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避偏轴的窄幅同步变形轮滑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663344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17 11:14
一种避偏轴的窄幅同步变形轮滑鞋。现有的轮滑鞋中触发变形的位置易与轮滑动作相冲突,导致轮滑过程中因偶发误触而引起轮滑运动事故,因鞋体变形性能使其控制重量大且同轴位置的两个轮体间距大,导致偏轴问题严重且难以避免。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鞋底架、旋钮、方形杆、两个内置控制组件、两个前长杆、两个后长杆、两个长杆用轮体、两个前短杆、两个后短杆和两个短杆用轮体,所述鞋底架水平设置,鞋底架沿其宽度方向的纵向截面形状为匚字形,两个内置控制组件分别设置在鞋底架的两侧内壁上,方形杆沿鞋底架的宽度方向穿设在鞋底架内,方形杆的一端与鞋底架的一侧内壁相铰接,方形杆的另一端穿过鞋底架的另一侧壁后与旋钮相连接。过鞋底架的另一侧壁后与旋钮相连接。过鞋底架的另一侧壁后与旋钮相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避偏轴的窄幅同步变形轮滑鞋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避偏轴的窄幅同步变形轮滑鞋,属于体育用品


技术介绍

[0002]单排轮滑鞋与双排轮滑轮相比优势明显,单排轮滑鞋在使用过程中,其普通鞋使用状态和轮滑鞋使用状态在转变时的配合结构复杂,变形过程中容易卡住,打开不彻底就需要用手直接操作滑轮,操作笨拙且易伤手,还有少量产品是兼备普通行走鞋和滑轮鞋两种使用特点的鞋子,因在轮滑鞋使用状态下,相关的配合控制结构不够合理,存在多个轮体展开或收拢动作难以同时进行,同时因触发位置多在鞋体后跟部,控制结构复杂且展开或收拢过程中的快速恢复平稳性能差,同时在轮滑过程中,当涉及到做出与后根部贴靠地面的相关动作时,易误碰触发开关导致各个轮体作出收拢动作,影响轮滑鞋的使用性能,甚至会威胁使用者的身体安全,此外,因变形轮滑鞋的变形姿态多样,使得对应的控制结构重量大,处于同轴位置的两个轮体间距大还会导致偏轴问题,偏轴问题严重会使鞋体在使用时的稳定性难以保证,不但使用舒适性降低,还会引发轮滑运动事故,对于轮滑鞋的正确滑行动作习惯的养成也有不利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及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避偏轴的窄幅同步变形轮滑鞋。
[0004]一种避偏轴的窄幅同步变形轮滑鞋,包括鞋底架、旋钮、方形杆、两个内置控制组件、两个前长杆、两个后长杆、两个长杆用轮体、两个前短杆、两个后短杆和两个短杆用轮体,所述鞋底架水平设置,鞋底架沿其宽度方向的纵向截面形状为匚字形,两个内置控制组件分别设置在鞋底架的两侧内壁上,方形杆沿鞋底架的宽度方向穿设在鞋底架内,方形杆的一端与鞋底架的一侧内壁相铰接,方形杆的另一端穿过鞋底架的另一侧壁后与旋钮相连接;
[0005]两个前长杆和两个后长杆并列设置在鞋底架内,每个前长杆的一端和每个后长杆的一端分别铰接在鞋底架的中部,两个前长杆的另一端之间铰接有两个长杆用轮体中一个所述长杆用轮体,两个后长杆的另一端之间铰接有两个长杆用轮体中另一个所述长杆用轮体;
[0006]两个前短杆的上端均铰接在鞋底架的前端,两个前短杆的下端之间铰接有两个短杆用轮体中的一个所述短杆用轮体,两个后短杆的上端均铰接在鞋底架的后端,两个后短杆的下端之间铰接有两个短杆用轮体中的另一个所述短杆用轮体;
[0007]所述方形杆通过连杆组件分别与两个内置控制组件相连接,每个内置控制组件与其靠近的前长杆、后长杆、前短杆和后短杆相铰接。
[000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09]一、本技术通过鞋底架、旋钮、方形杆、两个内置控制组件、两个前长杆、两个
后长杆、两个前短杆和两个后短杆之间相互配合实现两个长杆用轮体和两个短杆用轮体同步展开或收拢的过程,旋钮为在鞋底架侧部设置,实现侧部开启过程,避免与轮滑相关技巧动作发生干扰,彻底杜绝轮滑过程中因触发开关导致意外收轮事故的发生。
[0010]二、本技术中旋钮、方形杆、连杆组件和两个内置控制组件之间配合实现两个长杆用轮体和两个短杆用轮体同步展开或收拢动作,每个长杆用轮体和每个短杆用轮体的收拢动作统一,每个长杆用轮体和每个短杆用轮体展开释放后的滚动高度也统一。
[0011]三、本技术中旋钮、方形杆和两个内置控制组件中各个构件均处于预定轨迹进行运动,避免出现未受约束的游离构件出现,确保本技术收拢或展开动作的稳定平顺。
[0012]四、本技术实现一个单独旋拧外力同时控制方形杆、两个内置控制组件、两个前长杆、两个后长杆、两个长杆用轮体、两个前短杆、两个后短杆和两个短杆用轮体之间进行收拢或展开动作,使旋钮的旋拧力的传递更具稳定性。
[0013]五、通过内置在鞋底架的两个前长杆、两个后长杆、两个前短杆和两个后短杆之间相互配合能够确保本技术的宽度之间变窄,窄幅的结构形式能够确保整体结构的重量降低,结构小巧紧凑,无偏轴现象发生。
附图说明:
[0014]为了易于说明,本技术由下述的具体实施及附图作以详细描述。
[0015]图1为本技术处于展开极限状态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处于展开极限状态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图2中A

A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8]图4为图2中B

B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9]图5为图4中C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0]图6为本技术处于展开极限状态下的第一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1]图7为本技术处于展开极限状态下的第二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2]图8为本技术处于展开极限状态下的第三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3]图9为本技术处于收拢极限状态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4]图10为旋钮、方形杆、连杆组件和内置控制组件之间连接关系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5]图中,1

鞋底架;1
‑1‑
第一组成侧盖;1
‑2‑
第二组成侧盖;1
‑3‑
顶盖;2

旋钮;3
‑ꢀ
方形杆;4

前匚字形连接块;5

后匚字形连接块;5
‑1‑
后上横杆;5
‑2‑
后中竖杆;5
‑3‑ꢀ
后下横杆;5
‑4‑
后延长杆;6

第一孔位;7

第二孔位;8

第三孔位;9

第四孔位;10
‑1‑ꢀ
连接主杆;10
‑2‑
连接头;10
‑3‑
副杆;11

前长杆;12

后长杆;13

长杆用轮体;14

前短杆;15

后短杆;16

短杆用轮体;17

条形凸棱;18

第一凸起部;19

第二凸起部; 23

第一铰接凸头;24

第二铰接凸头;25

第一转轴;26

第二转轴;27

第三转轴;28
‑ꢀ
第四转轴;29

第五转轴;30

第六转轴;31

拉伸弹簧;32

连接用扁形杆;33

凸起;34

第一放置槽;35

第二放置槽;36

第一弧形孔;37

第二弧形孔;38

第一减重孔; 39

第二减重孔;40

第三减重孔;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避偏轴的窄幅同步变形轮滑鞋,其特征在于:包括鞋底架(1)、旋钮(2)、方形杆(3)、两个内置控制组件、两个前长杆(11)、两个后长杆(12)、两个长杆用轮体(13)、两个前短杆(14)、两个后短杆(15)和两个短杆用轮体(16),所述鞋底架(1)水平设置,鞋底架(1)沿其宽度方向的纵向截面形状为匚字形,两个内置控制组件分别设置在鞋底架(1)的两侧内壁上,方形杆(3)沿鞋底架(1)的宽度方向穿设在鞋底架(1)内,方形杆(3)的一端与鞋底架(1)的一侧内壁相铰接,方形杆(3)的另一端穿过鞋底架(1)的另一侧壁后与旋钮(2)相连接;两个前长杆(11)和两个后长杆(12)并列设置在鞋底架(1)内,每个前长杆(11)的一端和每个后长杆(12)的一端分别铰接在鞋底架(1)的中部,两个前长杆(11)的另一端之间铰接有两个长杆用轮体(13)中一个所述长杆用轮体(13),两个后长杆(12)的另一端之间铰接有两个长杆用轮体(13)中另一个所述长杆用轮体(13);两个前短杆(14)的上端均铰接在鞋底架(1)的前端,两个前短杆(14)的下端之间铰接有两个短杆用轮体(16)中的一个所述短杆用轮体(16),两个后短杆(15)的上端均铰接在鞋底架(1)的后端,两个后短杆(15)的下端之间铰接有两个短杆用轮体(16)中的另一个所述短杆用轮体(16);所述方形杆(3)通过连杆组件分别与两个内置控制组件相连接,每个内置控制组件与其靠近的前长杆(11)、后长杆(12)、前短杆(14)和后短杆(15)相铰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避偏轴的窄幅同步变形轮滑鞋,其特征在于:每个内置控制组件包括前匚字形连接块(4)和后匚字形连接块(5),前匚字形连接块(4)和后匚字形连接块(5)分别设置在鞋底架(1)的内侧壁上,前匚字形连接块(4)与鞋底架(1)的内侧壁滑动配合,后匚字形连接块(5)与鞋底架(1)的内侧壁滑动配合,前匚字形连接块(4)和后匚字形连接块(5)结构相同,后匚字形连接块(5)包括后上横杆(5

1)、后中竖杆(5

2)、后下横杆(5

3)和后延长杆(5

4),后中竖杆(5

2)竖直设置,后上横杆(5

1)和后下横杆(5

3)沿鞋底架(1)的长度方向从上至下依次设置在后中竖杆(5

2)的一侧,后上横杆(5

1)、后中竖杆(5

2)和后下横杆(5

3)固定连接制为一体,后上横杆(5

1)、后中竖杆(5

2)和后下横杆(5

3)之间围合形成有第一豁口(5

5),后中竖杆(5

2)朝向鞋底架(1)内部的一侧面上从上至下设置有第一铰接凸头(23)和第二铰接凸头(24),后延长杆(5

4)的长度方向与后下横杆(5

3)的长度方向同向,后延长杆(5

4)的一端与后下横杆(5

3)的端部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避偏轴的窄幅同步变形轮滑鞋,其特征在于:两个后长杆(12)配合设置有第一转轴(25)、第二转轴(26)和第三转轴(27),所述第一转轴(25)和第二转轴(26)均穿设在鞋底架(1)的内部,所述第一转轴(25)的两端分别与鞋底架(1)的两侧壁相铰接,两个后长杆(12)的一端均固定套装在第一转轴(25)上,所述第二转轴(26)处于第一转轴(25)的下方,第二转轴(26)的每端分别穿过该端靠近的后匚字形连接块(5)的第一豁口(5

5)后与鞋底架(1)的侧壁相铰接,两个后长杆(12)的中部均固定套装在第二转轴(26)上,两个后长杆(12)的下端之间设置有第三转轴(27),第三转轴(27)上套装有两个长杆用轮体(13)中另一个所述长杆用轮体(13);两个后短杆(15)配合设置有第四转轴(28)、第五转轴(29)和第六转轴(30),所述第四转轴(28)和第五转轴(29)均穿设在鞋底架(1)的内部,所述第四转轴(28)的两端分别与鞋底架(1)的两侧壁相铰接,两个后短杆(15)的上端均固定套装在第四转轴(28)上,所述第五
转轴(29)处于第四转轴(28)的下方,第五转轴(29)与后延长杆(5

4)相配合,第五转轴(29)的两端分别与鞋底架(1)的两侧壁相铰接,两个后短杆(15)的中部均固定套装在第五转轴(29)上,两个后短杆(15)的下端之间设置有第六转轴(30),第六转轴(30)上套装有两个短杆用轮体(16)中的另一个所述短杆用轮体(16)。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避偏轴的窄幅同步变形轮滑鞋,其特征在于:两个后短杆(15)和两个后长杆(12)之间配合设置有两个后弹性控制件,后短杆(15)和后长杆(12)一一对应设置,每个后短杆(15)靠近其对应的后长杆(12)设置,鞋底架(1)的两侧外壁上分别设置有一个后弹性控制件,每个后弹性控制件包括拉伸弹簧(31)和连接用扁形杆(32),鞋底架(1)外侧壁的中部设置有凸起(33),凸起(33)靠近鞋底架(1)的底部设置,连接用扁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其汉邱茂昌刘尊波姚远东曾婉琳卢伟
申请(专利权)人: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