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渣坑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673178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17 11:28
本公开的目的在于,公开了一种渣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灰渣坑(1),所述灰渣坑(1)底部设置有排渣口;抽拉槽盒(4),所述抽拉槽盒(4)由所述排渣口可抽拉的插入所述灰渣坑(1),并且在所述灰渣坑(1)底部划定一个用于收纳输料器(5)进料端的预留空间;所述灰渣坑(1)内部底面设置有逐渐向抽拉槽盒(4)倾斜的斜坡。通过抽拉槽盒的设置可以使输料器的进料端无阻碍的插入炉渣堆底部,操作方便,同时被吸收了余热的灰渣对输料器不会造成损坏。余热的灰渣对输料器不会造成损坏。余热的灰渣对输料器不会造成损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渣坑结构


[0001]本公开涉及锅炉炉渣处理的
,具体涉及一种渣坑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锅炉在运行过程中会不断产生燃料燃烧后的炉渣,对炉渣的清理成为一个难以避免的负担,需要人工对锅炉进行不间断的清理,极大的浪费人力成本,并且因为炉渣往往伴随着高温,存在高温烫伤等风险。为了适用于一些无人值守的全自动进料卸料锅炉,就需要在底部配备一个能够储存一定时间段所产生的炉渣的空间,这样就可以把炉渣集中在某一个时间段来进行处理,但任然难以存在不小的人工工作量和一定的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有效降低工作量并降低风险的渣坑结构。
[0004]本公开所述采用的技术方案具体为:
[0005]一种渣坑结构,包括灰渣坑,灰渣坑底部的一侧设置有排渣口。抽拉槽盒,抽拉槽盒由所述排渣口可抽拉的插入所述灰渣坑,并且在灰渣坑底部划定一个预留空间。输料器,输料器的进料端可抽出或穿透的穿设于抽拉槽盒,输料器的进料端位于预留空间,输料器的出料端位于灰渣坑外。灰渣坑内部底面设置有逐渐向抽拉槽盒倾斜的斜坡。
[0006]可选的,抽拉槽盒为倒扣的凹槽,抽拉槽盒其中一端为开口端、另一端设置有与其凹槽底部铰接的活动盖板,抽拉槽盒的开口端位于灰渣坑外。开口端的设置有利于输料器的进料端抽出或插入,活动盖板的设置使得输料器的进料端能够穿透抽拉槽盒,从而能够在灰渣坑内炉渣较多的情况下轻易进入灰渣坑底部,在输料器的进料端未穿透抽拉槽盒时,活动盖板在重力作用下关闭,以阻止炉渣进入预留空间。
[0007]可选的,抽拉槽盒的开口端设置有背向抽拉槽盒延伸的延伸板,所述延伸板宽度或高度大于所述排渣口对应的宽度或高度。以使得抽拉槽盒的开口端无法因为误操作而进入灰渣坑内,而保证抽拉槽盒的正常使用。
[0008]可选的,灰渣坑的排渣口上方设置有检查窗。以更为便捷的观察灰渣坑内的炉渣情况。
[0009]可选的,延伸板上设置有把手。以方便抽拉槽盒相对于排渣口和输料器的进料端的抽拉移动。
[0010]可选的,灰渣坑的排渣口一侧的外侧设置有操作坑。以使得灰渣坑即使建设在地下也能正常工作。
[0011]可选的,操作坑内设置有爬梯。以方便出入操作坑。
[0012]可选的,灰渣坑和操作坑均为密闭空间,操作坑顶部设置有操作门。以防止意外发生,以及起到一定防止热能流失作用。
[0013]可选的,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灰渣坑上游的锅炉设备,灰渣坑与锅炉设备的出渣口连通,灰渣坑内设置有换热盘管,锅炉设备的循环水换热后的回流水流经换热盘管后流回
供热管网。以此使得锅炉的回流水经过灰渣坑,灰渣坑内的炉渣存在一定的余热温度,可对回流水进行加热,此时,回流水在经过初步加热后再流回热用户,有效的将炉渣的余热回收利用。
[0014]可选的,换热盘管为多层结构,并且各层之间并联设置。以使得炉渣的余热回收利用更加高效。
[0015]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的技术效果:通过抽拉槽盒的设置可以使输料器的进料端无阻碍的插入炉渣堆底部,操作方便,同时被吸收了余热的灰渣对输料器不会造成损坏。需要强调的是,本公开特别适用于小型锅炉,并且可燃烧灰渣含量较高的秸秆、稻壳颗粒等生物质燃料锅炉,对于只能燃烧木质颗粒的锅炉除外。值得注意的是,木质颗粒价格昂贵,而稻壳或秸秆颗粒性价比较高,但不是所有小型生物质锅炉都能烧这两种颗粒燃料,燃料适应性单一的生物质锅炉也必然会被市场淘汰。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公开结构示意图。
[0017]图2是本公开中灰渣坑结构示意图。
[0018]图3是本公开中抽拉槽盒结构示意图。
[0019]其中:1

灰渣坑,2

操作坑,3

锅炉设备,4

抽拉槽盒,5

输料器,6

运输车,7

换热盘管,8

检查窗,9

爬梯,41

延伸板,42

活动盖板,43

把手。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并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专利技术的概念。
[0021]一种渣坑结构,包括灰渣坑1,灰渣坑1底部的一侧设置有排渣口。在排渣口处穿设有可抽拉的抽拉槽盒4,该抽拉槽盒4用于在灰渣坑1底部划定一个预留空间。输料器5的进料端可抽出或穿透的穿设于抽拉槽盒4,输料器5的进料端位于预留空间。此时,抽拉槽盒4相对于排渣口可抽拉移动,输料器5相对于抽拉槽盒4可抽拉移动,使得抽拉槽盒4所划定的预留空间可以让给输料器5的进料端,从而使得输料器5的进料端在灰渣坑1内炉渣较多时也可以通过预留空间轻易的插入炉渣底部,对炉渣进行机械化清理。灰渣坑1内部底面设置有逐渐向抽拉槽盒4倾斜的斜坡,使得在清理炉渣时,有了一个向输料器5的进料端聚集的动力。
[0022]本公开可选实施例中,抽拉槽盒4用于在灰渣坑1底部划定一个预留空间,即抽拉槽盒4将掉落的炉渣撑起,使炉渣无法进入抽拉槽盒4内的空间,在灰渣坑1的底部形成一个无炉渣的空间,以供输料器5的进料端能够轻易的插入炉渣坑底部。为实现这一功能,可选用的技术方案较多,如:可将抽拉槽盒4设置为圆筒型、方筒型、多边形筒状、倒扣半圆型、倒扣锥形或倒扣凹槽型等等。因为灰渣坑1内的底面可同时作为预留空间的底面,所以从节省材料和降低加工难度出发,抽拉槽盒4可采用无底面的结构,即倒扣半圆型、倒扣锥形或倒扣凹槽型等。这里着重介绍一下采用倒扣凹槽这一技术方案,抽拉槽盒4为倒扣的凹槽,抽
拉槽盒4其中一端为开口端并且该开口端位于灰渣坑1外,以防止炉渣掉入预留空间内而带来影响输料器5的进料端插入预留空间的流畅性的风险。在清理炉渣时,当输料器5的进料端完全位于预留空间之后,需要将预留空间撤销,使炉渣进入输料器5的进料端。此时需要将抽拉槽盒4从排渣口向灰渣坑1外抽拉而输料器5的进料端保持不动,抽拉槽盒4相对于输料器5的进料端抽拉移动,并使输料器5的进料端穿透抽拉槽盒4。为实现抽拉槽盒4在为进行清理炉渣时防止炉渣进入预留空间,而在清理炉渣时又能够使输料器5的进料端穿透抽拉槽盒4,在完成清理后抽拉槽盒4能自动恢复原状,在抽拉槽盒4相对于开口端的另一端设置有与其凹槽底部铰接的活动盖板42。以使得抽拉槽盒4在相对输料器5的进料端抽拉移动时,输料器5的进料端能够顶开抽拉槽盒4的活动盖板42,在完成炉渣清理并抽出输料器5的进料端后,抽拉槽盒4的活动盖板42在重力作用下恢复原状。
[0023]本公开可选实施例中,抽拉槽盒4的开口端设置有背向抽拉槽盒4延伸的延伸板41,所述延伸板41宽度或高度大于所述排渣口对应的宽度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渣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灰渣坑(1),所述灰渣坑(1)底部的一侧设置有排渣口;抽拉槽盒(4),所述抽拉槽盒(4)由所述排渣口可抽拉的插入所述灰渣坑(1),并且在所述灰渣坑(1)底部划定一个用于收纳输料器(5)进料端的预留空间。2.如权利要求1所述渣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抽拉槽盒(4)为倒扣的凹槽,所述抽拉槽盒(4)其中一端为开口端、另一端设置有与其凹槽底部铰接的活动盖板(42),所述抽拉槽盒(4)的开口端位于灰渣坑(1)外。3.如权利要求2所述渣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抽拉槽盒(4)的开口端设置有背向抽拉槽盒(4)延伸的延伸板(41),所述延伸板(41)宽度或高度大于所述排渣口对应的宽度或高度。4.如权利要求1所述渣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灰渣坑(1)的排渣口上方设置有检查窗(8)。5.如权利要求3所述渣坑结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雨田晓霞张志新陈一杰隋海然刘菲
申请(专利权)人:吉林宏日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