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高效换热结构的室内新风制冷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新风系统
,具体为一种具有高效换热结构的室内新风制冷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空调新风系统是空调的三大空气循环系统之一,即室内空气循环系统、室外空气循环系统,新风系统。新风系统的主要作用就是实现房间空气和室外空气之间的流通、换气,还有净化空气的作用。通过新风系统管道向室外排出室内的浑浊空气形成室内外空气压力差,完成室内外的空气交换,清新空气。
[0003]现有的室内新风制冷系统,在进行室内外的空气交换时,换热效率不佳,而且换气过程中不能够对换出的气体余温进行利用,因此容易造成冷气的过度流失,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具有高效换热结构的室内新风制冷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具有高效换热结构的室内新风制冷系统,解决了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具有高效换热结构的室内新风制冷系统,包括外壳体、外预冷箱和换热组件,所述外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高效换热结构的室内新风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体(1)、外预冷箱(8)和换热组件(11),所述外壳体(1)的内部由下至上依次设置有进风箱(2)、换热箱(3)和出风箱(4),且出风箱(4)的中部外侧安装有出风送风机(5),所述外预冷箱(8)设置于换热箱(3)的内部,且外预冷箱(8)的前后两侧均安装有排风腔(9),所述排风腔(9)的内部安装有排风扇(10),所述换热组件(11)安置于外预冷箱(8)的内部中间,且换热组件(11)包括导风风箱(1101)、流道(1102)、换热腔室(1103)、冷媒腔室(1104)、冷媒换热管(1105)、内置冷媒腔(1106)、连接管(1107)、伺服电机(1108)、旋转轴(1109)、导风扇(1110)、换热腔下进风口(1111)和换热腔上出风口(1112),所述导风风箱(1101)的内部固定有流道(1102)和换热腔室(1103),且换热腔室(1103)的上下两侧均固定有冷媒腔室(1104),所述冷媒腔室(1104)之间连接有冷媒换热管(1105),所述换热腔室(1103)的内壁设置有内置冷媒腔(1106),且内置冷媒腔(1106)与冷媒腔室(1104)之间连接有连接管(1107),所述导风风箱(1101)的上方安装有伺服电机(1108),且伺服电机(1108)的下侧设置有旋转轴(1109),所述旋转轴(1109)贯穿于导风风箱(1101)的内部中间,所述旋转轴(1109)的外侧固定有导风扇(1110),且导风扇(1110)位于换热腔室(1103)的内部,所述换热腔室(1103)的下侧和上侧分别开设有换热腔下进风口(1111)和换热腔上出风口(1112),且换热腔下进风口(1111)和换热腔上出风口(1112)均贯穿于冷媒腔室(1104)的内部,所述导风风箱(1101)的上方两侧均固定有第二送风管(1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高效换热结构的室内新风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箱(2)的内部安装有循环水冷组件(7),且循环水冷组件(7)包括循环水箱(701)、循环水泵(702)、循环水管(703)和水冷腔(704),所述循环水箱(701)的上方两侧均安装有循环水泵(702),且循环水泵(702)的上方通过循环水管(703)连接有水冷腔(704)。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具有高效换热结构的室内新风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冷腔(704)的内部安装有进风组件(6),且进风组件(6)包括进风室(601)、进风罩(602)、防尘网(603)、送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谊,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中创科兴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