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高显示屏稳定性的GIP电路及其驱动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2649414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12 18:3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提高显示屏稳定性的GIP电路及其驱动方法,每级GIP有T1至T16共16个TFT以及1个电容C1,T15、T16器件尺寸被设计为大于T14,T2器件尺寸被设计为大于T8,T12器件尺寸被设计为大于T9。本发明专利技术在Q点需要保持高准位时,利用T14、T15、T16能有效防止T3、T13漏电引起Q点高电位准位不够从而影响GIP级传最终导致画面出现画面异常。致画面出现画面异常。致画面出现画面异常。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提高显示屏稳定性的GIP电路及其驱动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显示屏驱动
,尤其涉及一种提高显示屏稳定性的GIP电路及其驱动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在LCD显示屏GIP电路中存在稳压电路的TFT器件漏电的问题,如果漏电量较大就会出错充、GIP级传失效、充电不足等问题,导致显示屏显示异常。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提高显示屏稳定性的GIP电路及其驱动方法。
[0004]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提高显示屏稳定性的GIP电路,其包括晶体管T1、T2、T3、T4、T5、T6、T7、T8、T9、T10、T11、T12、T13、T14、T15、T16和电容C1;T1的栅极连接Gn

4,T1的漏极连接VGH,T1的源极连接Q点;T2的栅极连接Q点,T2的漏极连接P1点,T2的源极连接VGL;T3的栅极连接P1点,T3的漏极连接Q点,T3的源极连接S点;T4的栅极连接Q点,T4的漏极连接CK(n),T4的源极连接Gn;T5的栅极连接P2点,T5的漏极连接Gn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提高显示屏稳定性的GIP电路,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晶体管T1、T2、T3、T4、T5、T6、T7、T8、T9、T10、T11、T12、T13、T14、T15、T16和电容C1;T1的栅极连接Gn

4,T1的漏极连接VGH,T1的源极连接Q点;T2的栅极连接Q点,T2的漏极连接P1点,T2的源极连接VGL;T3的栅极连接P1点,T3的漏极连接Q点,T3的源极连接S点;T4的栅极连接Q点,T4的漏极连接CK(n),T4的源极连接Gn;T5的栅极连接P2点,T5的漏极连接Gn,T5的源极连接VGL;T6的栅极连接P1点,T6的漏极连接Gn,T6的源极连接VGL;T7的栅极连接Gn+4,T7的漏极连接VGL,T7的源极连接Q点;T8的栅极和漏极连接V2,T8的源极连接P1点;T9的栅极和漏极连接V1,T9的源极连接P2点;T10的栅极连接V1,T10的漏极连接P1点,T10的源极VGL;T11的栅极连接V2,T11的漏极连接P2点,T11的源极连接VGL;T12的栅极连接Q点,T12的漏极连接P2点,T12的源极连接VGL;T13的栅极连接P2点,T13的漏极连接S点,T13的源极连接Q点;T14的栅极连接Q点,T14的漏极连接S点,T14的源极连接VGH;T15的栅极连接P1点,T15的漏极连接S点,T15的源极连接VGL;T16的栅极连接P2点,T16的漏极连接S点,T16的源极连接VGL;C1的一极板连接Q点,C1的另一极板连接Gn。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显示屏稳定性的GIP电路,其特征在于:T15、T16的器件尺寸大于T14,T2的器件尺寸大于T8,T12的器件尺寸大于T9。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显示屏稳定性的GIP电路,其特征在于:GIP电路设置于显示面板上,且位于所述显示面板的一侧。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提高显示屏稳定性的GIP电路,其特征在于:显示面板为OLED显示面板或者LCD显示面板。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显示屏稳定性的GIP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驱动IC,Gn、Gn

4、Gn+4与驱动IC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显示屏稳定性的GIP电路,其特征在于:晶体管T1、T2、T3、T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泰安贾浩郑剑花林剑峰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华佳彩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