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喂食用机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680516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17 11:3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进食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自动喂食用机器,包括床边杆上方之间的喂食架,喂食架的水平段上方设置有沿其长度方向移动的喂食装置,喂食装置包括食盒、食盒顶部前侧呈水平插接的盒盖板、食盒底部前侧连接的呈向下延伸的引食管以及引食管顶端口设置的匀食筒,匀食筒的内外部分别同轴连接有拨片轮和伺服电机。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的喂食装置,利用时间继电器和伺服电机等时控制拨片轮等角度旋转,而引流食盒中的流食,避免患者进食呛咳,通过设置的支撑于床边杆上的喂食架,其可承重喂食装置而悬在患者头部上方,减轻医护人员和患者家属的负担,从而能够长期自动的帮助卧床的患者进食,具有实用价值。具有实用价值。具有实用价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动喂食用机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进食装置
,具体为一种自动喂食用机器。

技术介绍

[0002]颈部脊髓损伤是一种非常严重的损伤,常造成患者死亡或残疾。脊髓损伤急性期,受伤平面以下双侧肢体感觉、运动、反射等消失,以及和膀胱、肛门括约肌功能丧失,为脊髓休克。现代西医学除在脊髓损伤的急性期采用手术治疗外,对本病症尚无理想的治疗方法,因此针对颅骨牵引及截瘫的病人在仰卧位及颈椎不能扭动的情况下,进食时若不能把握好喂食速度、时间、分量,很容易造成仰卧位病人的呛咳,对于颈脊髓损伤的病人容易造成进一步损伤,并且也容易发生坠积性肺炎、气道堵塞等问题,造成病人病程延长,住院时间增加,医疗费用增多等问题。鉴于此,我们提出一种自动喂食用机器。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喂食用机器,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喂食速度、时间和分量不好掌握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自动喂食用机器,包括喂食架,所述喂食架沿水平方向设置且其两端垂直向下折弯,所述喂食架的竖直段底端均转动连接有定架板,所述喂食架的水平段上方设置能够有沿其长度方向移动的喂食装置;
[0006]所述喂食装置包括食盒、盒盖板、引食管以及匀食筒,所述盒盖板盖设在食盒顶部,所述食盒底部设有匀食筒,所述引食管与匀食筒连接,所述匀食筒的内外部分别设有相连接的拨片轮和伺服电机。
[0007]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所述食盒的顶端长方形口,所述食盒的顶面下方设有夹层,所述食盒的侧面开设有连通夹层的插槽。
[0008]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所述食盒的内部底面呈倾斜面,且朝向,所述食盒的底部连通设有出食嘴,所述匀食筒与出食嘴连通。
[0009]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所述引食管的底端呈上翘状且其转动连接有封盖,所述封盖侧面粘接有与引食管的端口卡接的封垫。
[0010]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所述定架板的横截面呈字形且其顶面中部设有转柱,所述定架板的顶面两端处螺纹连接有螺柱,所述螺柱的径向一侧嵌设有拉索,所述定架板的竖直段对称开设有呈竖向的挂孔。
[0011]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所述拉索的底端粘接有横截面呈T型的拉柱,所述挂孔呈底端孔径大于其顶端孔径。
[0012]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所述喂食架的水平段内部设置有调位装置,所述调位装置包括沿喂食架长度方向设置的丝杆,所述丝杆上设置有螺纹连接的活动盒,所述丝杆两端设有转柄,所述活动盒与食盒卡接配合。
[0013]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所述喂食架的水平段开设有滑槽,所述活动盒的底面设有与滑槽卡接的滑台,所述滑台的一端开设有贯穿其另一端的螺纹孔,所述丝杆与螺纹孔螺纹连接。
[0014]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所述喂食架的水平段设有若干轴套,相邻两个所述轴套之间通过销钉转动连接有置物板,所述喂食架的水平段底面设有悬柱,所述悬柱上转动连接有托杆。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6]1、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的喂食装置,利用时间继电器和伺服电机等时控制拨片轮等角度旋转,而引流食盒中的流食,经引食管等份缓速流至患者嘴里,避免患者进食呛咳,减轻医护人员和患者家属的负担,具有实用价值。
[0017]2、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的支撑于床边杆上的喂食架,其可承重喂食装置而悬在患者头部上方,以便喂食装置稳定精准喂食,解放了医护人员和患者家属的双手,从而能够长期自动的帮助卧床的患者进食,具有实用价值。
[0018]3、本专利技术通过在喂食架上设置的调位装置,利用丝杆的旋转而带动活动盒及其上方的食盒同步移动,以便调整引食管与患者嘴部的位置,使得引食管底端口能置于患者嘴部正上方,只需患者张嘴即可进食,其设计巧妙,操作便捷,利于患者安全舒适的进食。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装配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喂食装置和调位装置装配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活动盒结构示意图;
[0022]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喂食架结构示意图;
[0023]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喂食装置结构示意图;
[0024]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食盒拆分图;
[0025]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引食管拆分图;
[0026]图8为本专利技术的定架板装配结构示意图;
[0027]图9为本专利技术的拉索结构示意图;
[0028]图10为本专利技术的定架板结构示意图;
[0029]图11为本专利技术的喂食架底部视角结构示意图;
[0030]图12为本专利技术的置物板结构示意图;
[0031]图13为本专利技术的托杆结构示意图;
[0032]图14为本专利技术的伺服电机外接电路原理图。
[0033]图中各个标号的意义为:
[0034]1、喂食架;10、滑槽;11、穿孔;12、悬柱;13、轴套;
[0035]2、喂食装置;21、食盒;211、夹层;212、插槽;213、提把;214、出食嘴;22、盒盖板;23、引食管;231、封盖;232、封垫;24、匀食筒;241、连接管;25、拨片轮;26、伺服电机;
[0036]3、调位装置;31、活动盒;311、滑台;312、螺纹孔;32、丝杆;33、转柄;
[0037]4、定架板;40、转柱;41、螺柱;42、挂孔;43、拉索;431、拉柱;
[0038]5、置物板;6、托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39]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40]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0041]请参阅图1

图14,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0042]一种自动喂食用机器,包括喂食架1,当需要喂食时,移动喂食架1至床头处,即患者的头部上方区域即可,不需要喂食时,将喂食架1移至床尾停靠,从而随时取用,不占空间。喂食架1沿水平方向设置且其两端垂直向下折弯,喂食架1的竖直段底端均转动连接有用于固定喂食架1于床边杆上的定架板4,通过水平转动定架板4,根据床栏安装在床边杆内侧和外侧的不同位置,进行调整方位,使得定架板4能卡在床边杆上支撑着喂食架1不倒。喂食架1的水平段上方设置有能够沿其长度方向移动的喂食装置2,通过喂食装置2在喂食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喂食用机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喂食架(1),所述喂食架(1)沿水平方向设置且其两端垂直向下折弯,所述喂食架(1)的竖直段底端均转动连接有定架板(4),所述喂食架(1)的水平段上方设置能够有沿其长度方向移动的喂食装置(2);所述喂食装置(2)包括食盒(21)、盒盖板(22)、引食管(23)以及匀食筒(24),所述盒盖板(22)盖设在食盒(21)顶部,所述食盒(21)底部设有匀食筒(24),所述引食管(23)与匀食筒(24)连接,所述匀食筒(24)的内外部分别设有相连接的拨片轮(25)和伺服电机(2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喂食用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食盒(21)的顶端长方形口,所述食盒(21)的顶面下方设有夹层(211),所述食盒(21)的侧面开设有连通夹层(211)的插槽(21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喂食用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食盒(21)的内部底面呈倾斜面,且朝向,所述食盒(21)的底部连通设有出食嘴(214),所述匀食筒(24)与出食嘴(214)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喂食用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引食管(23)的底端呈上翘状且其转动连接有封盖(231),所述封盖(231)侧面粘接有与引食管(23)的端口卡接的封垫(232)。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喂食用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定架板(4)的横截面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敏刘鹏刘瑶瑶伍红平涂羽夏萍王芳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特色医学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