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慧节能的物料正压输送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2677147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17 11:3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智慧节能的物料正压输送系统,包括储料斗,所述储料斗的出料端连接有输送罐,所述输送罐的进气端与供气装置相连接,所述输送罐的出气端连接有正压输送装置;所述供气装置包括与所述输送罐的进气端相连接的输气组件,与所述输气组件的进气端相连接的储气罐,以及与所述储气罐的进气端相连接的空气压缩机;所述正压输送装置包括通过法兰与所述输送罐的出料端相连接的输料管,与所述输料管远离输送罐的一端相连接的出料斗,以及套设于所述输料管外部的定量送气组件。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引导物料与空气进行充分混合,减少物料堵塞,从而降低能耗,提高环保性。提高环保性。提高环保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慧节能的物料正压输送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主要涉及物料输送的
,具体涉及一种智慧节能的物料正压输送系统。

技术介绍

[0002]气力输送是指利用气流的能量,在密闭管道内沿气流方向输送颗粒状物料的一种输送方式,是流态化技术的一种具体应用。
[0003]根据申请号为CN201922436607.5的专利文献所提供的一种高岭土正压输送系统可知,该正压输送系统包括除尘器、第一螺旋输送机、第二螺旋输送机、旋风筒、缓冲料仓、罗茨风机、旋转供料器、筒仓;第一螺旋输送机的进料端设置在除尘器下部,卸料端设置在第二螺旋输送机进料端的上部,旋风筒设置在第二螺旋输送机的上部,第二螺旋输送机的卸料端固定在缓冲料仓的上部,旋转供料器设置在缓冲料仓的下部,通过进风管与罗茨风机连接,筒仓通过输送管与旋转供料器连接。该正压输送系统结构简单,采用正压输送避免输送过程对物料的挤压,可显著提高产品的品质。
[0004]上述正压输送系统结构简单,采用正压输送避免输送过程对物料的挤压,可显著提高产品的品质,但上述正压输送系统在引入高压气体时受进气口的位置以及进气时段的影响,导致物料与气体的混合不够均匀,使得物料在输送过程中容易出现堵塞现象,继而需要提高输送系统的功率,能耗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主要提供了一种智慧节能的物料正压输送系统用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技术问题。
[0006]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7]一种智慧节能的物料正压输送系统,包括储料斗,所述储料斗的出料端连接有输送罐,所述输送罐的进气端与供气装置相连接,所述输送罐的出气端连接有正压输送装置;
[0008]所述供气装置包括与所述输送罐的进气端相连接的输气组件,与所述输气组件的进气端相连接的储气罐,以及与所述储气罐的进气端相连接的空气压缩机;
[0009]所述正压输送装置包括通过法兰与所述输送罐的出料端相连接的输料管,与所述输料管远离输送罐的一端相连接的出料斗,以及套设于所述输料管外部的定量送气组件,所述输料管的底端设有多个进气孔;
[0010]所述定量送气组件包括套设于所述输料管外表面的密封筒,固定于所述密封筒的外表面、且与所述输气组件的出气端相连接的进气组件,以及设于所述密封筒内部底端的控流机构,所述控流机构包括与所述密封筒的内壁相连接的分隔环,以及与所述分隔环下表面相连接的胶盖。
[0011]进一步的,所述输气组件包括由上至下依次穿设于所述储气罐壳体上的第一输气管以及第二输气管,所述第一输气管远离储气罐的一端与所述输送罐的顶端相连接,所述
第二输气管的出气端与所述输送罐的底端相连接,高压气体从输送罐的底端流入输送罐,从而利用从不同位置进入输送罐的高压气体,使得高压气体能够与物料充分混合。
[0012]进一步的,所述输气组件还包括设于由上至下依次穿设于所述储气罐壳体上的第三输气管以及第四输气管,所述第三输气管远离储气罐的一端与所述进气组件相连接,所述第四输气管远离储气罐的一端与所述出料斗相连接,高压空气经过第四输气管进入出料斗,与出料斗内部的物料相混合。
[0013]进一步的,所述进气组件包括安装于所述密封筒外表面的进气盒,以及安装于所述进气盒内部的多个过滤板,通过过滤板对高压空气进行过滤,以防止外界空气中的杂质对密封筒内部的元件进行侵蚀。
[0014]进一步的,所述分隔环的壳体上设有多个进气孔,多个所述进气孔环绕分隔环的轴线设置,分隔环通过进气孔引导高压空气流入分隔环的底部空间。
[0015]进一步的,所述定量送气组件还包括设于所述密封筒外部的泄气机构,所述泄气机构包括穿设于所述密封筒底端的高压泄气阀,与所述高压泄气阀延伸至外部的一端相连接的三通管,超过阈值的高压空气经过高压泄气阀进入三通管,通过三通管为两个气筒同时供气。
[0016]进一步的,所述定量送气组件还包括穿设于所述密封筒顶端的降流机构,所述降流机构包括与所述三通管的出气端相连接、且安装于所述密封筒上表面的气筒,所述气筒的活塞杆延伸至密封筒的内部连接有阻隔环,通过气筒活塞杆的伸缩,以带动阻隔环进行下降,以使阻隔环封堵进气盒的出风口,减少流入密封筒内的高压空气。
[0017]进一步的,所述泄气机构还包括安装于所述密封筒顶端内壁,且与所述阻隔环的上表面相抵接的终止柱,通过终止柱对阻隔环进行阻挡,防止阻隔环受进气盒所吹出的高压空气的影响而向上移动。
[0018]进一步的,所述输送罐的顶端壳体上穿设有湿度传感器,通过湿度传感器监测输送罐内部的湿度信息。
[0019]进一步的,所述储气罐的顶端壳体上穿设有温度传感器,所述储气罐的内部安装有多个电加热铜管,当输送罐内部湿度超过设定值时,通过温度传感器检测储气罐内部的温度信息。
[00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21]其一,物料能够与空气进行充分混合,减少物料堵塞,从而降低能耗,具体为:第一输气管从输送罐的顶端流入输送罐,高压气体经过第二输气管,以使高压气体分别从输送罐的顶端和底端流入输送罐,使得高压气体能够与物料充分混合,形成悬浮物。
[0022]其二,气体经过第三输气管进入进气盒,进气盒内部的高压空气进入密封筒内,由于密封筒的通过分隔环将其内空间一分为二,使得高压空气流入分隔环的底部空间后,高压空气顶起胶盖的另一端,以使高压空气顺着输料管的进气孔与输料管内的物料相混合,由于输料管的进气孔设有多个,使得高压空气从多个角度涌入输料管内与物料混合,形成混合更加均匀的悬浮物。
[0023]以下将结合附图与具体的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的解释说明。
附图说明
[0024]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俯视图;
[0026]图3为图2中沿A

A线的剖视图;
[0027]图4为本专利技术分隔环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9]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后视图;
[0030]图7为本专利技术料斗和的输送罐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8为图3中的A区结构放大图。
[0032]图中:10、储料斗;20、输送罐;21、湿度传感器;30、供气装置;31、输气组件;311、第一输气管;312、第二输气管;313、第三输气管;314、第四输气管;32、储气罐;33、空气压缩机;40、正压输送装置;41、输料管;42、出料斗;43、定量送气组件;431、密封筒;432、降流机构;4321、气筒;4322、阻隔环;4323、终止柱;433、控流机构;4331、分隔环;4332、胶盖;434、进气组件;4341、进气盒;4342、过滤板;435、泄气机构;4351、高压泄气阀;4352、三通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33]为了便于理解本专利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更加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专利技术的若干实施例,但是本专利技术可以通过不同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慧节能的物料正压输送系统,包括储料斗(10),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料斗(10)的出料端连接有输送罐(20),所述输送罐(20)的进气端与供气装置(30)相连接,所述输送罐(20)的出气端连接有正压输送装置(40);所述供气装置(30)包括与所述输送罐(20)的进气端相连接的输气组件(31),与所述输气组件(31)的进气端相连接的储气罐(32),以及与所述储气罐(32)的进气端相连接的空气压缩机(33);所述正压输送装置(40)包括通过法兰与所述输送罐(20)的出料端相连接的输料管(41),与所述输料管(41)远离输送罐(20)的一端相连接的出料斗(42),以及套设于所述输料管(41)外部的定量送气组件(43),所述输料管(41)的底端设有多个进气孔;所述定量送气组件(43)包括套设于所述输料管(41)外表面的密封筒(431),固定于所述密封筒(431)的外表面、且与所述输气组件(31)的出气端相连接的进气组件(434),以及设于所述密封筒(431)内部底端的控流机构(433),所述控流机构(433)包括与所述密封筒(431)的内壁相连接的分隔环(4331),以及与所述分隔环(4331)下表面相连接的胶盖(433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慧节能的物料正压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输气组件(31)包括由上至下依次穿设于所述储气罐(32)壳体上的第一输气管(311)以及第二输气管(312),所述第一输气管(311)远离储气罐(32)的一端与所述输送罐(20)的顶端相连接,所述第二输气管(312)的出气端与所述输送罐(20)的底端相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慧节能的物料正压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输气组件(31)还包括设于由上至下依次穿设于所述储气罐(32)壳体上的第三输气管(313)以及第四输气管(314),所述第三输气管(313)远离储气罐(32)的一端与所述进气组件(434)相连接,所述第四...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畅张忠华杜东明曹磊邹兵杨志佳李瑾秋王鹏
申请(专利权)人:华能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营口电厂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