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武夷学院专利>正文

模拟土壤溶解性有机质纵向迁移的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644230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12 18:2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模拟土壤溶解性有机质纵向迁移的装置及其使用方法,装置包括工作台、蓄水箱、淋溶支架、蠕动泵、多个淋溶管、淋溶收集机构和升降调整机构;蓄水箱设置在工作台上,淋溶收集机构设置在工作台下方,所述淋溶支架设置在淋溶收集机构和工作台下端面之间,多个所述淋溶管竖直并排设置在淋溶收集机构和工作台下端面之间且与淋溶支架连接,升降调整机构分别与淋溶收集机构和淋溶支架连接且用于驱动淋溶支架带动多个淋溶管在工作台下方升降;蠕动泵的输入端与蓄水箱通过第一输水管连接,其输出端连接有多个第二输水管且第二输水管与多个淋溶管一一对应并连接,且用于将蓄水箱内的水输送至淋溶管中;本方案操作便利、模拟可靠且处理效率高。拟可靠且处理效率高。拟可靠且处理效率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模拟土壤溶解性有机质纵向迁移的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土壤淋溶装置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模拟土壤溶解性有机质纵向迁移的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土壤是生物和人类赖以生存和生活的重要环境,其中溶解性有机质(DOM)是土壤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含量占土壤有机质成分的比例不高,却是非常活跃的化学物质,可影响土壤的形成及肥力,通过水循环进入水生生态系统参与水体内的各个过程、经微生物作用进入大气圈对全球气候产生巨大影响,在土壤乃至全球系统中都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本装置为一种模拟土壤溶解性有机质纵向迁移的淋溶装置,可通过模拟DOM的纵向迁移来研究DOM的来源、组成,分级及其对土壤中污染物吸解-解吸行为的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操作便利、模拟可靠且处理效率高的模拟土壤溶解性有机质纵向迁移的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0004]为了实现上述的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5]一种模拟土壤溶解性有机质纵向迁移的装置,其包括工作台、蓄水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模拟土壤溶解性有机质纵向迁移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工作台、蓄水箱、淋溶支架、蠕动泵、多个淋溶管、淋溶收集机构和升降调整机构;所述工作台的下端面边角设有桌腿;所述蓄水箱设置在工作台上端面,所述淋溶收集机构设置在工作台下方,所述淋溶支架设置在淋溶收集机构和工作台下端面之间,多个所述淋溶管竖直并排设置在淋溶收集机构和工作台下端面之间且与淋溶支架连接,所述淋溶收集机构用于收集经淋溶管处理后的淋溶液,所述升降调整机构分别与淋溶收集机构和淋溶支架连接,且用于驱动淋溶支架带动多个淋溶管在工作台下方升降;所述工作台上设有与淋溶管一一对应且贯穿工作台的开窗,所述蠕动泵设置在工作台上端面,其输入端与蓄水箱通过第一输水管连接,其输出端连接有多个第二输水管且第二输水管与多个淋溶管一一对应,所述第二输水管的一端与蠕动泵的输出端连接,第二输水管的另一端与淋溶管的上端连通并用于将蓄水箱内的水输送至淋溶管中;所述淋溶管为不透明管。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拟土壤溶解性有机质纵向迁移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淋溶支架包括:第一支架,为横向设置,其设有多个用于穿置安装淋溶管的约束槽,所述约束槽的一侧为敞开结构,该敞开结构的一侧设有将淋溶管约束固定在约束槽内的绑带,所述约束槽为弧形或圆形槽,其弧度小于π/2;第二支架,为一对且上部与第一支架两端可拆卸固定连接,第二支架的下端与升降调整机构连接且由升降调整机构驱动第二支架升降;其中,第二支架上设有刻度标识区,该刻度标识区为下沉结构。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模拟土壤溶解性有机质纵向迁移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绑带的活动端上设有魔术贴毛面,所述约束槽的敞开端另一侧设有贯穿槽,所述约束槽的外凸面上设有魔术贴勾面,所述绑带的活动端绕过约束槽内的淋溶管侧壁后,穿过贯穿槽与魔术贴勾面贴合固定,将淋溶管约束固定在约束槽内。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模拟土壤溶解性有机质纵向迁移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调整机构包括:固定套,为一对且竖直相对设置在淋溶收集机构两侧,所述固定套与一对第二支架一一对应,所述第二支架下端可升降滑动地穿置在固定套内,所述第二支架为条形板状结构,其下部一侧设有齿条结构,所述固定套内对应形成与第二支架结构相适应的导向槽;转轴,一端由其中一固定套上端穿入到固定套内,所述固定套内远离转轴穿入方向的侧面上设有连接槽,且所述连接槽内设置有弹簧,所述转轴的端部穿入到连接槽内并与弹簧相抵,转轴的另一端设有手柄;第一驱动齿轮,固定在转轴穿入到固定套内的端部上且用于与第二支架的齿条结构啮合,其中,所述第一驱动齿轮的宽度为导向槽宽度为1/2~2/3;限位齿轮,固定在转轴穿入到固定套内的端部上且位于第一驱动齿轮远离连接槽的一侧,其中,所述限位齿轮的外径为第一驱动齿轮的1/3~1/2,且其啮合齿数为第一驱动齿轮的啮合齿数的2倍以上;所述导向槽远离连接槽的一侧设有限位槽,该限位槽设置有与限位齿轮的啮合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宏萌阮承治黄立伟苏丽鳗王枭勇李云锋
申请(专利权)人:武夷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