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大功率一体化螺旋波天线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螺旋波天线,具体涉及一种大功率一体化螺旋波天线。
技术介绍
[0002]从目前卫星平台、空间站和大型航天器平台动力技术发展历程和未来趋势推测,大功率、高比冲、大推力和长寿命的电推进技术已成为航天领域研究的重点,它是实现未来深空探测和大型平台长期在轨任务最有效的技术途径,对空间推进技术水平的提升和空间技术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0003]大推力磁等离子体发动机采用螺旋波电离产生高密度等离子体,螺旋波等离子体源作为磁等离子体发动机的第一级,其核心任务是高效率产生高密度等离子体,其中发射天线是将射频功率源的电能转化为高频电磁场能量对放电室内的工质进行电离。发射天线一般采用导电率、导热性较好的纯铜材质,随着射频功率的增加,天线会逐渐发热,为了保证发动机工作的稳定性,天线阻值必须保证相对稳定,这就需要发射天线具有可靠的冷却结构。
[0004]目前,如图1所示,螺旋波天线一般将中空的铜管盘旋在天线01的表面点焊固定,向铜管02的冷却水入口03内通入冷却水,从而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功率一体化螺旋波天线,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极,所述电极内部开设液体通道,靠近电极两端设置有两个液体通道端口和两个电端口,所述两个液体通道端口用于使冷却液进出液体通道;所述两个电端口用于与外部电路电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功率一体化螺旋波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包括电极环和螺旋子电极;所述螺旋子电极包括第一螺旋子电极(3)和第二螺旋子电极(4);所述电极环包括第一电极环(1)和第二电极环(2);所述第一螺旋子电极(3)被隔断为第一亚电极(31)和第二亚电极(32);第一亚电极(31)与第一电极环(1)电连接,第二亚电极(32)与第二电极环(2)电连接;所述第二螺旋子电极(4)的一端与第一电极环(1)电连接,另一端与第二电极环(2)电连接;所述两个电端口为第一电端口(7)和第二电端口(8);第一电端口(7)设置在所述第一亚电极(31)远离第一电极环(1)一端,第二电端口(8)设置在所述第二亚电极(32)远离第二电极环(2)一端。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大功率一体化螺旋波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液体通道端口为第一液体通道端口(9)和第二液体通道端口(10);第一液体通道端口(9)设置在所述第一亚电极(31)远离第一电极环(1)一端,第二液体通道端口(10)设置在所述第二亚电极(32)远离第二电极环(2)一端。4.根据权利要求2或3任一所述的大功率一体化螺旋波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环(1)和第二电极环(2)均为连续环。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大功率一体化螺旋波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环和螺旋子电极通过3D打印一体成型,采用的材料均为铜。6.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威,方吉汉,林榕,鲁海峰,李光熙,谭畅,韩先伟,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航天动力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