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脑卒中后构音障碍患者言语康复训练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辅助
,尤其是涉及一种脑卒中后构音障碍患者言语康复训练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语言是人类表达思想、传递信息、参与社会人际交往的一项重要能力。它通过应用符号达到交流的能力,是复杂神经心理活动的结果,按照语言社会建立的常规来实现。符号包括口头的和书面的以及姿势的,如手势、表情等,由此产生了理解、传入、表达、传出四种基本的语言行为方式。言语是指口语能力,是个体利用语言进行交际的活动过程,需要口唇和舌的协调运动,对于脑卒中患者临床上表现为一次性或永久性脑功能障碍的症状和体征。其中,绝大多数脑卒中后构音障碍患者会出现言语表达障碍,其主要表现为:发音模糊不清、声韵母无法有机结合,无法明确表达声调,对于此类患者往往需要用干预的方式来改善他们的言语发音协调能力,现有的康复锻炼装置功能较为单一,只能通过医护人员或者家属来带动患者进行言语的训练,增加了医护人员以及家属的工作量,不能通过随机出现汉字或者声母韵母来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构音训练,并且随机性不能发生改变,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脑卒中后构音障碍患者言语康复训练装置,包括底座(8),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8)的上端前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板(2),支撑板(2)的中部前端转动连接有可圆周转动的摆动杆(33),摆动杆(33)内滑动连接有可上下移动的螺纹块(44),支撑板(2)的上部右端固定连接有发声体(1),支撑板(2)的上端滑动连接有可随螺纹块(44)圆周移动而上下移动的敲击球(34),支撑板(2)的前部左端滑动连接有可随螺纹块(44)圆周移动而左右往复移动的大齿条(42),支撑板(2)的左部前端转动连接有可离合齿轮(61),离合齿轮(61)可随大齿条(42)左右往复移动而单向转动,离合齿轮(61)在转动的同时间歇升降,支撑板(2)的上端后部转动连接有可随离合齿轮(61)转动而转动的展示板(63),展示板(63)的外侧均匀转动连接有若干放置盒(64),支撑板(2)的上部后端转动连接有可前后翻转的挡板(3),底座(8)的上端后侧固定连接有椅体(6),椅体(6)的内部设有两个可前后圆弧移动的按摩板(31),两个按摩板(31)左右对称排布,按摩板(31)在前后往复移动的同时进行转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脑卒中后构音障碍患者言语康复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8)的中部固定连接有电机(9),电机(9)的右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锥齿轮(10),第一锥齿轮(10)的后端啮合有第二锥齿轮(11),第二锥齿轮(11)和底座(8)转动连接,第二锥齿轮(11)的后端同轴固结有第一带轮(12),第一带轮(12)的外缘连接有第一皮带(13),第一皮带(13)的上端连接有第二带轮(14),第二带轮(14)和椅体(6)的下端转动连接,第二锥齿轮(11)的前端同轴固结有第三带轮(15),第三带轮(15)的外缘连接有第二皮带(16),第二皮带(16)的上端连接有第四带轮(17),第四带轮(17)的前端和摆动杆(33)的上端同轴固结。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脑卒中后构音障碍患者言语康复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摆动杆(33)的内部转动连接有小螺纹杆(43),小螺纹杆(43)和螺纹块(44)螺纹连接,螺纹块(44)的后端铰接有举升杆(37),举升杆(37)的上端铰接有滑块(36),滑块(36)和支撑板(2)滑动连接,滑块(36)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弹簧(35),弹簧(35)的上端和敲击球(34)下端固定连接,举升杆(37)的上端后侧铰接有第四连杆(38),第四连杆(38)的下端铰接有第五连杆(39),第五连杆(39)的下端和支撑板(2)前端转动连接,第五连杆(39)的上端铰接有第六连杆(40),第六连杆(40)的左端铰接有第七连杆(41),第七连杆(41)的左端和大齿条(42)的右端互相铰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脑卒中后构音障碍患者言语康复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大齿条(42)的前端啮合有第一齿轮(26),第一齿轮(26)和支撑板(2)的前端转动连接,第一齿轮(26)的上端同轴固结有圆柱杆(46),圆柱杆(46)的上部下端固定连接有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丹,冯英璞,解家平,杨孟丽,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省人民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