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风组件、空调器及送风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2676177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17 11:3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出风组件、空调器及送风方法,出风组件适用于空调器,出风组件包括:出风框,出风框包括出风通道,出风通道包括用于通道进风口和用于与外界环境连通的至少两个通道出风口;第一扫风机构,各个通道出风口靠近外界环境的一侧均设置有第一扫风机构,第一扫风机构安装在出风框上;导流结构,可运动地设置在出风通道内以通过导流结构的运动来控制由通道进风口流向各个通道出风口处的气流流量的大小;检测部件,设置在出风框靠近外界环境的一侧以用于检测使用空调器的用户所在的位置,以根据检测结果来控制导流结构和各个第一扫风机构的运动,以调节空调器的送风方向,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空调器的送风方式较为单一且送风角度较小的问题。一且送风角度较小的问题。一且送风角度较小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出风组件、空调器及送风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空调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出风组件、空调器及送风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市面上已有的左右分布式送风空调器的产品有以下两种:
[0003]第一种是空调内部搭载单风道、单风叶和单风机,其送风方式较为单一且送风角度较小;
[0004]第二种是空调内部搭载双风道、双风叶和双风机,其生存成本较高且生产效率较低。
[0005]这两种产品在实现风避人方面有着明显的缺点。
[0006]具体地,为了使空调可以实现风避人的目的,第二种空调会控制单一风口出风,但是,这种出风模式仅使用双风机中的一个,会使蒸发器的有效使用面积只有原来的一半或一半不到,导致空调的制冷或制热效果不佳,且舒适性不满足要求,从而导致用户的使用感不佳。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出风组件、空调器及送风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空调器的送风方式较为单一且送风角度较小的问题。
[0008]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出风组件,适用于空调器,出风组件包括:出风框,出风框包括出风通道,出风通道包括用于与空调器的风道组件的风机的出风口连通的通道进风口和用于与外界环境连通的至少两个通道出风口;第一扫风机构,各个通道出风口靠近外界环境的一侧均设置有第一扫风机构,第一扫风机构安装在出风框上;导流结构,可运动地设置在出风通道内,以通过导流结构的运动来控制由通道进风口流向各个通道出风口处的气流流量的大小;检测部件,设置在出风框靠近外界环境的一侧,以用于检测使用空调器的用户所在的位置,以根据检测结果来控制导流结构和各个第一扫风机构的运动,以调节空调器的送风方向。
[0009]进一步地,检测部件为红外感应装置或雷达感应装置。
[0010]进一步地,出风组件还包括:分流结构,设置在出风通道内并位于相邻两个通道出风口之间,以将出风通道内的气流分流向两个通道出风口;其中,导流结构位于分流结构的靠近通道进风口的一侧。
[0011]进一步地,导流结构的横截面为条形截面,沿条形截面的延伸方向,条形截面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条形截面的第二端位于条形截面的第一端的远离分流结构的一侧。
[0012]进一步地,导流结构可转动地设置,导流结构的转动轴线与条形截面的第一端之间的距离小于导流结构的转动轴线与条形截面的第二端之间的距离;沿导流结构的转动轴线至条形截面的第一端或第二端的方向,条形截面的宽度逐渐减小。
[0013]进一步地,至少两个通道出风口包括相邻设置的第一通道出风口和第二通道出风口,第一通道出风口处设置有第一扫风机构一,第二通道出风口处设置有第一扫风机构二,第一扫风机构一和所述扫风机构二均沿第一方向进行扫风;出风通道包括靠近第一通道出风口一侧的第一通道壁面和靠近第二通道出风口一侧的第二通道壁面;分流结构包括靠近第一通道出风口一侧的第一分流面和靠近第二通道出风口一侧的第二分流面;其中,第一分流面用于与第一通道壁面共同围成第一出风段,第一出风段与第一通道出风口连通;第二分流面用于与第二通道壁面共同围成第二出风段,第二出风段与第二通道出风口连通。
[0014]进一步地,导流结构与出风框可活动地连接,导流结构的靠近分流结构的一侧与分流结构间隔设置以形成第一间隔,导流结构的远离分流结构的一侧与第一通道壁面间隔设置以形成第二间隔,导流结构的远离分流结构的一侧与第二通道壁面间隔设置以形成第三间隔;其中,导流结构的远离分流结构的一侧朝向靠近第一通道壁面并远离第二通道壁面的方向运动或者朝向远离第一通道壁面并靠近第二通道壁面的方向运动。
[0015]进一步地,第一扫风机构包括并排设置的多个第一扫风板,各个第一扫风板均可运动地设置,以打开或关闭相应的通道出风口或者在相应的通道出风口处运动以进行扫风;和/或至少两个通道出风口沿垂直于通道出风口的延伸方向的方向间隔布置。
[0016]进一步地,出风组件包括导流驱动机构,导流驱动机构与导流结构驱动连接,以用于驱动导流结构运动并在导流结构运动到预定位置后将导流结构的位置锁定。
[0017]进一步地,第一出风段内设置有第二扫风机构一,以用于打开或阻断第一出风段或者在第一出风段内沿第二方向进行扫风;和/或第二出风段内设置有第二扫风机构二,以用于打开或阻断第二出风段或者在第二出风段内沿第二方向进行扫风;其中,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相互垂直。
[0018]进一步地,第一出风段内设置有用于供气流流过的第一出风格栅;和/或第二出风段内设置有用于供气流流过的第二出风格栅。
[0019]进一步地,出风组件的出风模式包括用于从第一通道出风口的单侧完全出风的第一出风模式;其中,当空调器处于第一出风模式时,导流结构运动至出风通道的靠近第二通道出风口的一侧,第一扫风机构一将第一通道出风口打开,第一扫风机构二将第二通道出风口关闭。
[0020]进一步地,出风组件的出风模式包括用于从第二通道出风口的单侧完全出风的第二出风模式;当空调器处于第二出风模式时,导流结构运动至出风通道的靠近第一通道出风口的一侧,第一扫风机构一将第一通道出风口关闭,第一扫风机构二将第二通道出风口打开。
[0021]进一步地,出风组件的出风模式包括用于从第一通道出风口和第二通道出风口双侧均匀出风的第三出风模式;当空调器处于第三出风模式时,导流结构运动至第一出风段和第二出风段中间,第一扫风机构一将第一通道出风口打开,第一扫风机构二将第二通道出风口打开。
[0022]进一步地,出风组件的出风模式包括用于从第一通道出风口单侧微量出风并从第二通道出风口单侧大量出风的第四出风模式;当空调器处于第四出风模式时,导流结构运动至出风通道的靠近第一通道出风口的一侧,第一扫风机构一将第一通道出风口打开,第一扫风机构二将第二通道出风口打开。
[0023]进一步地,出风组件的出风模式包括用于从第一通道出风口单侧大量出风并从第二通道出风口单侧微量出风的第五出风模式;当空调器处于第五出风模式时,导流结构运动至出风通道的靠近第二通道出风口的一侧,第一扫风机构一将第一通道出风口打开,第一扫风机构二将第二通道出风口打开。
[0024]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出风组件、风道组件、蒸发器组件和进风组件,其特征在于,出风组件为上述的出风组件。
[0025]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送风方法,送风方法适用于上述的空调器,送风方法包括:检测用户所在的位置;根据检测到的用户的位置信息控制出风组件的出风通道内的导流结构的运动,并控制出风通道的各个通道出风口处的第一扫风机构的运动,以调节空调器的送风方向。
[0026]进一步地,送风方法包括风随人模式和风避人模式,在检测用户所在的位置之前,送风方法还包括:将空调器开机;选择风随人模式或者风避人模式;其中,风随人模式用于控制出风通道内流出的气流流向用户所在的位置;风避人模式用于控制出风通道内流出的气流避让用户所在的位置。
[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出风组件,适用于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组件包括:出风框(10),所述出风框(10)包括出风通道(11),所述出风通道(11)包括用于与所述空调器的风道组件(200)的风机的出风口连通的通道进风口(12)和用于与外界环境连通的至少两个通道出风口(13);第一扫风机构(40),各个所述通道出风口(13)靠近外界环境的一侧均设置有所述第一扫风机构(40),所述第一扫风机构(40)安装在所述出风框(10)上;导流结构(30)导流结构(30),可运动地设置在所述出风通道(11)内,以通过所述导流结构(30)导流结构(30)的运动来控制由所述通道进风口(12)流向各个所述通道出风口(13)处的气流流量的大小;检测部件(110),设置在所述出风框(10)靠近外界环境的一侧,以用于检测使用所述空调器的用户所在的位置,以根据检测结果来控制所述导流结构(30)导流结构(30)和各个所述第一扫风机构(40)的运动,以调节所述空调器的送风方向。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出风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部件(110)为红外感应装置或雷达感应装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出风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组件还包括:分流结构(20),设置在所述出风通道(11)内并位于相邻两个所述通道出风口(13)之间,以将所述出风通道(11)内的气流分流向两个所述通道出风口(13);其中,所述导流结构(30)位于所述分流结构(20)的靠近所述通道进风口(12)的一侧。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出风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结构(30)的横截面为条形截面,沿所述条形截面的延伸方向,所述条形截面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条形截面的第二端位于所述条形截面的第一端的远离所述分流结构(20)的一侧。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出风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结构(30)可转动地设置,所述导流结构(30)的转动轴线与所述条形截面的第一端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导流结构(30)的转动轴线与所述条形截面的第二端之间的距离;沿所述导流结构(30)的转动轴线至所述条形截面的第一端或第二端的方向,所述条形截面的宽度逐渐减小。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出风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两个通道出风口(13)包括相邻设置的第一通道出风口(131)和第二通道出风口(132),所述第一通道出风口(131)处设置有第一扫风机构一(401),所述第二通道出风口(132)处设置有第一扫风机构二(402),所述第一扫风机构一(401)和所述第一扫风机构二(402)均沿第一方向进行扫风;所述出风通道(11)包括靠近所述第一通道出风口(131)一侧的第一通道壁面和靠近所述第二通道出风口(132)一侧的第二通道壁面;所述分流结构(20)包括靠近所述第一通道出风口(131)一侧的第一分流面和靠近所述第二通道出风口(132)一侧的第二分流面;其中,所述第一分流面用于与所述第一通道壁面共同围成第一出风段(1111),所述第一出风段(1111)与所述第一通道出风口(131)连通;所述第二分流面用于与所述第二通道壁面共同围成第二出风段(1112),所述第二出风段(1112)与所述第二通道出风口(132)连通。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出风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流结构(30)与所述出风框(10)可活动地连接,所述导流结构(30)的靠近所述分流结构(20)的一侧与所述分流结构(20)间隔设置以形成第一间隔,所述导流结构(30)的远离所述分流结构(20)的一侧与所述第一通道壁面间隔设置以形成第二间隔,所述导流结构(30)的远离所述分流结构(20)的一侧与所述第二通道壁面间隔设置以形成第三间隔;其中,所述导流结构(30)的远离所述分流结构(20)的一侧朝向靠近所述第一通道壁面并远离所述第二通道壁面的方向运动或者朝向远离所述第一通道壁面并靠近所述第二通道壁面的方向运动。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出风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扫风机构(40)包括并排设置的多个第一扫风板(41),各个所述第一扫风板(41)均可运动地设置,以打开或关闭相应的所述通道出风口(13)或者在相应的所述通道出风口(13)处运动以进行扫风;和/或所述至少两个通道出风口(13)沿垂直于所述通道出风口(13)的延伸方向的方向间隔布置。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出风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风段(1111)内设置有第二扫风机构一(501),以用于打开或阻断所述第一出风段(1111)或者在所述第一出风段(1111)内沿第二方向进行扫风;和/或所述第二出风段(1112)内设置有第二扫风机构二(502),以用于打开或阻断所述第二出风段(1112)或者在所述第二出风段(1112)内沿第二方向进行扫风;其中,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相互垂直。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出风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风段(1111)内设置有用于供气流流过的第一出风格栅;和/或所述第二出风段(1112)内设置有用于供气流流过的第二出风格栅。11.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出风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组件的出风模式包括用于从所述第一通道出风口(131)的单侧完全出风的第一出风模式;其中,当所述空调器处于所述第一出风模式时,所述导流结构(30)运动至所述出风通道(11)的靠近所述第二通道出风口(132)的一侧,所述第一扫风机构一(401)将所述第一通道出风口(131)打开,所述第一扫风机构二(402)将所述第二通道出风口(132)关闭。12.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出风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组件的出风模式包括用于从所述第二通道出风口(132)的单侧完全出风的第二出风模式;当所述空调器处于所述第二出风模式时,所述导流结构(30)运动至所述出风通道(11)的靠近所述第一通道出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利骆妍丘晓宏高玉平罗文君赖路璇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