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坑围护装置及其施工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644252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12 18:2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基坑围护装置及其施工方法,包括拱形预制墙体,并由若干块拱形预制墙体围成一个基坑,沿基坑长度或宽度方向的相邻拱形预制墙体之间通过第一预制连接组件连接固定,且基坑转角处的相邻拱形预制墙体之间通过第二预制连接组件连接固定;沿基坑高度方向的相邻拱形预制墙体之间通过第三预制连接组件连接固定,基坑的上端面通过第一预制连接组件和第二预制连接组件安装有冠支撑,基坑内通过第一预制连接组件和第二预制连接组件安装有若干根斜向支撑组件,每块拱形预制墙体通过第一预制连接组件和/或第二预制连接组件安装有拉力绳索组件;本发明专利技术用来解决基坑开挖时围护结构变形过大,局部诱发基坑坍塌的风险。局部诱发基坑坍塌的风险。局部诱发基坑坍塌的风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坑围护装置及其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土木工程和城市轨道交通建筑施工
,尤其涉及一种基坑围护装置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地铁车站等地下空间建筑物施工时,需要设置基坑支护结构,在软土地区一般采用平面形的地下连续墙作为围护结构,冠支撑+钢支撑作为内支撑,先撑后挖;利用这种平面形地下连续墙+内支撑的支护结构抵抗基坑开挖时坑外土体产生的土压力和水压力,从而约束基坑周围土体的竖向和水平向变形,保证基坑的稳定性。现有技术存在以下弊端:(1)软土地区基坑分区分层开挖后,在钢支撑还没有及时完成安装和施加预应力的无支撑暴露期间,平面形的地下连续墙会在坑外土体主动土压力作用下,产生墙体水平变形,从而形成先变形、后支撑的不利于基坑稳定的状态。(2)基坑开挖后,平面形的地下连续墙没有发挥土拱效应,受到的土压力是半无限体形式的土压力,其数值是比较大的,所以,墙体厚度较大,造价较高,变形控制效果不是非常理想。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适用于城市轨道交通地下车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坑围护装置,包括拱形预制墙体(100),并由若干块拱形预制墙体(100)围成一个基坑(9),其特征在于:沿所述基坑(9)长度或宽度方向的相邻所述拱形预制墙体(100)之间通过第一预制连接组件(300)连接固定,且基坑(9)转角处的相邻拱形预制墙体(100)之间通过第二预制连接组件(400)连接固定;沿所述基坑(9)高度方向的相邻所述拱形预制墙体(100)之间通过第三预制连接组件(500)连接固定,且沿拱形预制墙体(100)的高度方向设有若干根间隔分布并贯穿拱形预制墙体(100)的注浆管(7);所述基坑(9)的上端面通过第一预制连接组件(300)和第二预制连接组件(400)安装有冠支撑(8),所述基坑(9)内通过第一预制连接组件(300)和第二预制连接组件(400)安装有若干根斜向支撑组件(10),且若干根所述斜向支撑组件(10)沿基坑(9)高度方向呈交错布置并位于所述冠支撑(8)的下方;每块所述拱形预制墙体(100)通过第一预制连接组件(300)和/或第二预制连接组件(400)安装有拉力绳索组件(20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坑围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预制连接组件(300)包括墙段接头(301)、U形钢(302)和支撑槽(303),所述墙段接头(301)朝向基坑(9)外侧的面上为W形面,且所述U形钢(302)设有两个并分别固定在所述墙段接头(301)的W形面上,并通过所述U形钢(302)将相邻两侧的拱形预制墙体(100)连接在一起,沿基坑(9)高度方向的所述U形钢(302)的一端面上设有第一焊条(304);所述支撑槽(303)设有三个并分别固定在所述墙段接头(301)朝向基坑内侧的面上,且其中两个所述支撑槽(303)位于墙段接头(301)的端角上,三个所述支撑槽(303)之间沿墙段接头(301)的高度方向呈斜向分布;所述墙段接头(301)的两侧面分别设有用于安装拉力绳索组件(200)的安装孔(306),且所述墙段接头(301)内设有沿墙段接头(301)高度方向并贯穿墙段接头的注浆管(7);沿基坑(9)高度方向且位于基坑(9)顶端的所述墙段接头(301)上还设有钢套环(305)。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坑围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预制连接组件(400)包括工字钢(401)和支撑架(402),所述工字钢(401)将相邻两侧的拱形预制墙体(100)连接在一起,沿基坑(9)高度方向的所述工字钢(401)的一端面上设有第二焊条(404);所述支撑架(402)通过螺栓组件固定在相邻两侧的拱形预制墙体(100)之间,且所述支撑架(402)沿工字钢(401)的高度方向间隔设置,朝向基坑(9)内侧的所述支撑架(402)的转角面上固定有支撑槽(303),所述支撑架(402)的两垂直相接面上分别设有用于安装拉力绳索组件(200)的安装孔(306);沿基坑(9)高度方向且位于基坑顶端的所述工字钢(401)上还设有冠支撑架(403),且所述冠支撑架(403)固定在所述拱形预制墙体(100)上并位于所述工字钢(401)上的支撑架(402)的上方。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坑围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预制连接组件(500)沿拱形预制墙体(100)的长度方向依次间隔排布,所述第三预制连接组件(500)包括连接环(501)、连接棒(502)、所述连接环(501)分别设置在沿基坑(9)高度方向设置的相邻拱形预制墙体(100)的相接面上,且一个拱形预制墙体(100)与另一个拱形预制墙体(100)之间的连接环(501)沿拱形预制墙体(100)的宽度方向呈交错分布,所述连接棒(502)在上下两块所述拱形预制墙体(100)拼接后沿拱形预制墙体(100)的宽度方向穿插在各连接环(501)之间。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坑围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浆管(7)沿拱形预制墙体(100)的长度方向依次间隔排布,且所述拱形预制墙体(100)和所述墙段接头(301)的上端
面和/或下端面上均设有注浆槽(101),且所述注浆槽(101)的槽壁上设有注浆孔(102)和出浆孔(103),所述注浆槽(101)呈凹槽状,且所述注浆槽(101)的槽壁与拱形预制墙体(100)或墙段接头(301)上的连接环(501)的直径1/2处平齐。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坑围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拉力绳索组件(200)包括钢索(201)、拉力箱(202)和穿心千斤顶(203),所述钢索(201)穿插在所述拉力箱(202)内,且所述拉力箱(202)内设有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小军蒋勇胡金刚安志强潜英飞李光强樊汝刚杨京宋文超吴立辉陈友文蒋乙鹏马留军姚宸王文笛王应栋金展潇吴辉罗征
申请(专利权)人:浙大宁波理工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