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垃圾分类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681725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17 11: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智能垃圾分类技术领域,一种智能垃圾分类设备,包括多个桶体组成的组合体,该组合体还包括连接各桶体的主机柜,该主机柜上设有控制装置及人机交互系统,所述桶体为上下设置的顶盖和底座,以及左右设置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拼接形成的箱体结构,所述底座上设有称重底板,所述称重底板上方放置有内置垃圾桶,所述顶盖正面设有投放口,所述投放口处设有可翻转的投放面板,所述投放口与内置垃圾桶顶部开口之间设有漏斗,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拼接后,在正面构成清运口,所述清运口处设有可翻转的清运面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有助于解决现有结构固定、占用空间大的问题。占用空间大的问题。占用空间大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垃圾分类设备


[0001]本技术涉及智能垃圾分类
,尤其是涉及一种智能垃圾分类设备。

技术介绍

[0002]垃圾分类,是指按一定规定或标准将垃圾分类储存、分类投放和分类搬运处理,从而转变成公共资源的一系列活动的总称。分类的目的是提高垃圾的资源价值和经济价值,以及高效精准处理,减少环境污染。
[0003]目前,用于垃圾分类的硬件设备一般采用不同颜色的普通垃圾桶进行区别分类使用,或者结合软件系统整合到垃圾分类设备上,形成一体式的智能垃圾分类桶,但是现有智能垃圾分类桶的桶体大多数是通过几块板材焊接成一个固定桶体,内部用于放置可搬运的内桶,这种桶体结构固定,占用空间大,这给搬运及堆放造成负面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垃圾分类设备,有助于解决现有结构固定、占用空间大的问题。
[0005]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这样的技术方案:
[0006]一种智能垃圾分类设备,包括多个桶体组成的组合体,该组合体还包括连接各桶体的主机柜,该主机柜上设有控制装置及人机交互系统,所述桶体为上下设置的顶盖和底座,以及左右设置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拼接形成的箱体结构,所述底座上设有称重底板,所述称重底板上方放置有内置垃圾桶,所述顶盖正面设有投放口,所述投放口处设有可翻转的投放面板,所述投放口与内置垃圾桶顶部开口之间设有漏斗,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拼接后,在正面构成清运口,所述清运口处设有可翻转的清运面板。
[0007]优选的,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均为横截面为L形的板体结构。
[0008]优选的,所述底座、顶盖、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内侧设有骨架。
[0009]优选的,所述顶盖上方设有顶棚。
[0010]优选的,所述顶棚上设有照明装置。
[0011]优选的,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上设有透气孔。
[0012]相较于现有技术,本技术至少包括以下优点:
[0013]本技术通过将桶体设置成分体式拼接组合结构,利用底座、顶盖、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通过拼接组合成箱体结构的桶体,相较于传统结构更加灵活,也减小了桶体在安装使用前的体积,减小占用空间,这使得在搬运及堆放过程中,能够充分利用空间,提高空间利用率。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一实施例中智能垃圾分类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图1中桶体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3为图2的结构爆炸图;
[0017]图4为图3中漏斗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中标注:1、桶体;11、底座;12、顶棚;13、第一壳体;14、第二壳体;15、顶盖;2、投放口;21、投放面板;3、清运口;31、清运面板; 4、称重底板;5、骨架;6、漏斗;61、滑行导板;62、挡板;63、下料口; 64、卡槽;100、组合体;200、主机柜;210、显示屏。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的限制。
[0020]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设于”另一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两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0021]参见图1至图4,本实施例公开一种智能垃圾分类设备,包括4个桶体 1和1个主机柜200并排布置,共同组成的组合体100。各个桶体1结构相同,分别用于放置不同类型的垃圾,起到垃圾分类储存的效果。该主机柜 200上设有控制装置及人机交互系统,控制装置主要包括控制芯片、网络连接模块、数据存贮模块等,人机交互系统主要包括显示屏210、扫码识别模组、按键等。主机柜200与各个桶体1电性连接,能够控制各桶体1上开口的开合状态。
[0022]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桶体1为上下设置的顶盖15和底座11,以及左右设置的第一壳体13和第二壳体14拼接形成的箱体结构,该箱体结构内部具有空腔,用于放置内置垃圾桶,内置垃圾桶顶部开口,且内置垃圾桶与桶体1之间可分离连接,方便后续垃圾清运过程中,对内置垃圾桶进行搬运更换,所述底座11、顶盖15、第一壳体13和第二壳体14相互之间通过螺栓进行锁紧拼接,且拼接后的箱体内侧设有骨架5,骨架5主要起到承载连接各部件的作用,也能够为螺栓等紧固件提供安装锁紧位置,使得桶体1结构更加牢固可靠,不易变形。具体的,骨架5采用横纵交错的条状型材。
[0023]所述底座11顶部设有称重底板4,称重底板4上设有与控制装置电性连接的重量传感器,所述称重底板4顶面为水平面结构,其用于放置内置垃圾桶,称重底板4用于实时检测内置垃圾桶的重量情况,当内置垃圾桶的重量达到预设参数时,会触发控制装置进行信号提示,便于维护人员及时发现并对内置垃圾桶进行清运更换。
[0024]进一步的,所述底座11正面设有斜坡结构,这有助于在清运过程中,内置垃圾桶能够轻松便捷的从桶体1内拖拉至外部地面。
[0025]所述顶盖15正面设有投放口2,该投放口2用于垃圾的投放,所述投放口2处设有可翻转的投放面板21,投放面板21顶部通过转轴结构与顶盖 15连接,当使用者往桶体1内部的内置垃圾桶内投放垃圾时,可推动投放面板21,使其向内翻转形成一个投放间隙,供垃圾通行。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投放面板21内侧还与桶体1之间还设有锁体,该锁体与控制装置连接,使用者可通过主机柜200或移动设备端口对其进行锁体开合控制。
[0026]所述投放口2与内置垃圾桶顶部开口之间设有漏斗6,如图4所示,所示漏斗6包括
向内侧倾斜朝下的滑行导板61,滑行导板61顶部具有挡板 62,挡板62用于与第一壳体13和第二壳体14的内侧面贴合接触,并通过螺栓锁紧,滑行导板61底部在内侧区域形成一个下料口63,垃圾从投放口 2进入桶体1后,经该下料口63掉落至内置垃圾桶内进行收集。其中,后侧的挡板62及滑行导板61位于左右方向的中心位置处设有卡槽64,第一壳体13和第二壳体14的后侧端面结合处具有翻边,该翻边在安装后能够插设在该卡槽64内,形成定位连接结构。
[0027]所述第一壳体13和第二壳体14均为横截面为L形的板体结构,两者左右设置,相互拼接后构成桶体1的桶身主体框架,第一壳体13和第二壳体14后侧端面上设有通风口,这有助于桶体1内外空气的交互,减缓内部垃圾产生闷臭现象。所述第一壳体13和第二壳体14拼接后,在正面构成清运口3,供内置垃圾桶的进出,所述清运口3处设有可翻转的清运面板 31,清运面板31与桶体1之间通过合页连接,并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垃圾分类设备,包括多个桶体(1)组成的组合体(100),该组合体(100)还包括连接各桶体(1)的主机柜(200),该主机柜(200)上设有控制装置及人机交互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桶体(1)为上下设置的顶盖(15)和底座(11),以及左右设置的第一壳体(13)和第二壳体(14)拼接形成的箱体结构,所述底座(11)上设有称重底板(4),所述称重底板(4)上方放置有内置垃圾桶,所述顶盖(15)正面设有投放口(2),所述投放口(2)处设有可翻转的投放面板,所述投放口(2)与内置垃圾桶顶部开口之间设有漏斗(6),所述第一壳体(13)和第二壳体(14)拼接后,在正面构成清运口(3),所述清运口(3)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翁逸鹏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省亿鹏云创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