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层海上升压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650685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17 10: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双层海上升压站,该升压站,包括上部组块、导管架结构和桩基础结构,上部组块由一层甲板、二层甲板及顶层甲板分割成两层混合钢结构建筑,分别为第一设备层和第二设备层。将传统底层电缆层优化为35kV电缆夹层室,取消传统设计电缆层,将原电缆层内布置主变压器事故油收集装置,焊接于海上升压站平台底部,将原有海上升压站的三层结构优化为两层。35kV开关柜与主变压器采用铜管母线上进线方式连接,主变压器与GIS设备采用高压油气套管上进线方式连接,进一步提高海上升压站空间利用率,相较于相同装机规模传统海上升压站布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总面积可缩减为1461平方米,减少约36%,总高度可缩减为13.5m,降低约30.7%。30.7%。30.7%。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双层海上升压站


[0001]本技术涉及新能源与电力系统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层海上升压站。

技术介绍

[0002]海上风电与陆上风电相比,具有风力资源丰富、不占用土地、发电利用小时数高、适宜大规模开发等诸多优势。但由于海洋环境复杂,海上风电主机设备价格更高,单桩、导管架等风机基础重量大、制造成本高,海上施工还需配备大型施工船舶、打桩锤等专业装备,随着海上风电向深远海发展,埋设海底电缆长度不断增加,这导致了海上风电建设成本远高于陆上风电,约是陆上风电的2~3倍,降低开发成本成为海上风电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
[0003]海上升压站作为海上风电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复杂,成本高昂,因此通过优化海上升压站布置,降低海上平台面积及负载,降低开发成本是非常必要的研究内容。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解决以上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结构紧凑、造价较低的双层海上升压站。
[0005]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双层海上升压站,包括上部组块、导管架结构和桩基础结构,所述上部组块通过导管架结构固定设置在桩基础结构之上,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部组块由一层甲板、二层甲板及顶层甲板分割成两层混合钢结构建筑,分别为第一设备层和第二设备层。
[0006]作为优选,所述第一设备层内设置有主变室、主变压器散热装置、高压电缆竖井、水泵房、暖通机房、避难室、蓄电池室、柴油机室、一层电缆竖井、400V配电室、一层楼梯间和35kV电缆夹层室。
[0007]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设备层内设置有高压配电室、安全工具室、应急配电室、电子设备间、备品备件间、二层电缆竖井、二层楼梯间和35kV配电室。
[0008]更进一步的,所述主变室采用双分裂油浸式变压器,占高两层设备层,上部挑空,通过冷却油管与冷却装置连接。
[0009]更进一步的,所述主变室包括变压器本体和主变室上空,所述变压器本体布置于第一设备层,所述主变室上空布置于第二设备层,设有回形主变检修通道。
[0010]更进一步的,所述主变室高压侧采用高压油气套管与110kV/220 kV配电装置连接,110kV/220kV配电装置布置于所述高压配电室内,所述高压配电室下布置有高压电缆竖井,作为110/220kV海底送出电缆敷设通道;所述主变室低压侧按照上出线接线方式通过铜管母线与 35kV配电室连接。
[0011]更进一步的,所述主变室内设置有用作主变间隔相关动力、控制电缆敷设通道的1#一层电缆竖井。
[0012]作为优选,所述高压配电室内设有气体绝缘全封闭组合电器(GIS 设备),单层布置。
[0013]作为优选,所述35kV电缆夹层室为海底集电进线位置,所述35kV 电缆夹层室结合桥架与夹层布置海底集电线进线电缆。
[0014]作为优选,所述第一设备层下方布置有主变压器事故油收集装置,所述主变压器事故油收集装置包括事故油罐和事故排油管。
[0015]作为优选,所述顶层甲板上布置有小型直升机停机坪。
[0016]作为优选,所述双层海上升压站适用于150MW及以下装机单台 110kV/220kV主变方案海上风电场,高压并联电抗器和动态无功补偿装置布置于陆上汇集站。
[0017]作为优选,海上风电机组发出电能经升压变压器升压至35kV电压等级,通过35kV集电线路海缆接至所述双层海上升压站,由所述双层海上升压站汇集升压至110/220kV电压等级后送出至陆上。
[0018]作为优选,35kV海底集电电缆汇集至所述电缆夹层室下部,配合J型管引入电缆夹层室,并向上引至35kV配电室两排开关柜内。
[0019]作为优选,35kV配电室内布置安装有一列气体绝缘开关柜及1#、 2#接地变兼站用变。
[0020]本技术取得的有益效果是:相比于传统海上升压站具有以下优点:
[0021]1、通过将传统设计电缆夹层优化为电缆夹层室,事故油罐由传统电缆夹层布置优化为第一设备层下焊接复层布置,将传统海上升压站层数由三层优化为两层,减少海上升压站空间占比,优化设备布置;
[0022]2、通过优化电缆接线方式,降低GIS设备(气体绝缘全封闭组合电器)占空,进一步优化海上升压站设备布置;本技术的双层海上升压站相较与传统海上升压站,整体平面面积约可减少36%,升压站高度可降低30%。
附图说明
[0023]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2为本技术双层海上升压站的第一设备层平面示意图;
[0025]图3为本技术双层海上升压站的第二设备层平面示意图;
[0026]图中:1、水泵房;2、高压电缆竖井;3、主变压器散热装置;4、 35kV电缆夹层室;5、主变压器本体;6、暖通机房;7、避难室;8、蓄电池室;9、柴油机室;10、400V配电室;11、一层楼梯间;12、 1#一层电缆竖井;13、2#一层电缆竖井;14、高压配电室;15、1# 二层电缆竖井;16、主变室上空;17、35kV配电室;18、安全工具室;19、应急配电室;20、电子设备间;21、备品备件室;22、2# 二层电缆竖井;23、二层楼梯间;26、主变室;29、主变压器事故油收集装置;30(31)、导管架结构;32、小型吊机;33、顶层甲板; 34、二层甲板;35、一层甲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更进一步的说明。
[0028]如图1

3所示,本技术的一种双层海上升压站,包括上部组块、导管架结构(30、31)和桩基础结构,导管架结构(30、31)竖管之间采用横撑、斜撑相互连接组成空间桁架,加强导管架侧向刚度,并嵌套海上升压站底部桩基础结构(图中未示);上部组块通过导管架结构(30、31)固定设置在桩基础结构之上。
[0029]上部组块采用框架—支撑体系,主体为两层混合钢结构建筑,主体由一层甲板35、二层甲板34及顶层甲板33分割成两层,分别为第一设备层和第二设备层;每层钢结构建筑由钢板划分为若干功能房间,单层钢结构建筑底部由若干钢板组成甲板,分别为一层甲板35、二层甲板34及顶层甲板33。
[0030]结合图2所示,第一设备层内设置有主变室26、主变压器散热装置3、高压电缆竖井2、水泵房1、暖通机房6、避难室7、蓄电池室8、柴油机室9、电缆竖井(1#电缆竖井12和2#电缆竖井13)、400V 配电室10、楼梯间11和35kV电缆夹层室4。
[0031]本实施例中,一层甲板35由钢板划分为若干功能房间,高压电缆竖井2、水泵房1、1#电缆竖井室12、主变室5、35kV电缆夹层室 4、暖通机房6、避难室7、蓄电池室8、柴油机室9、400V配电室10、 2#电缆竖井室13和一层楼梯间11设置一层甲板35上对应的功能房间内。水泵房1作为升压站生活、消防用水来源;暖通机房6用于各电气房间微正压防腐蚀及温湿度调节;紧急避难室7作为紧急避难间使用;蓄电池室8内布置有两套阀控式密封铅酸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层海上升压站,包括上部组块、导管架结构和桩基础结构,所述上部组块通过导管架结构固定设置在桩基础结构之上,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部组块由一层甲板(35)、二层甲板(34)及顶层甲板(33)分割成两层混合钢结构建筑,分别为第一设备层和第二设备层;所述第一设备层内设置有主变室(26)、主变压器散热装置(3)、高压电缆竖井(2)、水泵房(1)、暖通机房(6)、避难室(7)、蓄电池室(8)、柴油机室(9)、一层电缆竖井、400V配电室(10)、一层楼梯间(11)和35kV电缆夹层室(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层海上升压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设备层内设置有高压配电室(14)、安全工具室(18)、应急配电室(19)、电子设备间(20)、备品备件间(21)、二层电缆竖井、二层楼梯间(23)和35kV配电室(17)。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层海上升压站,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变室(26)采用双分裂油浸式变压器,占高两层设备层,上部挑空,通过冷却油管与主变压器散热装置(3)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层海上升压站,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变室(26)包括变压器本体(5)和主变室上空(16),所述变压器本体布置于第一设备层,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海波陶轲叶任时李成子张发印喻飞李胜陶铁铃邹尤肖绪恩
申请(专利权)人: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