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21-6-9奥氏体不锈钢锻件的成型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2646924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12 18:30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锻造热加工领域,涉及一种21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21
‑6‑
9奥氏体不锈钢锻件的成型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锻造热加工领域,涉及一种21
‑6‑
9奥氏体不锈钢锻件的成型方法。

技术介绍

[0002]21
‑6‑
9是一种国外奥氏体不锈钢,由于其优良的综合性能,在航空、航天等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主要用于制作飞机液压、燃油管路系统的T形三通、直角弯头、45
°
斜弯头,目前国内民用飞机是从国外采购成品,现随着国际形势变化,决定全面国产化,以配合国内民机市场需求。
[0003]由于21
‑6‑
9不锈钢锻件对热加工参数比较敏感,同时对其内部组织及性能的要求较高,但目前国内没有相关热加工方面的参考文献,为了成功制备出组织均匀、性能优良的21
‑6‑
9锻件,需要摸索出一套成型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设计一种21
‑6‑
9奥氏体不锈钢锻件成型方法,提供合适的锻造加热温度、锻造变形量、保温系数、冷却方式等关键工艺参数,可以稳定制备出组织均匀、性能优良的21
‑6‑
9锻件。
[0005]为解决此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
[0006]一种21
‑6‑
9奥氏体不锈钢锻件的成型方法,包括:预锻工序;
[0007]锻造加热温度:1130
±
10℃,保温时间:0.5~0.8mm/min,模具温度:200~300℃;/>[0008]锻造变形量:40%~60%,转移时间≤10s,冷却方式:空冷,加热时加热炉通氩气保护,氩气流量40~50m3/h。
[0009]方法还包括:终锻工序;
[0010]锻造加热温度:1130
±
10℃,保温时间:0.5~0.8mm/min,模具温度:200~300℃;
[0011]锻造变形量:20%~30%,转移时间≤10s,冷却方式:空冷,加热时加热炉通氩气保护,氩气流量40~50m3/h。
[0012]方法还包括:热处理工序;
[0013]完全退火,真空炉温度:1066
±
14℃,保温时间:120
±
12min,真空度≤1.3
×
10
‑3mbar,氩气风机冷至50℃以下出炉空冷。
[0014]预锻的锻造设备为电动螺旋压力机。
[0015]终锻的锻造设备为电动螺旋压力机。
[0016]加热炉为高温电转炉。
[0017]预锻1火完成。
[0018]终锻1火完成。
[0019]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21
‑6‑
9不锈钢锻件成型方法通过锻造加热温度、锻造变形量、保温系数,保护气氛及热处理的合理控制,成功制备出组织均匀、性能优良的21
‑6‑
9不锈钢锻件,基本掌握了该材料的热加工参数,为后续国产化奠定基础。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低倍组织图;
[0021]图2为GL1的高倍组织图。
[0022]图3为GT1的高倍组织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21
‑6‑
9奥氏体不锈钢锻件成型方法,所述的方法中锻件经过预锻、终锻,退火后,组织性能满足标准要求。
[0024]预锻工序:
[0025]锻造加热温度:1130
±
10℃,保温时间:0.5~0.8mm/min,模具温度:200~300℃。锻造变形量:40%~60%,转移时间≤10s,冷却方式:空冷,加热时加热炉通氩气保护,氩气流量40~50m3/h。1火完成。
[0026]终锻工序:
[0027]锻造加热温度:1130
±
10℃,保温时间:0.5~0.8mm/min,模具温度:200~300℃。锻造变形量:20%~30%,转移时间≤10s,冷却方式:空冷,加热时加热炉通氩气保护,氩气流量40~50m3/h。终锻1火完成。
[0028]热处理工序:
[0029]完全退火,真空炉温度:1066
±
14℃,保温时间:120
±
12min,真空度≤1.3
×
10
‑3mbar,氩气风机冷至50℃以下出炉空冷。
[0030]预锻、终锻锻造设备为电动螺旋压力机,加热炉为高温电转炉,终锻模具选用一种具有良好的整体塑性、韧性、耐磨性、淬透性和机械加工性的热作模具钢:H13/8407 2M。
[0031]实施例
[0032]21
‑6‑
9不锈钢三通管接头,该锻件要求采用模锻工艺成形。采用本专利技术的棒料

拍扁+预锻1火

终锻1火的模锻锻造方法。
[0033]下料工序:
[0034]棒料规格:Φ57
×
120
±
1mm,棒料两端倒角,并平端面,钢砂抛丸,保证棒料表面无氧化皮、黑点等污染物。
[0035]预锻工序:
[0036]锻造加热温度:1130
±
10℃,保温时间:30~35min,模具温度:200~250℃。锻造变形量:~50%,转移时间≤10s,冷却方式:空冷,加热时加热炉通氩气保护,氩气流量40~50m3/h。
[0037]棒料先拍扁至35
±
1mm,后直接预锻,欠压3.5mm,1火完成。
[0038]终锻工序:
[0039]锻造加热温度:1130
±
10℃,保温时间:20~25min,模具温度:200~250℃。锻造变形量:~30%,转移时间≤10s,冷却方式:空冷,加热时加热炉通氩气保护,氩气流量40~50m3/h。终锻锻造垂直尺寸锻至21
‑6‑
9三通管接头锻件图所要求的公差范围内,1火完成。
[0040]热处理工序:完全退火,真空炉。
[0041]温度:1066
±
14℃,保温时间:120
±
12min,真空度≤1.3
×
10
‑3mbar,氩气风机冷至50℃以下出炉空冷。
[0042]所述预锻、终锻锻造设备为电动螺旋压力机,加热炉为高温电转炉,终锻模具选用一种具有良好的整体塑性、韧性、耐磨性、淬透性和机械加工性的热作模具钢:H13。
[0043]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21
‑6‑
9不锈钢三通管接头锻件成型方法通过锻造加热温度、锻造变形量、保温系数,保护气氛及热处理的合理控制,成功制备出组织均匀(图1

3)、性能(表1)优良的21
‑6‑
9不锈钢三通管接头锻件,基本掌握了该材料的热加工参数,为后续国产化奠定基础。
[0044]表1
[0045][0046]本专利技术提供合适的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21
‑6‑
9奥氏体不锈钢锻件的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预锻工序;锻造加热温度:1130
±
10℃,保温时间:0.5~0.8mm/min,模具温度:200~300℃;锻造变形量:40%~60%,转移时间≤10s,冷却方式:空冷,加热时加热炉通氩气保护,氩气流量40~50m3/h。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终锻工序;锻造加热温度:1130
±
10℃,保温时间:0.5~0.8mm/min,模具温度:200~300℃;锻造变形量:20%~30%,转移时间≤10s,冷却方式:空冷,加热时加热炉通氩气保护,氩气流量40~50m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德文郝宏斌何力李元葛文俊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宏远航空锻造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