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状电极结构的电流变阀门及盲文凸点联动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646379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12 18:2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电流变阀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网状电极结构的电流变阀门及盲文凸点联动结构。包括:多个绝缘垫片,相互平行且相邻绝缘垫片之间留有间隙,所述绝缘垫片的中部开设有通孔,所有通孔对齐分布以适于形成流道;至少一个正极金属网,位于所述间隙中且与所述绝缘垫片平行;至少一个负极金属网,位于所述间隙中且与所述绝缘垫片平行;每个间隙中仅容纳一个正极金属网或负极金属网且所有正极金属网和负极金属网沿流道所在方向交替分布,所述正极金属网和负极金属网皆覆盖所述通孔且位于所述通孔周围的区域皆与所述绝缘垫片密封相接。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网状电极结构的电流变阀门,能够实现零场流动阻力与外加电压之间的解耦。耦。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网状电极结构的电流变阀门及盲文凸点联动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流变阀门
,具体涉及一种网状电极结构的电流变阀门及盲文凸点联动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电流变阀门是利用电流变液在外加电场控制下能够发生液态到“类固态”可逆转换的性质所制成的阀门。工作原理为:在没有外加电场控制(零场)时,电流变液以流体形态传递液压力;当对电流变液施加控制电场(工作)时,电流变液转换为“类固态”,呈现出一定的屈服应力,并且其屈服应力与施加的外电场场强呈正相关性,当外场场强超过一定阈值时,由控制电极和其间的电流变液组成的电流变阀门,则呈现出一定的阀门压降,能够阻断小于阀门压降的液压力,阀门另一端流体状态不受干扰。
[0003]现有电流变阀门最常采用的是平行板电容式结构,即两个电极相互平行,电流变液从两电极之间流过。阀门零场流动阻力与电极间隙紧密耦合,降低流阻需增加阀门间隙,若要保持电流变阀门的工作电场强度,使阀门压降不降低,则在增加电极间隙的同时,需要提高控制电场的外加电压,即零场流动阻力与外加电压紧密耦合。然而,外加电压升高,控制外加电压有、无的开关器件的耐压等级也需相应地提高,由此带来电控成本和体积的双重增加,不利于产品推广及其小型化。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因此,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电流变液阀因零场流动阻力和外加电压无法解耦导致电控成本和体积双重增加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能够将电流变阀门外加电压和零场流动阻力解耦的网状电极结构的电流变阀门。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网状电极结构的电流变阀门,包括:
[0006]多个绝缘垫片,相互平行且相邻绝缘垫片之间留有间隙,所述绝缘垫片的中部开设有通孔,所有通孔对齐分布以适于形成流道;
[0007]至少一个正极金属网,位于所述间隙中且与所述绝缘垫片平行;
[0008]至少一个负极金属网,位于所述间隙中且与所述绝缘垫片平行;
[0009]每个间隙中仅容纳一个正极金属网或负极金属网且所有正极金属网和负极金属网沿流道所在方向交替分布,所述正极金属网和负极金属网皆覆盖所述通孔且位于所述通孔周围的区域皆与所述绝缘垫片密封相接。
[0010]可选的,所有正极金属网外伸于所述绝缘垫片的同一侧,所有负极金属网外伸于所述绝缘垫片的相对侧。
[0011]可选的,所述正极金属网与外伸侧相对的端部置于所述间隙内,所述负极金属网与外伸侧相对的端部置于所述间隙内。
[0012]可选的,所述正极金属网置于所述间隙内的端部与绝缘垫片对应负极金属网外伸侧的边缘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绝缘垫片的厚度。
[0013]可选的,所有绝缘垫片的厚度皆相同。
[0014]可选的,位于所述通孔周围的正极金属网区域或负极金属网区域通过胶水与所述绝缘垫片密封相接。
[0015]可选的,所述胶水采用AB胶。
[0016]可选的,还包括:
[0017]至少两根定位柱,垂直穿插在所有绝缘垫片中。
[0018]可选的,所述定位柱为螺栓,所述绝缘垫片的每个角部皆拧装有一螺栓。
[0019]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盲文凸点联动结构,包括:
[0020]前述的网状电极结构的电流变阀门;
[0021]凸点,位于所述流道的顶部;
[0022]动力机构,与所述流道连通,适于向所述流道内输送或抽取电流变液。
[0023]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0024]1.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网状电极结构的电流变阀门,电极采用金属网制成,金属网之间通过绝缘垫片相隔并呈叠片式放置。一方面,所形成的控制电场为非均匀电场分布,电极间隙主要受绝缘垫片厚度、相邻两铜网之间的交错、旋转角度控制,从而控制外加电压;另一方面,电流变液的流动方向不再只是垂直于电场方向,导致流道截面不只受电极间隙的影响,主要受金属网格疏密程度控制,从而控制零场流动阻力。如此,实现了零场流动阻力与外加电压之间的解耦,使得流道间隙的控制参数与电极间隙的控制参数不再强关联,可以单独控制,改善了阀门性能的调控性,为进一步降低产品成本、减小产品体积提供了新的可能。
[0025]2.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网状电极结构的电流变阀门,电流变液流动过程中会经受电极金属丝的切割,有利于破坏电流变液在电场下结链的团聚状态,改善电流变液中颗粒相的分布;提供了搅拌、混合电流变液颗粒相的机会,增加了电流变液体系稳定性,有利于延迟电流变液发生沉降。
[0026]3.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网状电极结构的电流变阀门,非均布电场利用网状电极在尺寸上的收缩,会在局部增加电场强度,为采用低的外加电压产生局部高电场强度提供了可能。
[0027]4.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网状电极结构的电流变阀门,电极间隙受绝缘垫片厚度、网状电极疏密程度以及相邻金属网相对位置(包括网格的平移和相对旋转角度)的控制,且还可以采用不同疏密度的金属网格来配置电场。控制电场的调节参数增加,设计灵活度提高,阀门设计方案和优化方法的数量呈几何级数上升。
[0028]5.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网状电极结构的电流变阀门,采用叠片式结构,装配简单,有利于降低产品成本。
[0029]6.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盲文凸点联动结构,因具有前述电流变阀门,所以其盲文凸点的刷新速率和电控参数不再是非此即彼的强耦合关系,可以在提高刷新速率时保证外加电压不变,从而保证了产品的低成本和小型化,有利于产品推广。
附图说明
[003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
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31]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电流变阀门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32]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电流变阀门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33]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流道的截面示意图;
[0034]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盲文凸点联动结构的示意图;
[0035]图5为现有技术中盲文凸点联动结构的示意图。
[0036]附图标记说明:
[0037]1、绝缘垫片;11、间隙;12、通孔;2、正极金属网;3、负极金属网;4、流道;5、凸点;6、动力机构;7、电流变液腔体;8、电流变液流道;9、控制电极;10、活塞。
具体实施方式
[0038]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9]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垂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网状电极结构的电流变阀门,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绝缘垫片(1),相互平行且相邻绝缘垫片(1)之间留有间隙(11),所述绝缘垫片(1)的中部开设有通孔(12),所有通孔(12)对齐分布以适于形成流道(4);至少一个正极金属网(2),位于所述间隙(11)中且与所述绝缘垫片(1)平行;至少一个负极金属网(3),位于所述间隙(11)中且与所述绝缘垫片(1)平行;每个间隙(11)中仅容纳一个正极金属网(2)或负极金属网(3)且所有正极金属网(2)和负极金属网(3)沿流道(4)所在方向交替分布,所述正极金属网(2)和负极金属网(3)皆覆盖所述通孔(12)且位于所述通孔(12)周围的区域皆与所述绝缘垫片(1)密封相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网状电极结构的电流变阀门,其特征在于,所有正极金属网(2)外伸于所述绝缘垫片(1)的同一侧,所有负极金属网(3)外伸于所述绝缘垫片(1)的相对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网状电极结构的电流变阀门,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金属网(2)与外伸侧相对的端部置于所述间隙(11)内,所述负极金属网(3)与外伸侧相对的端部置于所述间隙(11)内。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网状电极结构的电流变阀门,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鲁宁韩立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