中心处,且第一齿条、第二齿条与齿轮啮合传动,初始状态下,齿轮的中心位于第一调节筒上端盖下端面与第二调节筒上端盖上端面之间的中点,且齿轮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心敏李慧康纯嘉刘盛亚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