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交直流通用的电子继电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680033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17 11:37
一种交直流通用的电子继电器,属于继电器技术领域。包括电源输入模块,触发信号接入电源输入模块的输入端,触发信号为交流信号或直流信号,接入其特征在于:在电源输入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有常开触点驱动模块以及常闭触点驱动模块,常开触点驱动模块的输出端连接常开触点的输入端;设置有内置电源,内置电源连接常闭触点,常闭触点驱动模块的输出端连接内置电源,常开触点和常闭触点接入直流回路或交流回路中,常闭触点驱动模块的输出端同时接入内置电源与常闭触点之间的回路中。在本交直流通用的电子继电器中,可以实现直流或交流驱动信号对直流或交流类型负载的任意驱动,并且同时设置有常开触点和常闭触点,大大提高了电子式继电器的适用性。电器的适用性。电器的适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交直流通用的电子继电器


[0001]一种交直流通用的电子继电器,属于继电器


技术介绍

[0002]中间继电器是工业现场常用的电气原件,其主要作用是在继电保护与自动控制系统中,以增加触点的数量、容量以及用于在控制电路中传递中间信号。在现有技术中中间继电器一般均为常规的机械结构,主要由固定铁芯、动铁芯、弹簧、动触点、静触点、线圈、接线端子和外壳等部分组成,其主要工作原理为:当在继电器线圈上加电压,且等于或大于动作电压时,衔铁就被电磁吸力吸靠在铁心上,而接触片在衔铁顶板的推动下,触点接通、断开或转换被控制电路,当继电器线圈被断电或电压降低到小于动作电压时,衔铁在接触片的作用下返回到原来位置,在现有技术中,机械结构的中间继电器直接插接在常规的中间继电器底座上进行使用,现场的工作人员根据机械结构的中间继电器的管脚定义从中间继电器底座上进行接线,将中间继电器相应的管脚接入控制回路中。
[0003]由于现有技术中的中间继电器内部主要由机械结构实现其动作,因此在使用时存在功率损耗,且线圈运行时,有噪音产生,并且衔铁有污物时噪音更大。在负载电流较大时容易将触点烧住以至于触点不能够及时释放。当主触点带载释放时,容易产生电弧打火,同时机械结构的中间继电器的寿命较短。
[0004]随着电子技术特别是可控硅的不断发展,市面上也出现了电子继电器类的产品,其原理是利用电子元件(如开关三极管、双向可控硅等半导体器件)的开关特性,达到无触点无火花地接通和断开电路的目的,从而起到了类似“电子开关”的左右。但是现有技术中电子继电器普遍存在有如下缺陷:1、目前市面上的电子继电器类产品普遍只有一个(或一组)常开触点,即当输入端的电压达到触发条件之后,其输出端的开关状态由接通状态变为闭合状态,因此在需要常闭触点的工况下无法使用。同时现有的电子继电器因为要承载较大的通过电流,因此体积较大,即使在不需要常闭触点的情况下,也无法代替常规的机械式中间继电器使用。
[0005]在目前所公开的现有技术中,提出了一些可以在电子继电器中实现常闭触点的技术方案,目前可查的在电子继电器中实现常闭触点的技术方案以及其各自的缺陷如下:(1)方案1。在现有技术中,在电子继电器中实现常闭触点的其中一个方案是采用可控硅作为电子开关实现常闭触点。这种常闭触点的技术方案存在如下缺陷:1)目前这类方案中,普遍利用输出端的电源(负载电源)对可控硅进行驱动,由于可控硅的动作需要一定大小的触发电流,因此当负载电源的电压较小时,则无法按照预期控制可控硅工作,导致常闭触点失效。2)由于可控硅为半控器件,当利用可控硅形成的常闭触点时,必须在继电器的输出端输入控制信号时,才能驱动可控硅断开。(3)可控硅本身存在压降,因此对电压要求比较精确的场合,利用可控硅实现的常闭触点难以满足要求。
[0006](2)方案2,在现有技术中,除了利用可控硅作为电子开关实现常闭触点外,还存在利用三极管作为电子开关实现常闭触点的技术方案。当利用三极管实现常闭触点时,存在
如下缺陷:1)与可控硅相同,三极管本身存在压降,难以应用到对电压要求比较精确的场合。2)利用三极管作为电子开关实现常闭触点,只能满足在直流负载的要求,无法满足交流负载的要求。
[0007]2、现有的电子继电器类产品根据负载的供电类型分为直流型和交流型两种,例如:当负载为交流型负载时,需要配备交流型电子继电器,因此电子继电器的触发信号和负载的供电回路中的电源均必须为交流电,一旦电子继电器的触发信号和负载供电为直流型,则无法正常使用,直流型“电子开关”同理。因此现有的电子继电器适用性较差,一旦负载类型发生变化,电子继电器本身甚至驱动电源也需要对应改变,大大增加了系统改造的困难程度,对工业应用带来极为不便。也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电子继电器的发展。
[0008]目前市面上也出现了在输入端和输出端可以同时满足交直流信号的技术方案,如申请号为201811575885.2,专利名称为“一种交直流通用的直插式常开型电子中间继电器”中所公开的技术方案,在该专利申请所公开的技术方案中,还包括如下缺陷:(1)在该技术方案中,仅设置有常开触点,仍然无法实现常闭触点。(2)在该技术方案中,需要通过高频变压器配合相应电路产生振荡信号,虽然该专利所公开的技术方案最终产品的体积可以与市面上某些型号的机械式继电器相同,以便直接安装到相应的继电器座上,由于高频变压器的体积较大,因此从根本上限制了该方案最终产品的体积,不能与市面上更小的常规继电器体积相同,其适用性受到了限制。
[0009]综上所述,涉及一种在输入端和输出端均能够实现交直流通用,设置有常闭触点以及常开触点,同时能够与市面上机械式继电器通用的电子式继电器成为本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10]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可以实现直流或交流驱动信号对直流或交流类型负载的任意驱动,并且同时设置有常开触点和常闭触点,大大提高了电子式继电器适用性的交直流通用的电子继电器。
[0011]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交直流通用的电子继电器,包括电源输入模块,触发信号接入电源输入模块的输入端,触发信号为交流信号或直流信号,其特征在于:设置有常开触点以及常闭触点,常开触点的输出端接入直流回路或交流回路中,常闭触点的输出端接入直流回路或交流回路中;在电源输入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有常开触点驱动模块以及常闭触点驱动模块,常开触点驱动模块的输出端连接常开触点的输入端;设置有用于驱动常闭触点动作的内置电源,内置电源连接常闭触点的输入端,常闭触点驱动模块的输出端接入内置电源与常闭触点之间的连接回路中。
[0012]优选的,所述的常开触点驱动模块采用光伏光耦,光伏光耦的输出端连接常开触点的输入端。
[0013]优选的,所述的常闭触点驱动模块包括光伏光耦、常开型光耦和常闭型光耦,光伏光耦、常开型光耦和常闭型光耦的输入端依次连接,常开型光耦的输出端连接在内置电源与常闭触点输入端之间的回路中。
[0014]优选的,所述的常开触点包括两个串联连接的MOS管,两个MOS管的栅极连接光伏
光耦的输出正极,两个MOS管的源极连接光伏光耦的输出负极,两个MOS管的漏极分别为常开触点的接线端。
[0015]常闭触点包括两个串联连接的MOS管,两个MOS管的栅极通过常开型光耦的输出端连接内置电源的输出正极,两个MOS管的源极连接内置电源的输出负极,两个MOS管的漏极分别为常闭触点的接线端。
[0016]优选的,所述光伏光耦的输出正极串联二极管后连接内置电源的正极,内置电源的负极连接光伏光耦的输出负极。
[0017]优选的,在所述的常开触点的输出端两端并联有双向瞬态电压抑制二极管,在所述的常闭触点的输出端两端并联有双向瞬态电压抑制二极管。
[0018]优选的,所述的电源输入模块为整流桥电路。
[00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所具有的有益效果是:在本交直流通用的电子继电器中,可以实现直流或交流驱动信号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交直流通用的电子继电器,包括电源输入模块,触发信号接入电源输入模块的输入端,触发信号为交流信号或直流信号,其特征在于:设置有常开触点以及常闭触点,常开触点的输出端接入直流回路或交流回路中,常闭触点的输出端接入直流回路或交流回路中;在电源输入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有常开触点驱动模块以及常闭触点驱动模块,常开触点驱动模块的输出端连接常开触点的输入端;设置有用于驱动常闭触点动作的内置电源,内置电源连接常闭触点的输入端,常闭触点驱动模块的输出端接入内置电源与常闭触点之间的连接回路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直流通用的电子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常开触点驱动模块采用光伏光耦,光伏光耦的输出端连接常开触点的输入端。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直流通用的电子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常闭触点驱动模块包括光伏光耦、常开型光耦和常闭型光耦,光伏光耦、常开型光耦和常闭型光耦的输入端依次连接,常开型光耦的输出端连接在内置电源与常闭触点输入端之间的回路中。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交直流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桂萍董法军袁强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垦创自控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