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轻合金机匣内部管路精准形成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2673006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17 11:2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轻合金机匣内部管路精准形成方法,包括以下具体方法:1)将金属管在校形模具工装内进行校形,使之与油路结构尺寸完全一致;2)将校形后的金属管放置在复合蜡模模具,利用模具中定位点对金属管进行定位,制备含有蜡模径向定位带的复合蜡模;3)将复合蜡模金属管的两端涂封口蜡进行封口处理;4)将带封口蜡的复合金属管放置在机匣模具内进行整体机匣蜡模成型;5)利用精密铸造工艺进行制壳,模壳将金属管露出的两端进行固定定位;将模壳进行脱蜡、烧结,最终得到成品模壳;6)进行浇铸,铸造后将金属管两端切除。本发明专利技术优点:解决了管壁尺寸精度差或出现废品的问题,满足机匣内部油路精确定位需求。内部油路精确定位需求。内部油路精确定位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轻合金机匣内部管路精准形成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精密铸造
,特别涉及一种轻合金机匣内部管路精准形成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铝合金、镁合金等轻合金广泛应用于制备形状复杂、承力较小的结构铸件,如中介机匣、附件机匣以及驱动变速系统外壳等。这类结构件通常具有复杂的多孔内腔结构。由于其内腔薄厚不均,尺寸差别大,精度要求高,采用普通铸造方法制备难度较大,成品率很低。实际生产中,通常采用不锈钢管、铜管等利用嵌铸工艺形成复杂油路。中国专利CN201410279607.8公开了一种制造发动机铝材料机匣的方法,所述方法将钛合金管焊接成油路管道并固定砂型中,然后采用铸造方式将其嵌铸于航空发动机铝合金机匣中,用以在航空发动机铝合金机匣中形成复杂的油路,最后进行硫酸阳极化处理,得到符合设计要求的所述航空发动机铝合金机匣。对于一般结构特别复杂的机匣可采用精密铸造工艺成型。但是,形成机匣油路的金属管在制型过程及合金浇注过程中很难准确定位,常导致管壁尺寸精度差或出现废品。因此,如何保证金属管的准确位置是机匣精密铸造过程中的一个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一种轻合金机匣内部管路精准形成方法,包括以下具体方法:
[0004]1)将金属管在校形模具工装内进行校形,使之与油路结构尺寸完全一致;
[0005]2)将校形后的金属管放置在复合蜡模模具,利用模具中定位点对金属管进行定位,制备含有蜡模径向定位带的复合蜡模,定位蜡模带间隔均匀分布在整个金属管长度方向上;
[0006]3)将复合蜡模金属管的两端涂封口蜡进行封口处理;
[0007]4)将带封口蜡的复合金属管放置在机匣模具内进行整体机匣蜡模成型;
[0008]5)利用精密铸造工艺进行制壳,模壳将金属管露出的两端进行固定定位;将模壳进行脱蜡、烧结,最终得到成品模壳;
[0009]6)进行浇铸,铸造后将金属管两端切除。
[0010]本专利技术中,金属管材质为不锈钢、铜合金、钛合金等其中的一种。
[0011]本专利技术中,金属管校形后需保持外形尺寸在公差要求范围内。
[0012]本专利技术中,金属管在复合蜡模模具中需设置定位点,定位点延径向方向对应设置且分布在金属管的两个端部及中间位置,其数量不少于3对,保证金属管复合蜡模壁厚的均匀性。
[0013]本专利技术中,金属管径向蜡模定位带分段设置,其定位带至少3段,定位带处蜡层最大直径等于局部铸件壁厚,保证复合蜡模在机匣蜡模中的精确位置。
[0014]本专利技术中,金属管复合蜡模采用注射工艺进行成型,蜡模模料预热温度55

69℃,
注射压力3

8个大气压,注射时间10

60秒,保压时间10

60秒。
[0015]本专利技术中,复合蜡模金属管的两个端口需进行封严处理,端口表面涂覆蜡皮的厚度0.1

1毫米,蜡皮的直径需大于金属管端口最大外径0.1

0.5毫米。
[0016]本专利技术中,整体机匣采用注射工艺进行成型,蜡模模料预热温度58

70℃,注射压力3

8个大气压,注射时间30

120秒,保压时间60

120秒。
[0017]本专利技术中,采用常规工艺制备模壳。面层采用氧化铝与硅溶胶混合制备,模壳背层料浆采用铝矾土或莫来石粉与硅溶胶混合制备;撒砂材料为锆英砂或莫来石或煤矸石其中的一种,目数为24

80目。
[0018]本专利技术中,模壳脱蜡温度为160

180℃,脱蜡压力为0.6

0.8MPa,时间10

30秒。
[0019]本专利技术中,模壳烧结温度为850℃

1050℃;保温时间2

6小时,烧结结束后,将模壳进行清洗并干燥。
[0020]本专利技术中,机匣合金可选用铝合金、镁合金等常用轻合金材料,浇注后将金属管露出的端部切除。
[0021]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22]本专利技术解决了管壁尺寸精度差或出现废品的问题,满足机匣内部油路精确定位需求。
附图说明
[0023]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流程图。
[0024]图1中:
[0025]1、金属管;2、校形模具;3、校形后的金属管;4、金属管外皮复合蜡模模具;5、金属管定位点;6、金属管蜡模定位带;7、复合蜡模;8、封口蜡;9、机匣模具。
[0026]实施例1
[0027]将金属管在校形模具工装内进行校形,使之与油路结构尺寸完全一致;金属管材质为不锈钢、铜合金、钛合金等其中的一种。金属管校形后需保持外形尺寸在公差要求范围内;将校形后的金属管放置在复合蜡模模具内,利用模具中定位点对金属管进行定位,定位点延径向方向对应设置且分布在金属管的两个端部及中间位置,其数量3对,保证金属管复合蜡模壁厚的均匀性;制备含有蜡模径向定位带的复合蜡模,定位蜡模带间隔均匀分布在整个金属管长度方向上;金属管径向蜡模定位带分段设置,其定位带3段,定位带处蜡层最大直径等于局部铸件壁厚,保证复合蜡模在机匣蜡模中的精确位置;金属管复合蜡模采用注射工艺进行成型,蜡模模料预热温度58℃,注射压力3个大气压,注射时间10秒,保压时间10秒;成型后将复合蜡模金属管的两端涂封口蜡进行封口处理,端口表面涂覆蜡皮的厚度0.2毫米,蜡皮的直径需大于金属管端口最大外径0.1毫米;将带封口蜡的复合金属管放置在机匣模具内进行整体机匣蜡模成型;采用注射工艺进行成型,蜡模模料预热温度60℃,注射压力6个大气压,注射时间50秒,保压时间120秒;利用精密铸造工艺进行制壳,面层采用氧化铝与硅溶胶混合制备,背层料浆采用铝矾土与硅溶胶混合制备;撒砂材料为锆英砂,目数为24

80目;利用模壳将金属管露出的两端进行固定定位;将模壳进行脱蜡,模壳脱蜡温度180℃,脱蜡压力为0.6MPa,时间10秒,然后将模壳进行烧结,模壳烧结温度为850℃;保温时间4小时,烧结结束后对模壳进行清洗并干燥,最终得到成品模壳;机匣浇注合金选用铝
合金,铸造后将金属管露出的端部切除。
[0028]实施例2
[0029]将金属管在校形模具工装内进行校形,使之与油路结构尺寸完全一致;金属管材质为不锈钢、铜合金、钛合金等其中的一种。金属管校形后需保持外形尺寸在公差要求范围内;将校形后的金属管放置在复合蜡模模具内,利用模具中定位点对金属管进行定位,定位点延径向方向对应设置且分布在金属管的两个端部及中间位置,其数量4对,保证金属管复合蜡模壁厚的均匀性;制备含有蜡模径向定位带的复合蜡模,定位蜡模带间隔均匀分布在整个金属管长度方向上;金属管径向蜡模定位带分段设置,其定位带4段,定位带处蜡层最大直径等于局部铸件壁厚,保证复合蜡模在机匣蜡模中的精确位置;金属管复合蜡模采用注射工艺进行成型,蜡模模料预热温度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轻合金机匣内部管路精准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具体方法:1)将金属管在校形模具工装内进行校形,使之与油路结构尺寸完全一致;2)将校形后的金属管放置在复合蜡模模具,利用模具中定位点对金属管进行定位,制备含有蜡模径向定位带的复合蜡模,定位蜡模带间隔均匀分布在整个金属管长度方向上;3)将复合蜡模金属管的两端涂封口蜡进行封口处理;4)将带封口蜡的复合金属管放置在机匣模具内进行整体机匣蜡模成型;5)利用精密铸造工艺进行制壳,模壳将金属管露出的两端进行固定定位;将模壳进行脱蜡、烧结,最终得到成品模壳;6)进行浇铸,铸造后将金属管两端切除。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轻合金机匣内部管路精准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管材质为不锈钢、铜合金和钛合金中的一种。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轻合金机匣内部管路精准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金属管校形后需保持外形尺寸在公差要求范围内。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轻合金机匣内部管路精准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金属管在复合蜡模模具中需设置定位点,定位点延径向方向对应设置且分布在金属管的两个端部及中间位置,其数量不少于3对。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轻合金机匣内部管路精准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金属管径向蜡模定位带分段设置,其定位带至少3段,定位带处蜡层最大直径等于局部铸件壁厚,保证复合蜡模在机匣蜡模中的精确位置。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轻合金机匣内部管路精准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金属管复合蜡模采用注射工艺进行成型,蜡模模料预热温度55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蓬波刘亦硕
申请(专利权)人:东营诚扬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