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包装盒电子束灭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642556 阅读:6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12 18: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包装盒电子束灭菌装置,包括屏蔽壳体,所述屏蔽壳体内设有输送轨道和电子束灭菌组件,所述电子束灭菌组件与所述输送轨道的两端均错开,所述屏蔽壳体内还设有旋转平台及可带动包装盒翻转的机械手,所述机械手上设有包装盒夹持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可靠性好且具有较高的生产效率等优点。产效率等优点。产效率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包装盒电子束灭菌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食品、药品包装设备,尤其涉及一种包装盒电子束灭菌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电子束灭菌法具有环保、快速、可连续灭菌等优点,已成为预充针巢盒灭菌的首选方案。传统的预充针巢盒电子束灭菌设备大部分采用三个电子束发射器360度环绕布置,可以对巢盒进行表面全方位灭菌,这种方式的好处是灭菌效果好、速度快。但是缺点也很明显:电子束发射器价格非常昂贵,采用三台低能电子束发射器造成设备制造成本过高,同时由于电子束发射器技术复杂,可靠性较差,故障率偏高,采用三台电子束发射器进一步增加了发生故障的概率,造成设备维护成本过高。
[0003]为了减少电子束发射器的数量,专利文献JP5603700B2公开了一种连续除污、灭菌装置及方法,采用巢盒底部VHP灭菌(汽化双氧水灭菌),顶部采用一个或两个电子束发射器灭菌的方式,即可以避免传统VHP灭菌周期长的缺点,也减少了电子束发射器的数量,降低了成本。但是该种设备结构复杂,长度方向尺寸很大,同时也无法避免VHP泄露的风险。专利文献US7459706B2公开了一种用低能电子轰击对物体消毒的装置和方法,采用单个电子束发射器结合双旋转机构加双提升机构的方式进行巢盒灭菌,虽然减少了电子束发射器的数量,降低了成本,同时设备占地面积也很小,也避免了VHP泄露的风险,但是该种方案运动机构多,灭菌速度非常慢,仅能达到1盒/分钟左右,适用于低速灭菌的场合。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可靠性好且具有较高的生产效率的包装盒电子束灭菌装置。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包装盒电子束灭菌装置,包括屏蔽壳体,所述屏蔽壳体内设有输送轨道和电子束灭菌组件,所述电子束灭菌组件与所述输送轨道的两端均错开,所述屏蔽壳体内还设有旋转平台及可带动包装盒翻转的机械手,所述机械手上设有包装盒夹持机构。
[000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0008]所述输送轨道包括进料轨道和出料轨道,所述进料轨道、出料轨道和旋转平台呈直线型布置,所述电子束灭菌组件位于所述旋转平台的侧上方。
[0009]所述旋转平台与所述进料轨道对接。
[0010]所述屏蔽壳体上设有第一进风管道、第二进风管道和排风管道,所述第一进风管道位于所述进料轨道上方,所述第二进风管道位于所述出料轨道上方,所述排风管道位于所述电子束灭菌组件上方。
[0011]所述第一进风管道靠近所述进料轨道的一端设有第一进风过滤器,所述第二进风管道靠近所述出料轨道的一端设有第二进风过滤器。
[0012]所述进料轨道和出料轨道的侧边均设有检测组件,所述检测组件包括风速仪、温
湿度检测仪和双氧水浓度检测仪中的一种或多种。
[0013]所述电子束灭菌组件包括安装座、设于安装座上的滑轨及设于滑轨上的电子束发射器,所述安装座上设有用于固定所述电子束发射器的固定件。
[0014]所述包装盒夹持机构包括一对夹臂、以及用于驱动一对夹臂靠拢或张开的气缸,所述气缸设于所述机械手上。
[0015]所述旋转平台上设有真空吸盘。
[0016]所述电子束灭菌组件外周设有屏蔽罩,所述屏蔽罩一侧设有供所述机械手进出的通道。
[00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本技术公开的包装盒电子束灭菌装置,包装盒进入屏蔽壳体内之后通过输送轨道进行输送,输送到位后包装盒夹持机构夹持固定住包装盒一侧,机械手带动包装盒运动至电子束灭菌组件并翻转360
°
,可以完成包装盒4个面的灭菌,然后机械手带动包装盒运动至旋转平台,包装盒夹持机构将包装盒放置于旋转平台上,旋转平台带动包装盒旋转90
°
,然后包装盒夹持机构再次夹持住包装盒另一侧,机械手带动包装盒再次运动至电子束灭菌组件并翻转360
°
,可以完成包装盒4个面的灭菌(包括两个第一次翻转后已经完成灭菌的面和两个尚未完成灭菌的面,包装盒夹持机构第一次夹持的位置也可以被灭菌),从而可以实现包装盒所有表面的灭菌,完成灭菌之后,将包装盒放回输送轨道,由输送轨道将包装盒输出屏蔽壳体,整套装置仅需设置一组电子束灭菌组件,结构简单、成本低,有利于降低故障率,提高可靠性,通过旋转平台和机械手的配合动作完成灭菌,具有较高的灭菌效率,可达到4盒/分钟左右;电子束灭菌组件与输送轨道的两端均错开,有利于防止电子束灭菌组件产生的辐射直接通过输送轨道两端的进、出料口泄漏。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本技术包装盒电子束灭菌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2是本技术屏蔽壳体打开后的内部主视结构示意图。
[0020]图3是本技术去除屏蔽壳体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1]图4是本技术去除屏蔽壳体后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2]图5是本技术中的电子束灭菌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3]图6是本技术中的包装盒夹持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4]图中各标号表示:1、屏蔽壳体;11、第一进风管道;12、第二进风管道;13、排风管道;14、第一进风过滤器;15、第二进风过滤器;2、输送轨道;21、进料轨道;22、出料轨道;23、旋转平台;24、真空吸盘;3、电子束灭菌组件;31、安装座;32、滑轨;33、电子束发射器;34、固定件;4、包装盒;5、机械手;6、包装盒夹持机构;61、夹臂;62、气缸;7、检测组件;8、屏蔽罩;81、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6]图1至图6示出了本技术包装盒电子束灭菌装置的一种实施例,本实施例的包装盒电子束灭菌装置,包括屏蔽壳体1,屏蔽壳体1内设有输送轨道2和电子束灭菌组件3,电
子束灭菌组件3与输送轨道2的两端均错开,屏蔽壳体1内还设有旋转平台23及可带动包装盒4翻转的机械手5,机械手5上设有包装盒夹持机构6。
[0027]该包装盒电子束灭菌装置,包装盒4进入屏蔽壳体1内之后通过输送轨道2进行输送,输送到位后包装盒夹持机构6夹持固定住包装盒4一侧,机械手5带动包装盒4运动至电子束灭菌组件3并翻转360
°
,可以完成包装盒4四个面的灭菌,然后机械手5带动包装盒4运动至旋转平台23,包装盒夹持机构6将包装盒4放置于旋转平台23上,旋转平台23带动包装盒4旋转90
°
,然后包装盒夹持机构6再次夹持住包装盒4另一侧,机械手5带动包装盒4再次运动至电子束灭菌组件3并翻转360
°
,可以完成包装盒4四个面的灭菌(参见附图2,第一次翻转360
°
可以完成上、下、左和右四个表面的灭菌,第二次翻转360
°
之后可以完成上、下、前和后四个表面的灭菌,包装盒4上、下表面第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包装盒电子束灭菌装置,包括屏蔽壳体(1),所述屏蔽壳体(1)内设有输送轨道(2)和电子束灭菌组件(3),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束灭菌组件(3)与所述输送轨道(2)的两端均错开,所述屏蔽壳体(1)内还设有旋转平台(23)及可带动包装盒(4)翻转的机械手(5),所述机械手(5)上设有包装盒夹持机构(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装盒电子束灭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轨道(2)包括进料轨道(21)和出料轨道(22),所述进料轨道(21)、出料轨道(22)和旋转平台(23)呈直线型布置,所述电子束灭菌组件(3)位于所述旋转平台(23)的侧上方。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包装盒电子束灭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平台(23)与所述进料轨道(21)对接。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包装盒电子束灭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屏蔽壳体(1)上设有第一进风管道(11)、第二进风管道(12)和排风管道(13),所述第一进风管道(11)位于所述进料轨道(21)上方,所述第二进风管道(12)位于所述出料轨道(22)上方,所述排风管道(13)位于所述电子束灭菌组件(3)上方。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包装盒电子束灭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风管道(11)靠近所述进料轨道(21)的一端设有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佩琪文世冬郑起平谢锋徐哲峰李裕强冷翔
申请(专利权)人:楚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