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组合式冷敷仪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650725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17 10:5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冷敷仪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多功能组合式冷敷仪,包括上外盖组件、冷敷仪主体和下外盖组件,所述冷敷仪主体设置在上外盖组件与下外盖组件之间,所述冷敷仪主体包括面壳,所述面壳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电池和PCB板,所述电池和PCB板电性连接,所述电池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散热板。通过下外盖组件内的下夹块能够与上外盖组件内的上夹块配合,下夹块和上夹块能够将冷敷仪主体夹持住,从而使得上夹块能够驱动冷敷仪主体在上盖体和下盖体的内部转动,从而使得上夹块在转动时能够带动冷敷仪主体进行转动,冷敷仪主体在转动时能够与清理刷摩擦,从而清理刷能够对冷敷仪主体的外壁进行清理,便于在家中对冷敷仪进行清理。便于在家中对冷敷仪进行清理。便于在家中对冷敷仪进行清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功能组合式冷敷仪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冷敷仪领域,具体说是一种多功能组合式冷敷仪。

技术介绍

[0002]冷热敷疗法是常见的,快速有效的治疗方法,热敷具有增加身体代谢速率、促进炎症吸收、消除组织水中和促进愈合等效果,冷敷能使局部至身体温度降低,逐渐使血管收缩,降低代谢率,延缓神经传导,能够达到消炎止痛麻痹退热等效果,冷敷仪是冷敷疗法所用的装置之一。由于冷敷仪在使用时,其冷敷仪是直接与皮肤待冷却部位直接接触的,从而其冷敷仪的外壁上会粘附较多的个人皮肤组织碎屑,且由于冷敷仪为电子产品,在居家使用时对其进行清理极为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多功能组合式冷敷仪。
[0004]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多功能组合式冷敷仪,包括上外盖组件、冷敷仪主体和下外盖组件,所述冷敷仪主体设置在上外盖组件与下外盖组件之间,所述冷敷仪主体包括面壳,所述面壳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电池和PCB板,所述电池和PCB板电性连接,所述电池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散热板,所述散热板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制冷片,所述面壳的下端卡接有底壳,所述底壳的下端中部侧壁套设且卡接在制冷片上,所述底壳的下端中部固定连接有外壳,所述外壳的上端和制冷片的下端相接触。
[0005]具体的,所述上外盖组件包括上盖体,所述上盖体内顶部开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的内部转动连接有上夹块,所述上夹块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锥齿轮,所述第一锥齿轮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螺旋杆,所述上盖体的顶部滑动插接有按压套筒,所述按压套筒插接至上盖体内部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内螺旋块,所述上盖体的内部对应内螺旋块开设有滑动空腔,所述内螺旋块滑动连接在滑动空腔的内部,所述内螺旋块螺旋套接在螺旋杆的杆壁上,所述内螺旋块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弹簧,且所述弹簧的另一端与滑动空腔的内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凹槽顶部的四角处均连通有第一驱动槽,所述第一驱动槽的内部转动连接有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一驱动槽环绕滑动空腔设置,且所述第一驱动槽远离滑动空腔一侧的内壁上开设有第二驱动槽,所述第二驱动槽的内部转动连接有第一丝杆,所述第一丝杆的一端与第二锥齿轮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驱动槽远离第一驱动槽的一端连通有第三驱动槽,所述第一丝杆的另一端螺纹套接有驱动块,所述驱动块滑动连接在第三驱动槽的内部,所述驱动块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传动块,所述上盖体的内顶部对应传动块开设有相匹配的传动槽,所述传动块滑动连接在传动槽的内部,所述传动块的底部开设有插槽。
[0006]具体的,所述下外盖组件包括下盖体,所述下盖体的底部螺纹插接有第二丝杆,所述第二丝杆延伸至下盖体内部的一端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下夹块,所述下盖体的内部设置有四个弧形板,且四个所述弧形板分别等间距环绕冷敷仪主体设置,所述弧形板的顶部插接在插槽的内部,所述弧形板内圆侧的侧壁上粘接有清洁刷,所述弧形板的底部固定连接
有第三限位滑块,所述下盖体的内底部对应第三限位滑块开设有第三限位滑槽,所述第三限位滑槽与第三限位滑块相匹配设置,且所述第三限位滑块滑动连接在第三限位滑槽的内部。
[0007]具体的,所述上夹块的外壁上固定连接有第一限位滑块,所述第一凹槽的内壁上对应第一限位滑块开设有第一限位滑槽,所述第一限位滑槽与第一限位滑块相匹配设置。
[0008]具体的,所述内螺旋块两侧的侧壁上均固定连接有第二限位滑块,所述滑动空腔的内壁上对应第二限位滑块开设有第二限位滑槽,所述第二限位滑槽与第二限位滑块相匹配设置。
[0009]具体的,所述按压套筒远离内螺旋块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拨动块,且所述拨动块的直径大于按压套筒的直径。
[0010]具体的,所述下盖体的底部开设有环形嵌槽,所述环形嵌槽的内部嵌接有橡胶垫圈。
[0011]具体的,所述下盖体的内底部对应下夹块开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与下夹块相匹配设置。
[0012]具体的,所述下盖体的底部对应第二丝杆开设有第三凹槽,所述第三凹槽与第二丝杆相匹配设置。
[0013]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多功能组合式冷敷仪,通过将冷敷仪主体放置在上外盖组件和下外盖组件之间,朝下按压拨动块,拨动块带动上外盖组件内部的按压套筒在朝下按压时能够通过内螺旋块驱动螺旋杆转动,螺旋杆在转动时能够带动第一锥齿轮和上夹块进行转动,第一锥齿轮能够带动第二锥齿轮进行转动,第二锥齿轮在转动时能够通过丝杆带动驱动块在第三驱动槽的内部移动,驱动块移动时能够通过传动块带动弧形板朝着冷敷仪主体移动,弧形板上的清理刷与冷敷仪主体的外壁贴合,下外盖组件内的下夹块能够与上外盖组件内的上夹块配合,下夹块和上夹块能够将冷敷仪主体夹持住,从而使得上夹块能够驱动冷敷仪主体在上盖体和下盖体的内部转动,从而使得上夹块在转动时能够带动冷敷仪主体进行转动,冷敷仪主体在转动时能够与清理刷摩擦,从而清理刷能够对冷敷仪主体的外壁进行清理,便于在家中对冷敷仪进行清理。
附图说明
[0014]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
[0015]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多功能组合式冷敷仪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多功能组合式冷敷仪使用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多功能组合式冷敷仪中冷敷仪主体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多功能组合式冷敷仪的图1中A-A方向的剖视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多功能组合式冷敷仪的图1中B部分的局部放大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多功能组合式冷敷仪的图2中C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0016]图中:1、上外盖组件;11、上盖体;12、第一凹槽;13、上夹块;14、第一限位滑块;15、第一限位滑槽;16、第一锥齿轮;17、螺旋杆;18、按压套筒;19、内螺旋块;110、滑动空腔;111、第二限位滑块;112、第二限位滑槽;113、弹簧;114、第一驱动槽;115、第二锥齿轮;116、
第二驱动槽;117、第一丝杆;118、驱动块;119、第三驱动槽;120、传动块;121、传动槽;122、插槽;123、拨动块;2、冷敷仪主体;21、面壳;22、电池;23、PCB板;24、散热板;25、制冷片;26、底壳;27、外壳;3、下外盖组件;31、下盖体;32、环形嵌槽;33、橡胶垫圈;34、第二丝杆;35、下夹块;36、第二凹槽;37、第三凹槽;38、弧形板;39、清洁刷;310、第三限位滑块;311、第三限位滑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为了使本专利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
[0018]如图1-图6所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多功能组合式冷敷仪,包括上外盖组件1、冷敷仪主体2和下外盖组件3,所述冷敷仪主体2设置在上外盖组件1与下外盖组件3之间,所述冷敷仪主体2包括面壳21,所述面壳2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电池22和PCB板23,所述电池22和PCB板23电性连接,所述电池22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散热板24,所述散热板24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制冷片25,所述面壳21的下端卡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功能组合式冷敷仪,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外盖组件(1)、冷敷仪主体(2)和下外盖组件(3),所述冷敷仪主体(2)设置在上外盖组件(1)与下外盖组件(3)之间,所述冷敷仪主体(2)包括面壳(21),所述面壳(2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电池(22)和PCB板(23),所述电池(22)和PCB板(23)电性连接,所述电池(22)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散热板(24),所述散热板(24)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制冷片(25),所述面壳(21)的下端卡接有底壳(26),所述底壳(26)的下端中部侧壁套设且卡接在制冷片(25)上,所述底壳(26)的下端中部固定连接有外壳(27),所述外壳(27)的上端和制冷片(25)的下端相接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组合式冷敷仪,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外盖组件(1)包括上盖体(11),所述上盖体(11)内顶部开设有第一凹槽(12),所述第一凹槽(12)的内部转动连接有上夹块(13),所述上夹块(13)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锥齿轮(16),所述第一锥齿轮(16)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螺旋杆(17),所述上盖体(11)的顶部滑动插接有按压套筒(18),所述按压套筒(18)插接至上盖体(11)内部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内螺旋块(19),所述上盖体(11)的内部对应内螺旋块(19)开设有滑动空腔(110),所述内螺旋块(19)滑动连接在滑动空腔(110)的内部,所述内螺旋块(19)螺旋套接在螺旋杆(17)的杆壁上,所述内螺旋块(19)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弹簧(113),且所述弹簧(113)的另一端与滑动空腔(110)的内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凹槽(12)顶部的四角处均连通有第一驱动槽(114),所述第一驱动槽(114)的内部转动连接有第二锥齿轮(115),所述第一驱动槽(114)环绕滑动空腔(110)设置,且所述第一驱动槽(114)远离滑动空腔(110)一侧的内壁上开设有第二驱动槽(116),所述第二驱动槽(116)的内部转动连接有第一丝杆(117),所述第一丝杆(117)的一端与第二锥齿轮(115)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驱动槽(116)远离第一驱动槽(114)的一端连通有第三驱动槽(119),所述第一丝杆(117)的另一端螺纹套接有驱动块(118),所述驱动块(118)滑动连接在第三驱动槽(119)的内部,所述驱动块(118)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传动块(120),所述上盖体(11)的内顶部对应传动块(120)开设有相匹配的传动槽(121),所述传动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江涛向文林邹加兵刘继辉汤颖颖许立黄子亮陈可夫张琦向文明郑国庆
申请(专利权)人:左点实业湖北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