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冯思阳专利>正文

新型鼻整形支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654133 阅读:5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17 11: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新型鼻整形支架,包括两个鼻小柱支撑移植物和鼻中隔,两个所述鼻小柱支撑移植物为前后对称设置,且两个所述鼻小柱支撑移植物位于鼻中隔前后两侧,所述鼻中隔下方设有鼻棘,所述鼻小柱支撑移植物底部开设有凹槽,且所述鼻小柱支撑移植物通过凹槽卡接在鼻棘上,现行自体肋软骨支架支撑鼻综合整形术多采用三角形榫卯结构技术,从力量上来看,侧面观鼻尖三方不同受力,向后的力量由鼻小柱支撑移植物及鼻中隔撑开移植物分散受力;向上的力鼻小柱支撑移植物转向鼻中隔撑开移植物受力为主;向下受力由鼻小柱支撑移植物受力为主,不但化简了手术步骤,还让患者感受到良好的术后体验。的术后体验。的术后体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新型鼻整形支架


[0001]本技术涉及鼻整形支架,尤其涉及新型鼻整形支架。

技术介绍

[0002]临床鼻整形指的是对外鼻的高度和形态进行改变的单一手术。鼻部的解剖结构相对来说较为特殊,如要呈现出良好的手术效果一定要有相对稳定的支撑架构,当前技术下自体移植物是鼻整形术的优选材料,自制肋软骨支架手术是指取出患者自体右侧肋软骨来制作软骨支架,自体肋软骨支架具有无排异反应、固定性好、安全性高等特点,用自体肋软骨作为鼻尖支架对鼻整形手术成功具有良好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新型鼻整形支架。
[0004]本技术的目的之一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5]新型鼻整形支架,包括两个鼻小柱支撑移植物和鼻中隔,两个所述鼻小柱支撑移植物为前后对称设置,且两个所述鼻小柱支撑移植物位于鼻中隔前后两侧,所述鼻中隔下方设有鼻棘,所述鼻小柱支撑移植物底部开设有凹槽,且所述鼻小柱支撑移植物通过凹槽卡接在鼻棘上。
[0006]进一步的,所述鼻中隔左侧有鼻背,所述鼻中隔外侧有鼻中隔粘膜,所述鼻中隔粘膜上分离有两条腔隙,两个所述腔隙内腔均设有鼻中隔撑开移植物,且所述鼻中隔撑开移植物底部与鼻小柱支撑移植物贴合。
[0007]进一步的,所述鼻小柱支撑移植物和鼻中隔撑开移植物材质优选为肋软骨。
[0008]进一步的,所述鼻小柱支撑移植物右侧有鼻翼软骨。
[0009]进一步的,所述凹槽内腔角度与鼻棘连接处角度相同。
[0010]相比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1]现行自体肋软骨支架支撑鼻综合整形术多采用三角形榫卯结构技术,从力量上来看,侧面观鼻尖三方不同受力,向后的力量由鼻小柱支撑移植物及鼻中隔撑开移植物分散受力;向上的力鼻小柱支撑移植物转向鼻中隔撑开移植物受力为主;向下受力由鼻小柱支撑移植物受力为主,鼻棘及鼻中隔撑开移植物共同作用使鼻尖无法下旋,鼻小柱底面观两根支柱支撑,鼻尖受力远端支柱负责支撑,近端支柱负责回弹使支柱居中静立。面部表情活动及重力作用主要为鼻尖上移及下旋,此支撑均不会使鼻尖上旋、下旋或左右移位。不但化简了手术步骤,还让患者感受到良好的术后体验。
[0012]上述说明仅是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技术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技术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中:1、鼻小柱支撑移植物;2、鼻中隔撑开移植物;3、鼻中隔;4、鼻翼软骨;5、鼻棘;6、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0016]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0017]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0018]请参阅图1,新型鼻整形支架,包括两个鼻小柱支撑移植物1和鼻中隔3,两个鼻小柱支撑移植物1为前后对称设置,且两个鼻小柱支撑移植物1位于鼻中隔3前后两侧,鼻中隔3下方设有鼻棘5,鼻小柱支撑移植物1底部开设有凹槽6,且鼻小柱支撑移植物1通过凹槽6卡接在鼻棘5上,凹槽6内腔角度与鼻棘5连接处角度相同,鼻小柱支撑移植物1右侧有鼻翼软骨4,鼻小柱支撑移植物1和鼻中隔撑开移植物2材质优选为肋软骨,鼻中隔3左侧有鼻背,鼻中隔3 外侧有鼻中隔粘膜,鼻中隔粘膜上分离有两条腔隙,两个腔隙内腔均设有鼻中隔撑开移植物2,且鼻中隔撑开移植物2底部与鼻小柱支撑移植物1贴合。
[0019]工作原理:首先,术前请患者对本次鼻整形手术提出期望效果,针对患者自身鼻部条件制定科学的手术方案,向患者询问其身体状况,对其鼻部健康问题,如鼻感染、鼻偏斜、呼吸受阻等不良手术情况进行确认;用CT扫描取出软肋骨位置,对肋软骨的形态、大小、与钙化情况进行分析,确认患者适合进行手术,开始手术时为患者行气管插管全麻术,或是结合手术切口浸润局部麻醉,取出长约3cm的肋软骨,解剖出鼻中隔6尾端并暴露鼻棘7,靠近鼻背侧分离鼻中隔粘膜两条腔隙,将肋软骨纵向切片厚度约1mm,共切4片备用,两片一段雕出凹槽6,凹槽6卡在鼻棘5上,鼻中隔3两边各置一片,调整方向后固定于鼻中隔3,两片肋软骨片植入腔隙,修剪末端使其恰顶鼻小柱支撑移植物1,褥式缝合肋软骨片固定于鼻中隔3,肋软骨的皮质薄片及肋软骨膜覆盖鼻尖并固定,缝合皮肤,放置负压引流及鼻通管,鼻腔内无需填塞加压鼻中隔6。
[0020]上述实施方式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不能以此来限定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的基础上所做的任何非实质性的变化及替换均属于本技术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新型鼻整形支架,包括两个鼻小柱支撑移植物(1)和鼻中隔(3),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鼻小柱支撑移植物(1)为前后对称设置,且两个所述鼻小柱支撑移植物(1)位于鼻中隔(3)前后两侧,所述鼻中隔(3)下方设有鼻棘(5),所述鼻小柱支撑移植物(1)底部开设有凹槽(6),且所述鼻小柱支撑移植物(1)通过凹槽(6)卡接在鼻棘(5)上。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鼻整形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鼻中隔(3)左侧有鼻背,所述鼻中隔(3)外侧有鼻中隔粘膜,所述鼻中隔粘膜...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思阳
申请(专利权)人:冯思阳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