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接触脱除歧化及烷基转移尾氢中微量芳烃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652145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17 10:58
一种再接触脱除歧化及烷基转移尾氢中微量芳烃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热分离罐、冷分离罐、换热器、尾氢冷却器、油气分离罐、冷冻水管及混合油气管,热分离罐顶端具有第一气相输送管,底端具有第一底液输出管和第二底液输出管;冷分离罐顶部具有第二气相输送管和循环氢管,中部具有第一进料口,底部具有第三底液输出管和第四底液输出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不再需要依托重整装置,利用一部分歧化及烷基转移装置热分离罐底油或冷分离罐底油或混合的两种油作为吸收油,去吸收歧化尾氢中的重组分,并且脱除芳烃的脱除率可达80%,C5+石油烃的脱除率可达74%,可以有效的回收其中的芳烃资源。可以有效的回收其中的芳烃资源。可以有效的回收其中的芳烃资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再接触脱除歧化及烷基转移尾氢中微量芳烃的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尾氢处理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歧化及烷基转移尾氢的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氢气是炼化企业的重要资源,因此如何高效回收利用炼化装置生产过程中副产物(富氢尾气)是相关专业人员一直关注和重视的问题。目前,炼化装置中的富氢尾气通常采用变压吸附(PSA)法,膜分离法,深冷分离法等方法,变压吸附(PSA)法应用最为普遍。
[0003]现有的歧化及烷基转移尾氢中含有少量的C5+石油烃和微量的芳烃(苯和甲苯及以上重芳烃),如若直接进入变压吸附(PSA)装置很可能会引起吸附剂的重烃饱和中毒,其中苯和甲苯及以上重芳烃的危害最大。虽然吸附剂重烃饱和中毒是可逆的,但是再生后的吸附剂吸附效果远不如再生前的好。因此,歧化及烷基转移尾氢进入变压吸附装置前需要进行预处理,需要将尾氢中的微量的芳烃(苯和甲苯及以上重芳烃)尽量脱除。
[0004]见专利号为ZL201521096228.1的中国技术专利《一种歧化尾氢的重整再接触装置》(公开号:CN205228000U),该专利的尾氢输送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再接触脱除歧化及烷基转移尾氢中微量芳烃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热分离罐(1),顶端具有第一气相输送管(14),底端具有第一底液输出管(12)和第二底液输出管(13);冷分离罐(2),顶部具有第二气相输送管(22)和循环氢管(23),中部具有第一进料口(21),底部具有第三底液输出管(24)和第四底液输出管(25);前述第一进料口(21)与前述的第一气相输送管(14)连接;换热器(3),具有第二进料口(34)、第一出料口、第一换热单元(31)、第二换热单元(32);尾气冷却器(6),具有进料口和出料口,该尾气冷却器(6)的进料口与换热器的第一出料口连接;油气分离罐(4),顶部具有第四气相输送管(41),中部具有第三进料口(42),底部具有液相凝缩油管(43),前述的第四气相输送管(41)经过前述的第二换热单元(32),能通向PSA装置;前述的液相凝缩油管(43)经过前述第一换热单元(31);冷冻水管(3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练弢朱旭东王以科夏雨雨张志良王仕文廖原毅段鹏刘丽洁郭亮
申请(专利权)人:中海石油宁波大榭石化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