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单燕尾滑轨式插芯结构信号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662467 阅读:5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17 11:13
一种单燕尾滑轨式插芯结构信号灯,包括灯壳体和插芯结构,插芯结构包括连接座,连接座的左侧和右侧均各自设置有两个导电腔,左侧的两个导电腔的下侧和右侧的两个导电腔的上侧均各自设置有第一通槽和第二通槽,弹片的另一端向同一导电腔内的导电体的一端偏置,连接座的右侧上部和左侧下部均各自设置有燕尾块,连接座的顶部和底部均各自设置有滑槽,灯壳体的后端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一个燕尾槽,灯壳体的后端顶部和底部内侧面分别设置有一个滑块。本发明专利技术实现弹片和导电体的接线方式,提高接线效率。连接座的上表面右部和下表面的左部的导电腔采用“背靠背”结构,错位非对称式分布结构,保证插芯结构内部的导电腔足够安装弹片和导电体。电体。电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单燕尾滑轨式插芯结构信号灯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气领域,尤其涉及信号灯接线装置,特别是一种单燕尾滑轨式插芯结构信号灯。

技术介绍

[0002]信号灯大量用于电气控制线路中,用于指示电路工作状态,广泛使用在工业和民用领域。现有技术中的信号灯存在一些问题:1、由于壳体模具结构所限,信号灯只能采用采用螺钉压接的方式进行接线,操作麻烦,效率低下。2、当需要通过两条回路控制信号灯时,要接入四根线,但是现有技术中的信号灯不能实现四根接线。3、使用现有技术中的插芯结构时,在插芯结构中安装导电体后,导电体不能用于检测,不方便制程检测。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单燕尾滑轨式插芯结构信号灯,所述的这种单燕尾滑轨式插芯结构信号灯要解决现有技术中信号灯接线效率低、不能通过两条回路控制信号灯、不能用于检测使用的技术问题。
[0004]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单燕尾滑轨式插芯结构信号灯,包括灯壳体和插芯结构,所述的插芯结构包括连接座,连接座的左侧和右侧均各自设置有两个导电腔,同一侧的相邻的两个导电腔结构对称,左侧的两个导电腔的下侧和右侧的两个导电腔的上侧均各自设置有第一通槽和第二通槽,任意一个导电腔内均各自设置有一个导电体、一个弹片和一个支撑座,支撑座上设置有限位筋,弹片的一端与支撑座固定,弹片的另一端向同一导电腔内的导电体的一端偏置,第一通槽设置在同一导电腔内的弹片的一端的上方,同一导电腔内的第二通槽中设置有一个退出键,连接座的右侧上部和左侧下部均各自设置有燕尾块,连接座的顶部和底部均各自设置有滑槽,燕尾块和滑槽的长度方向均平行于连接座的长度方向,连接座的前侧面设置有两个检测槽,检测槽分别与两个导电腔连通,所述的灯壳体的前端设置有灯罩,灯罩内设置有信号灯,所述的插芯结构设置在灯壳体的后侧,灯壳体的后端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一个燕尾槽,燕尾槽与燕尾块滑动配合设置,灯壳体的后端顶部和底部内侧面分别设置有一个滑块,滑块与滑槽滑动配合设置,灯壳体的后端设置有后盖。
[0005]进一步的,所述的检测槽的截面呈U型。
[0006]进一步的,所述的连接座由尼龙块构成。
[0007]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效果是积极和明显的。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单燕尾滑轨式插芯结构信号灯实现弹片和导电体的接线方式,提高接线效率。连接座的上表面右部和下表面的左部的导电腔采用“背靠背”结构,错位非对称式分布结构,保证插芯结构内部的导电腔足够安装弹片和导电体,并且能实现通过两条回路控制信号灯。在插芯结构中安装导电体后,检测槽使得两侧导电体可用于检测使用,方便制程检测。限位筋能对弹片进行限位,防止退出键掉出,还能使插芯强度增加。
附图说明
[0008]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单燕尾滑轨式插芯结构信号灯的结构示意图。
[0009]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单燕尾滑轨式插芯结构信号灯中的插芯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10]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单燕尾滑轨式插芯结构信号灯中的插芯结构的第一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1]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单燕尾滑轨式插芯结构信号灯中的插芯结构第二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2]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单燕尾滑轨式插芯结构信号灯中的插芯结构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0013]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单燕尾滑轨式插芯结构信号灯中的插芯结构被限制自由度的示意图。
[0014]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单燕尾滑轨式插芯结构信号灯的插芯结构插入引线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5]实施例1如图1

图7所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单燕尾滑轨式插芯结构信号灯,包括灯壳体1和插芯结构2,所述的插芯结构2包括连接座3,连接座3的左侧和右侧均各自设置有两个导电腔4,同一侧的相邻的两个导电腔4结构对称,左侧的两个导电腔4的下侧和右侧的两个导电腔4的上侧均各自设置有第一通槽5和第二通槽6,任意一个导电腔4内均各自设置有一个导电体7、一个弹片8和一个支撑座9,支撑座9上设置有限位筋10,弹片8的一端与支撑座9固定,弹片8的另一端向同一导电腔4内的导电体7的一端偏置,第一通槽5设置在同一导电腔4内的弹片8的一端的上方,同一导电腔4内的第二通槽6中设置有一个退出键11,连接座3的右侧上部和左侧下部均各自设置有燕尾块12,连接座3的顶部和底部均各自设置有滑槽13,燕尾块12和滑槽13的长度方向均平行于连接座3的长度方向,连接座3的前侧面设置有两个检测槽14,检测槽14分别与两个导电腔4连通,所述的灯壳体1的前端设置有灯罩15,灯罩15内设置有信号灯,所述的插芯结构2设置在灯壳体1的后侧,灯壳体1的后端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一个燕尾槽16,燕尾槽16与燕尾块12滑动配合设置,灯壳体1的后端顶部和底部内侧面分别设置有一个滑块17,滑块17与滑槽13滑动配合设置,灯壳体1的后端设置有后盖。
[0016]进一步的,所述的检测槽14的截面呈U型。
[0017]进一步的,所述的连接座3由尼龙块构成。
[0018]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的灯罩15、信号灯、弹片8、导电体7等均采用现有技术中的公知方案,本领域技术人员均已了解,在此不再赘述。
[0019]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单燕尾滑轨式插芯结构信号灯将灯壳体1与插芯结构2分离,待弹片8和导电体7安装在插芯结构2中后,再将插芯结构2装入灯壳体1,插芯结构2与灯壳体1之间通过燕尾槽16与燕尾块12、以及滑块17和滑槽13滑动配合固定,滑槽13等结构与信号灯壳
体1固定,如图5和图6所示,实现对插芯结构2的X轴、Y轴、绕X轴、绕Y轴方向旋转的四个自由度的限制。将带有端头的引线18穿过第一通槽5插入导电腔4,弹片8受力偏离原有位置,随着引线18深入插入,弹片8依靠反作用力卡住引线18的端头,使引线18与导电体7连通,给灯壳体1内的信号灯灯头通电,从而实现弹片8和导电体7的接线方式,提高接线效率。
[0020]当需要拆除引线18时,只需用一字螺丝刀压住退出键11,退出键11使弹片8进一步变形,使引线18端头与弹片8脱离接触,然后再拉出引线18即可完成拆线。
[0021]连接座3的左部的两个导电腔4和右部的两个导电腔4采用“背靠背”结构,错位非对称式分布结构,保证插芯结构2内部的导电腔4足够安装弹片8和导电体7,并且能实现通过两条回路控制信号灯,还能作为备用,如图2和图3所示。
[0022]在插芯结构2中安装导电体7后,检测槽14使得两侧导电体7可用于检测使用,方便制程检测,如图4所示。
[0023]限位筋10能对弹片8进行限位,防止退出键11掉出,还能使插芯结构2强度增加。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单燕尾滑轨式插芯结构信号灯,其特征在于:包括灯壳体(1)和插芯结构(2),所述的插芯结构(2)包括连接座(3),连接座(3)的左侧和右侧均各自设置有两个导电腔(4),同一侧的相邻的两个导电腔(4)结构对称,左侧的两个导电腔(4)的下侧和右侧的两个导电腔(4)的上侧均各自设置有第一通槽(5)和第二通槽(6),任意一个导电腔(4)内均各自设置有一个导电体(7)、一个弹片(8)和一个支撑座(9),支撑座(9)上设置有限位筋(10),弹片(8)的一端与支撑座(9)固定,弹片(8)的另一端向同一导电腔(4)内的导电体(7)的一端偏置,第一通槽(5)设置在同一导电腔(4)内的弹片(8)的一端的上方,同一导电腔(4)内的第二通槽(6)中设置有一个退出键(11),连接座(3)的右侧上部和左侧下部均各自设置有燕尾块(12),连接座(3)的顶部和底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国良赵建余张国明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友邦工业控制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