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空间智能变风送风岛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648695 阅读:7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12 18:3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大空间智能变风送风岛装置,包括一外壳,所述外壳由同轴设置的内筒体、外壳体共同组成;一置于内筒体内的处理单元,所述处理单元包括隔板、过滤器、换热器、凝水盘;一置于外壳体内的分布单元,包括数个呈环形状分布在外壳体内的布气管道。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通过外壳、处理单元、分布单元之间的配合来实现供风,采用环形分布的布气管道来实现风向的改变,实现了向四周水平出风的目的,这样的供风方式,保证了四周风力的基本均等,提高制冷或制热或换热的效果,而且这种出风方式为水平出风,不会直接向人体吹风,提高使用的舒适度。适度。适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大空间智能变风送风岛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送风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大空间智能变风送风岛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空调作为一种常用的家电设备,其工作时产生的暖空气或冷空气从出风口排出,并与室内的空气进行对流交换,从而达到提高温度或降低温度的目的,进而提高人们在室内环境的舒适度。目前,在市面上使用的空调较多的有以下几类:挂壁式空调、立式空调、吸顶式空调、吊顶式空调,而像吸顶式空调、吊顶式空调一般都会应用在一些大型的商场、办公楼等大型区域,进行集中制冷或制热或换风。
[0003]目前,在市场上使用中的吊顶式空调或吸顶式空调,其普遍存在着一定的缺陷:由于该类空调都是需要进行集中供风,因此在进行安装时都是选择安装在房间的顶面上的,而出风口则设计在空调的底面上,即底面出风,这样的设计就会带来一定的缺陷,由于采用底面出风,因此风都是直接朝下吹的,而且大部分的吊顶式空调或吸顶式空调的风口都是固定不变的,这样存在了两个问题,一个问题是风都是朝下吹的,这样的方式就导致风向四周扩散的力不够,即风不能很好的向四周扩散,还有部分的风会在碰触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空间智能变风送风岛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外壳,所述外壳由同轴设置的内筒体、外壳体共同组成,在内筒体内具有一空气处理内腔,在外壳体内具有一容内筒体安装的通孔,所述内筒体嵌入外壳体内的通孔后与外壳体固定;一置于内筒体内的处理单元,所述处理单元包括一将空气处理内腔分隔为上空腔与下空腔的隔板,在隔板的中部位置还开有连通上空腔与下空腔的通孔,在上空腔内自上而下依次安装有过滤器、换热器、凝水盘,所述过滤器与换热器之间留有间隙,所述换热器的中间具有一上下贯穿换热器并容空气通过的路径,所述凝水盘安装在隔板的上端面上,且在凝水盘的中部位置开有一容空气通过的通孔,在下空腔内安装有一无蜗壳风机,所述无蜗壳风机安装在隔板的下端面上,且无蜗壳风机的进风口与隔板上的通孔相连通;一置于外壳体内的分布单元,所述分布单元包括数个呈环形状分布在外壳体内的布气管道,布气管道的进气口伸出外壳体的圆周内壁,并与内筒体的下空腔相连通,布气管道的出气口伸出外壳体的圆周外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空间智能变风送风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筒体呈圆柱状,外壳体呈圆盘状,所述内筒体的底端面与外壳体的底端面相齐平,内筒体的顶端面超出外壳体的顶端面,所述内筒体与外壳体连接后形成的外壳的横截面呈倒T字形状。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空间智能变风送风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筒体的顶端还安装有一对弹簧减震器,两个弹簧减震器分别位于内筒体的两侧。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空间智能变风送风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凝水盘呈圆环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辉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风神空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