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高渡槽局部拆除复建体系及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2681910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17 11: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超高渡槽局部拆除复建体系及施工方法,外模撑板可在侧向调位体作用下沿撑板滑槽移动;在渡槽内模中部设置内模连接板,并可通过楔形压板对渡槽内模提供侧向控位压力;通过顶模控位体进行渡槽顶模控位;采用支撑吊架吊除待清除渡槽;采用渡槽定位装置对节段渡槽的位置进行控制;在连接横梁与节段渡槽相接部位增设连接隼筋和后浇连接隼;在后排水槽内铺设悬挑排水管和透水填充体,在节段渡槽与留用渡槽接缝处设置了连接锚筋、接缝注浆体和接缝防水条;在节段渡槽接缝处设置接缝密闭体、企口凸隼、企口凹槽和连接锚筋,并可通过预应力锚栓对节段渡槽施加紧固拉力。本发明专利技术可提高施工效率、改善渡槽复建施工质量、减小交通影响。通影响。通影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超高渡槽局部拆除复建体系及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施工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超高渡槽局部拆除复建体系及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渡槽作为道路上方重要的过水结构物,已被广泛应用于输水工程中。在渡槽使用过程中,常需对破损的渡槽进行拆除复建。在渡槽拆除复建施工时,如何提升渡槽更换施工效率和质量、改善渡槽的使用性能、提高新旧接缝的连接强度,一直是工程控制的重点和难点。
[0003]现有技术中已有一种渡槽槽身施工方法,包括备料和准备施工工具;前期盖梁施工;地基处理;制作辅助支架;安放渡槽底模和支撑木方;安装钢筋骨架;安装导梁、桁架、模板、连接梁和液压系统;浇筑混凝土;拆除模板;修饰和打磨。该技术虽可满足渡槽槽身现浇施工的要求,但难以提升渡槽修复施工效率、改善新旧渡槽的连接性能。
[0004]鉴于此,为改善渡槽复建的施工质量、降低施工难度,目前亟待专利技术一种可以提高施工效率、改善渡槽复建施工质量、减小交通影响的超高渡槽局部拆除复建施工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但可以降低模板拆、装的难度,而且可以提升接缝连接强度,还可以改善渡槽复建施工质量的超高渡槽局部拆除复建施工方法。
[0006]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方案提供一种超高渡槽局部拆除复建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施工步骤:
[0007]1)施工准备:对现役渡槽的病害状态进行调查,确定待清除渡槽段和留用渡槽段,制备施工所需的材料和装置;
[0008]2)节段渡槽预制:先将支模撑板置于地基土体上,并使支模撑板底端的撑板底板与支模撑板连接,再在支模撑板的两端分别设置两对顶梁撑柱,并在镜像相对的顶梁撑柱的顶端设置内模撑梁;在纵向相邻的两根内模撑梁之间设置两块控位体连板,并沿控位体连板纵向均匀间隔设置顶模控位体和渡槽顶模;使外模撑板底端的撑板底板与撑板滑槽连接,并在外模撑板与顶梁撑柱之间设置侧向调位体,相接的两块外模撑板通过撑板连槽和撑板连板连接;将渡槽外模吊设至同一轴线的两组外模撑板上,并使相接的外模撑板通过连接台阶连接;在渡槽内模的中间部位设置内模连接板,内侧壁上设置镜像相对的两块内模斜连板,并使内模斜连板与压板控位筋焊接连接,使内模撑杆两端的楔形压板分别与镜像相对的两内模斜连板连接;在内模撑柱的顶端设置与内模撑梁连接的内模控位体,底端设置内模压板,并使内模压板与内模连接板相接;先分别通过侧向调位体控制渡槽外模的空间位置,并布设钢筋笼,再通过内模控位体控制渡槽内模的空间位置,然后通过顶模控位体控制渡槽顶模的位置,再灌注混凝土形成节段渡槽,同步在渡槽顶模部位形成与连接横梁连接的槽口、与横梁嵌固筋连接的孔洞;在节段渡槽的纵向两端分别设置企口凸隼和企
口凹槽;在企口凸隼侧的立板上设置连接锚栓,底板上设置第一锚板;在企口凹槽侧的立板上设置连接锚筋,底板上设置第二锚板;
[0009]3)待清除渡槽吊除:在渡槽墩柱上设置第一抱箍,并在镜像相对的两第一抱箍之间设置拱形的防护撑梁,先在防护撑梁的上表面设置防护挡板,并在防护撑梁与待清除渡槽之间设置校位支撑体;在第一抱箍面向待清除渡槽方向依次设置导槽撑杆和切割导槽;将支撑吊架套设于待清除渡槽上,并使待清除渡槽的底面与限位支墩上表面的接缝连接层连接;先通过吊架紧固栓将吊架顶板与吊架立板连接牢固,再采用螺母紧固节段压紧栓,通过槽底压板对待清除渡槽施加竖向压力,然后使外部吊装设备通过吊装绳索及绳索连接环与支撑吊架连接;先采用钢筋切割与混凝土静态破碎相结合的方式对待清除渡槽进行分隔,再对待清除渡槽进行分段吊除;
[0010]4)节段渡槽校位安装:在渡槽墩柱上设置第二抱箍,并在镜像相对的两第二抱箍之间设置拱形的弧形撑梁,通过撑梁定位体将弧形撑梁与箍侧限位筋连接牢固;在弧形撑梁的上表面依次设置平台撑柱和作业平台板,并在作业平台板上设置渡槽定位装置;采用外部吊装设备将节段渡槽依次吊装至渡槽定位装置的定位槽板内,并在节段渡槽与定位槽板的间隙设置柔性垫层;节段渡槽之间通过张拉装置紧固连接;先采用作业平台板上的竖向调节体控制节段渡槽的高度,再通过横向定位栓控制节段渡槽的横向位置;
[0011]5)连接横梁安装:在连接横梁的下表面设置镜像相对的横梁嵌固筋和连接隼筋,先通过横梁嵌固筋将连接横梁与节段渡槽连接牢固,再在连接横梁与节段渡槽的接缝处支模浇筑混凝土,在连接隼筋部位形成后浇连接隼;
[0012]6)节段渡槽与留用渡槽连接:在留用渡槽立板的临空面上引孔植入后置锚栓;切割墩顶连槽与节段渡槽相接的底面混凝土,形成后排水槽,再在后排水槽内铺设悬挑排水管和透水填充体;在透水填充体初凝后终凝前,将节段渡槽吊设至透水填充体的上表面,并使节段渡槽的连接锚筋与后置锚栓连接牢固;先向节段渡槽与留用渡槽的间隙压注接缝注浆体,待接缝注浆体形成强度后,沿留用渡槽与节段渡槽的接缝面铺设宽度为30~50cm的接缝防水条;
[0013]7)节段渡槽连接:先在连接锚栓内填充粘结浆体,再在相邻的节段渡槽接缝处设置接缝密闭体,并使连接锚筋插入轴线相同的连接锚栓内,使企口凸隼与企口凹槽连接,然后通过预应力锚栓对第一锚板和第二锚板施加横向紧固拉力。
[0014]在一些实施例中,提供一种根据上述施工方法施工得到的超高渡槽局部拆除复建结构。
[0015]相较现有技术,本技术方案具有以下特点和有益效果:
[0016](1)本专利技术外模撑板可在侧向调位体作用下沿支模撑板上的撑板滑槽移动,实现了渡槽外模的推移固定;同时本专利技术在渡槽内模的中部设置弹性的内模连接板,并可通过楔形压板对渡槽内模提供侧向控位压力,通过内模压板对渡槽内模提供竖向控位压力,降低了渡槽内模装、拆施工的难度;本专利技术通过顶面控位体同步进行多个渡槽顶模的控位施工,降低了节段渡槽顶端留槽施工的难度。
[0017](2)本专利技术在相对的第一抱箍之间设置防护撑梁,并在防护撑梁的顶面设置防护挡板和校位支撑体,并可通过切割导槽和导向槽口进行切割导向和底部支撑,降低了切割施工的难度;同时本专利技术采用支撑吊架进行待清除渡槽的吊除施工,提升了待清除渡槽的
吊除施工效率。
[0018](3)本专利技术通过第二抱箍及弧形撑梁对作业平台提供支撑,降低现场施工对外部环境的影响,提高了施工效率;同时,本专利技术渡槽定位装置内侧壁形状与节段渡槽相似,可从竖向和横向对节段渡槽的位置进行控制,降低了节段渡槽安装定位的难度。
[0019](4)本专利技术预先在节段渡槽上设置与连接横梁连接的槽口,并在连接横梁与节段渡槽相接部位增设了连接隼筋和后浇连接隼,提升了连接横梁与节段渡槽的连接接触面积,减小了集中应力。
[0020](5)本专利技术节段渡槽与留用渡槽连接:在留用渡槽的顶面设置后排水槽,并在后排水槽内铺设悬挑排水管和透水填充体,实现接缝区域渗水的快速排除;同时,本专利技术在节段渡槽与留用渡槽接缝处设置了连接锚筋、接缝注浆体和接缝防水条,可有效提升接缝连接强度。
[0021](6)本专利技术在节段渡槽接缝处设置接缝密闭体、企口凸隼、企口凹槽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超高渡槽局部拆除复建体系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施工步骤:1)施工准备:对现役渡槽的病害状态进行调查,确定待清除渡槽(41)段和留用渡槽(76)段,制备施工所需的材料和装置;2)节段渡槽预制:先将支模撑板(2)置于地基土体(1)上,在支模撑板(2)的两端分别设置两对顶梁撑柱(4),并在镜像相对的顶梁撑柱(4)的顶端设置内模撑梁(5),在纵向相邻的两根内模撑梁(5)之间设置两块控位体连板(6),并沿控位体连板(6)纵向间隔设置顶模控位体(7)和渡槽顶模(8),外模撑板(9)置于支撑撑板(2)上和支模撑板(2)连接,并在外模撑板(9)与两侧的顶梁撑柱(4)之间设置侧向调位体(11),相接的两块外模撑板(9)彼此连接;将渡槽外模(14)吊设至同一轴线的两组外模撑板(9)上,并使相接的渡槽外模(14)连接;渡槽内模(16)置于渡槽外模(14)内侧,内模撑柱(22)和内模撑杆(20)交错设置并置于渡槽内模(16)内空间,内模撑杆(20)和两侧的渡槽内模(16)连接,在内模撑柱(22)的顶端设置与内模撑梁(5)连接的内模控位体(23),内模撑柱(22)的底端与渡槽内模(16)内模连接板(17)相接;先分别通过侧向调位体(11)控制渡槽外模(14)的空间位置,并在渡槽外模(14)上布设钢筋笼,再通过内模控位体(23)控制渡槽内模(16)的空间位置,然后通过顶模控位体(7)控制渡槽顶模(8)的位置,再在钢筋笼内灌注混凝土形成节段渡槽(25),同步在渡槽顶模(8)部位形成与连接横梁(26)连接的槽口、与横梁嵌固筋(27)连接的孔洞;在节段渡槽(25)的纵向两端分别设置相匹配的企口凸隼(28)和企口凹槽(29);在企口凸隼(28)侧的立板上设置连接锚栓(30),企口凸隼(28)侧的底板上设置第一锚板(31);在企口凹槽(29)侧的立板上设置连接锚筋(32),企口凹槽(29)侧的底板上设置第二锚板(33);3)待清除渡槽吊除:在渡槽墩柱(37)上设置第一抱箍(38),并在镜像相对的两第一抱箍(38)之间设置拱形的防护撑梁(39),先在防护撑梁(39)的上表面设置防护挡板(40),并在防护撑梁(39)与待清除渡槽(41)之间设置校位支撑体(42);在第一抱箍(38)面向待清除渡槽(41)方向依次设置导槽撑杆(43)和切割导槽(44),将支撑吊架(45)套设于待清除渡槽(41)上,并使待清除渡槽(41)的底面与将支撑底板(48)上的限位支墩(46)连接;先通过吊架紧固栓(49)将吊架顶板(50)与吊架立板(51)连接牢固,吊架立板(51)垂直设置在支撑底板(48)两侧,吊架顶板(50)置于两侧的吊架立板(51)顶部,节段压紧栓(52)穿过吊架顶板(50)朝向待清除渡槽(41)方向设置,再采用螺母紧固节段压紧栓(52),通过节段压紧栓(52)底部的槽底压板(53)对待清除渡槽(41)施加竖向压力,使外部吊装设备与支撑吊架(45)连接;先采用钢筋切割与混凝土静态破碎相结合的方式对待清除渡槽(41)进行分隔,再对待清除渡槽(41)进行分段吊除;4)节段渡槽校位安装:在渡槽墩柱(37)上设置第二抱箍(60),并在镜像相对的两第二抱箍(60)之间设置拱形的弧形撑梁(61),通过置于弧形撑梁(61)上的撑梁定位体(62)将弧形撑梁(61)与箍侧限位筋(63)连接牢固;在弧形撑梁(61)的上表面依次设置平台撑柱(64)和作业平台板(65),作业平台板(65)置于平台撑柱(64)上,并在作业平台板(65)上设置渡槽定位装置(66);采用外部吊装设备将节段渡槽(25)依次吊装至渡槽定位装置(66)的定位槽板(67)内,并在节段渡槽(25)与定位槽板(67)的间隙设置柔性垫层(68);节段渡槽(25)之间通过张拉装置(69)紧固连接;先采用作业平台板(65)上的竖向调节体(70)控制节段渡槽(25)的高度,再通过横向定位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玉宝方晓剑董巍朱荣忠潘成行戚晨郦靖金威吴燚业方峰岩杜彬锋刘知柏张海松徐俊陈柘儒李坚王宏伟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交工金筑交通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