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唐丽园专利>正文

一种新生儿留置针的防脱落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675149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17 11: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生儿留置针的防脱落装置,包括有预留针,预留针通过延长管连接有正压接头,靠近正压接头一侧设置有接头固定件;将自粘贴远离魔术片一侧与皮肤粘附,魔术片与自粘贴外侧通过毛面与刺头面粘合,将正压接头置于两个魔术片的两端,并通过上端U型卡对正压接头的上端进行卡合固定,下端的U型套将正压接头的下端固定,U型套底部为密封结构,在魔术片粘合时,可通过底部的密封将正压阀置于U型套的内侧,防止外部的杂物造成正压阀处的污染,避免在注射时污染物通过正压阀处进入到延长管、预留针的内部,同时通过魔术片与自粘贴毛面与刺头面结构的粘合,避免自粘贴粘附时造成的正压接头表面留胶。粘附时造成的正压接头表面留胶。粘附时造成的正压接头表面留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生儿留置针的防脱落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用留置针防脱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新生儿留置针的防脱落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医疗器械行业涉及到医药、机械、电子、塑料等多个行业,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知识密集、资金密集的高技术产业。
[0003]新生儿出生患病需要留院治疗观察,因幼儿的皮肤娇嫩,因此在治疗时用留置针,防止频繁的扎伤婴幼儿,但是现有的留置针在固定时多通过自粘贴之间将留置针固定在皮肤的表面,但是此种固定方式固定的效果相对较差,且正压接头底部的正压阀长期的裸露在外部,容易造成外部的污染,同时频繁的通过胶粘正压接头很容易造成表面留胶,进而对正压接头造成污染。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新生儿留置针的防脱落装置,避免正压接头出现留胶污染,同时对正压阀进行防护。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生儿留置针的防脱落装置,包括有预留针,所述预留针通过延长管连接有正压接头,靠近所述正压接头一侧设置有接头固定件;
[0006]所述接头固定件包括有可与皮肤粘附柔性的自粘贴、设置在远离自粘贴粘附侧且置于正压接头上下两端柔性材质的魔术片,且魔术片与自粘贴粘合,上端所述魔术片内侧安装有与正压接头卡合的U型卡,下端所述魔术片内侧安装有与正压接头下端卡合的U型套,且靠近正压接头下端为密封结构。
[0007]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正压接头包括有安装在远离延长管一端可拆卸的正压阀,且U型套置于正压阀一侧
[0008]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自粘贴远离粘附一侧设置有相互粘合的魔术贴,且魔术片与魔术贴远离自粘贴一侧粘合。
[0009]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U型套包括有与正压接头卡合且轴向开放式结构的U型管,所述U型管底部通过轴活动连接有盖板,且盖板与U型管之间均对称设置有相互吸合的磁铁。
[00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能达到的有益效果是:
[0011]1、将自粘贴远离魔术片一侧与皮肤粘附,魔术片与自粘贴外侧通过毛面与刺头面粘合,将正压接头置于两个魔术片的两端,并通过上端U型卡对正压接头的上端进行卡合固定,下端的U型套将正压接头的下端固定,U型套底部为密封结构,在魔术片粘合时,可通过底部的密封将正压阀置于U型套的内侧,防止外部的杂物造成正压阀处的污染,避免在注射时污染物通过正压阀处进入到延长管、预留针的内部,同时通过魔术片与自粘贴毛面与刺
头面结构的粘合,避免自粘贴粘附时造成的正压接头表面留胶。
[0012]2、通过魔术贴与自粘贴之间毛面与毛刺面的粘合,预留针在体表预留时间为三到五天,因此当需要对预留针进行更换时,无需频繁的对自粘贴进行更换,防止频繁的对自粘贴进行更换时胶粘来回的撕扯造成婴幼儿皮肤的损伤。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本技术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0015]图3为本技术的U型套底部结构示意图;
[0016]图4为本技术的图3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7]其中:1、预留针;11、延长管;12、正压接头;121、正压阀;2、接头固定件;21、自粘贴;22、魔术贴;23、魔术片;231、U型卡;24、U型套;241、U型管;242、盖板;243、磁铁。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为了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技术,但下述实施例仅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全部。基于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下述实施例中的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下述实施例中所用的材料、试剂等,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得到。
[0019]实施例:
[0020]如图1

4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新生儿留置针的防脱落装置,包括有预留针1,预留针1通过延长管11连接有正压接头12,靠近正压接头12一侧设置有接头固定件2;接头固定件2包括有可与皮肤粘附柔性的自粘贴21、设置在远离自粘贴21粘附侧且置于正压接头12上下两端柔性材质的魔术片23,且魔术片23与自粘贴21粘合,上端魔术片23内侧安装有与正压接头12卡合的U型卡231,下端魔术片23内侧安装有与正压接头12下端卡合的U型套24,且靠近正压接头12下端为密封结构。
[0021]在使用时,将自粘贴21远离魔术片23一侧与皮肤粘附,魔术片23与自粘贴21外侧通过毛面与刺头面粘合,将正压接头12置于两个魔术片23的两端,并通过上端U型卡231对正压接头12的上端进行卡合固定,下端的U型套24将正压接头12的下端固定,U型套24底部为密封结构,在魔术片23粘合时,可通过底部的密封将正压阀121置于U型套24的内侧,防止外部的杂物造成正压阀121处的污染,避免在注射时污染物通过正压阀121处进入到延长管11、预留针1的内部,同时通过魔术片23与自粘贴21毛面与刺头面结构的粘合,避免自粘贴21粘附时造成的正压接头12表面留胶。
[0022]在其他实施例中,正压接头12包括有安装在远离延长管11一端可拆卸的正压阀121,且U型套24置于正压阀121一侧,在使用时,通过正压阀121与正压接头12底部的过盈配合,便于在未使用时,通过正压阀121将正压接头12的底部进行塞紧密封,防止外界的污染物通过延长管11与预留针1进入到身体。
[0023]在其他实施例中,自粘贴21远离粘附一侧设置有相互粘合的魔术贴22,且魔术片
23与魔术贴22远离自粘贴21一侧粘合;
[0024]通过魔术贴22与自粘贴21之间毛面与毛刺面的粘合,预留针1在体表预留时间为三到五天,因此当需要对预留针1进行更换时,无需频繁的对自粘贴21进行更换,防止频繁的对自粘贴21进行更换时胶粘来回的撕扯造成婴幼儿皮肤的损伤。
[0025]在其他实施例中,U型套24包括有与正压接头12卡合且轴向开放式结构的U型管241,U型管241底部通过轴活动连接有盖板242,且盖板242与U型管241之间均对称设置有相互吸合的磁铁243,在将正压接头12与输液管连接时,将正压阀121拔掉,随后将盖板242向上转动,使得两组相互吸合的磁铁243脱离,进而可直接将输液管与正压接头12的下端连接。
[0026]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生儿留置针的防脱落装置,包括有预留针(1),其特征在于:所述预留针(1)通过延长管(11)连接有正压接头(12),靠近所述正压接头(12)一侧设置有接头固定件(2);所述接头固定件(2)包括有可与皮肤粘附柔性的自粘贴(21)、设置在远离自粘贴(21)粘附侧且置于正压接头(12)上下两端柔性材质的魔术片(23),且魔术片(23)与自粘贴(21)粘合,上端所述魔术片(23)内侧安装有与正压接头(12)卡合的U型卡(231),下端所述魔术片(23)内侧安装有与正压接头(12)下端卡合的U型套(24),且靠近正压接头(12)下端为密封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生儿留置针的防脱落装置,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丽园靖燕红陈泓利马卫荣陈甜曹美慧
申请(专利权)人:唐丽园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